(共21张PPT)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哪些含有碳元素?
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上述两个表达式,你有什么发现?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酶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光
叶绿素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
煤
石油和天然气
光合作用
呼吸
死亡的生物
水生植物
死亡
微生物分解作用
CO2
CO2
呼吸
光合作用
腐败生物
呼吸
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讨论
作用 → CO2
光
CO2
作用
物
光
CO2
作用
物
吸收 →体内氧化 → CO2
动植物
光
CO2
作用
物
光
CO2
作用
物
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 → CO2
残体 →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
动植物
动物
植物呼吸
有机
光合
有机
有机
有机
光合
光合
光合
燃烧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被消耗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至相等。
碳循环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讨论
清水
把它们同时晒一小时左右
的杯内水温高。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盖玻璃片
太阳光能透过玻璃,使水面温度升高,而水面的放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有保温作用
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像温室玻璃一样,来自太阳的光能能很好地穿过到达大地使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这层二氧化碳,使得它具有保温作用。
温室效应的成因:
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提倡植树造林,使用氢能、水能、太阳能等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燃料等。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
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滥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
氧化碳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利:
弊:
讨论
措施:
1、CO2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 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练一练
C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自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分解作用
B
C
4、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B
5、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
实验仪器:相同两只塑料瓶、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实验药品: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要求:写出简明的实验步骤。
将两只塑料瓶中分别标上记号:甲、乙,在甲、乙中分别装满空气和二氧化碳,塞上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在水平位置各放入一滴红墨水,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下(如同一地点的太阳下或灯光下照射),观察玻璃导管中红墨水的位置变化。如果发现乙瓶中红墨水向外移动得快,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说课稿
实验中学 叶玲君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本节课为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第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本节课是在学习探究了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对于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及温室效应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巩固加热、取用液体等基本操作和规范化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
三、说学法:
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
四、教学程序: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从学中悟法,会中用法的教学目的,因此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采用动画“死狗洞”设疑导出课题]
“为什么人和狗同时进洞后,狗死,而人未死”,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为研究方向和知识的延续指明道路。
[探究活动一] 灭火实验
学生实验,得出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的结论,同时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该结论解释死狗洞事件,带出另一性质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及时补充了灯火实验的应用。此时,我在板书上加了两个字,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对一般两字没有做及时的解释,怕冲淡二氧化碳的这个知识点,在后面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中提出,作业本中学生接触过的题目例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解释了一般两字,同时给予学生科学严密性的教学理念。
[探究活动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1、 矿泉水瓶实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2、 探究: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原来的设想直接给学生提供紫花等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但又想还不如放手让学生先设计 ,然后指出方案的不足,完善实验方案后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本质认识。
得出结论:使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是这种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这种新物质为碳酸。
3、 加热变红的紫色的液体: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CO2和水
让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意在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如加热、前头、配平等。
[探究活动三]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
强调指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原理,突出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性以此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二,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碳酸饮料中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学生完成实验后,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肯定会提出灭火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纠正学生常有的这种错误观点,以此进一步强化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引入二氧化碳的用途。
[创设问题] 是否就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越好呢?引入二氧化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温室效应。
[组织讨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情感教育
五、板书设计:
一、CO2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CO2能(微)溶于水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不能供给呼吸,具有窒息作用
3: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H2CO3=H2O + CO2↑
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四、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五、综述(评价分析):
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还在于向学生展示一种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指导和督促。在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由易而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验中采取男生和女生搭配的方法,使学生得以每个人亲自动手操作,营造一个活跃的气氛,解决各种问题,圆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导入] 我们先来观看一个视频
(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当地人称它为死狗洞。)狗已经死亡.而高处的人却安然无恙.你知道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是谁吗?(生:二氧化碳)
[提问]为什么狗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揭开二氧化碳的神秘面纱。
教师:我给大家事先准备好了一小集气瓶的CO2,请同学们观察CO2颜色、气味、状态,回顾:闻气味操作
[学生实验1]:学生观察集气瓶中CO2的色、态、味,然后把CO2气体慢慢倒入盛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如何点燃及温馨提示、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生回答]现象: 结论: 记录在书本61页上
(很遗憾刚才在实验中很多同学的实验失败了,你们能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吗?)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CO2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
[学生小结、教师板书]
CO2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是1.977克/升)
CO2的化学性质:1、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出问题]:现在你能解释死狗洞事件了吗?
[板书]2、不能供给呼吸,具有窒息作用
[讲解]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组织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灯火实验
现在我们得到的CO2四条性质,CO2还有什么性质呢?
[提问] CO2溶解性如何?
[学生实验2] 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板书]CO2能(微)溶于水。
[讲解] 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CO2的这一性质。
[设疑探究]: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矿泉水瓶里的液体(教师示范适量的液体),然后加几滴石蕊(颜色),观察现象。
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猜想:可能是CO2气体;可能是蒸馏水;可能是新物质
能否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评价]:修正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恰当的鼓励。老师还是有些想不明白……
石蕊试液中有水,就不能明确是什么物质是石蕊式液变红,所以我今天用干燥的小花来代替(紫花: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洒干的小花)
[演示实验]:紫花放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向干燥紫花2的喷洒水
得出结论:使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是这种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这种新物质为碳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化学性质3: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继续学生实验]加热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操作注意:试管夹、试管口、酒精灯)
观察现象。
[讲解]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CO2和水
[板书]H2CO3=H2O + CO2
[学生实验3] 请同学们拿出一只试管,倒入适量的石灰水,并取一只洁净的玻璃管向内吹气,你能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析实验]:CO2使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CO2与石灰水中Ca(OH)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沉淀的缘故。
【板书】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巩固提问:久盛石灰水容器内壁为什么出现白膜?原理?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都是碳酸饮料,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一下打开瓶盖后,冒出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学生上台实验]
[教师继续提问]检验冒出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气体?还有其他检验方法吗?
教师强调: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这一类饮料我们又称之为碳酸型饮料,但这种饮料对青少年身体发育不利,所以少饮或不饮为宜。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人工降雨
解释板书上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前“一般”两字,回顾作业本……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去灭火的,例如镁带燃烧所以加上“一般”
[设问质疑] CO2有着重要的用途,那是否意味着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
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正常体积分数是0.03%,但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引发一些环境问题,请大家看下面的一个短片
[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
[讨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我们必须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练习(共10张PPT)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说课
黄岩实验中学 叶玲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光合作用》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由现象到本 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及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巩固加热、取用液体等基本操作和规范化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
三、说学法:
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
四、教学程序
(一)采用动画“死狗洞”设疑导出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 灭火实验
1、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密度比空气大
(三)探究活动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矿泉水瓶实验:
2、探究: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得出结论:使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是这种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3、加热变红的紫色的液体: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CO2和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四)探究活动三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
强调指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六)二氧化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温室效应
(五)二氧化碳的用途
五、板书设计:
一、CO2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CO2能(微)溶于水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不能供给呼吸,具有窒息作用
3: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H2CO3=H2O + CO2↑
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六、课后反思(共34张PPT)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黄岩实验中学 叶玲君
先停下好奇的手!
请在老师指点下使用我们,
摸透我们的脾气后,
你会用我们获得很多知识噢!
仪器的话
温馨提示:
为什么狗死而人不死呢
死狗洞
你知道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是谁吗?
二氧化碳
倾倒二氧化碳时,必须用一块玻片遮去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的大部分瓶口,只留一条缝口,动作稍慢,可想象成倒水。
现象:
蜡烛自下而上的熄灭
说明:
1、密度比空气大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狗死亡.而高处的人却安然无恙
你会解释了吗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灯火实验
想一想:
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 试液变红?
猜想:
实验方案:
结论:
可能是CO2气体;
可能是蒸馏水;
可能是新物质
1) 加热液体,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夹持试管:
试管夹由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口约1/3处
3)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水平面约450角;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4)加热先均匀受热后,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课堂实践: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都是碳酸饮料,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一下打开瓶盖后,冒出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讨论: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你能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吗?
可做致冷剂,保存食品和人工降雨
可做灭火剂
可做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
可做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
作业本[阅读与思考]
某工厂仓库中堆放的镁条正在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隔壁就是化学药品仓库,如果不及时扑灭,势必要发生更大的火灾事故。保管员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去灭火,不但没有把火扑灭,反而烧得更旺。后来用水浇,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有经验的消防队员把火扑灭了,避免了一场重大的火灾发生……
温室效应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性质决定用途,结合本节内容和相关资料,写篇关于二氧化碳“功与过”的小论文。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二氧化碳是一种比空气重、不能溶于水的气体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油灯用绳子吊入地窖内,此做法的具体目的是( )
A、照明 B、检测地窖中CO2的浓度
C、检测地窖中O2的含量 D、检测地窖温度
课堂练习
3、干冰升华可以吸收大量的热,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可以用来( )
A、用作制冷剂 B、人工降雨
C、制汽水 D、作温室肥料
4、某市三名同学进入废气的防空洞深处,虽然经过抢救但仍然造成学生及抢救人员伤亡。该实验提醒我们:
(1)在进入洞穴前,要进行 实验
(2)经验证,洞内含有大量的CO2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它证明了CO2具有 的性质
5、如图所示,将盛有二氧化碳的试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
②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死狗洞
1、为什么山洞中狗会死去而人却安然无
恙?
2、人们为什么没察觉到杀狗的“凶手”是
二氧化碳的?
3、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的?
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思考:
猜一猜:它是谁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
的“罪魁祸首”
练习:
日常生活中,为了装饰我们的房子,我们给墙壁
抹石灰水,当石灰水变干时墙壁会被一白色的物
质覆盖,变得很白。在这过程中,为了使效果更
好,人们常在房中放 一盆炭火,这是为什么呢?
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
答: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放一盆炭火可以使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而且室内的温度也会升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温室效应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知识拓展:
某市发生了一件奇案,三名小学生进入一个幽暗潮湿的山洞探险,在山洞中他们没碰到什么怪事,只是越到深处,他们感觉越不舒服,最后终于昏迷过去,百余人参与急救,但悲剧还是发生,不仅三名小学生不幸遇难,同时还造成一名营救人员死亡,十多位营救人员昏迷.
这位可怕的“杀手”到底是谁?
后来,有关部门测定原来山洞内积累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无色液体
雪花状固体
干冰
加压
降温
降温
压缩
101KPa- 78.5C0
升华
CO2气体
干冰为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
二、蜡烛实验
1、现象:
2、结论:
3、应用:
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该怎么做
做灯火实验
三、矿泉水瓶实验
1、现象:
瓶被压扁了
2、结论:
3、取两只试管(A、B)分别加入适量矿泉水瓶里的液体和适量水,然后加几滴紫色石蕊,观察现象。
课堂实践: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都是碳酸饮料,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一下打开瓶盖后,冒出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死狗洞
1、为什么山洞中狗会死去而人却安然无
恙?
2、人们为什么没察觉到杀狗的“凶手”是
二氧化碳的?
3、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的?
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思考:
干冰的用途
人工降雨
冷藏食品
制造云雾
干冰灭火器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它可以用来人工降雨、冷藏食物。
二氧化碳可制汽水、纯碱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你能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吗?
讨论:
人工降雨
冷藏食品
制造云雾
二氧化碳的用途
1、性质决定用途,结合本节内容和相关资料,写篇关于二氧化碳“功与过”的小论文。
2、请你设计小实验:
(1)从生活中寻找二氧化碳
参考材料:(碳酸型饮料、针筒、一次性吊水瓶、 天然大理石碎片或贝壳、纯碱或小苏打、白醋……)
(2)自制简易灭火器
参考材料:(厨房内物品)
以下作业任选一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