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课时 PPT+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课时 PPT+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21 11:20:56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课件18张PPT。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第1课时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01  知识管理
1.呼吸系统的组成
注  意: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①鼻腔内的鼻毛可以阻挡吸入气体中的灰尘;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黏住灰尘,并对气体有湿润作用。
2.吸气和呼气的完成
膈肌
横膈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骨
胸腔
体积
胸腔内压力
空气或气体
吸气
收缩
变得扁平
收缩
舒张
向上、向外移升
增大
减小
进入肺
呼气
舒张
恢复拱形
舒张
收缩
向下、向内移升
减小
增大
排出体外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实  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原  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气体扩散方向:肺泡血液。
知识点拨:肺泡具有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数量多;(2)有弹性;(3)面积大;(4)非常薄: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5)外面有毛细血管网。
                  
02  基础题
1.(2017·广东)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D)
A.外界→咽喉→食道→肺
B.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
C.外界→鼻腔→气管→肺
D.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2017·郴州)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B)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
3.下列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温暖
C.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湿润
D.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
4.当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B)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5.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B)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6.(2017·连云港)如图是人体在平静状态下呼吸运动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图示运动状态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膈肌呈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
B.肋间外肌呈收缩状态,肋骨下降
C.胸廓的容积缩小,肺也随着回缩
D.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03  中档题
7.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B)
①鼻毛;②声带;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⑤会厌软骨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呼吸运动是人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C.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
D.呼出的气体中不仅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还含有氧气
9.(2017·丽水)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B)
A. 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10.图甲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乙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图甲中的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肺,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D(填“D”或“E”),请结合图甲、图乙叙述人体的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动。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中,人就吸气。
(2)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04  拓展题
11.如图表示人体胸廓容积的变化,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C)
A.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B.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C.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D.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同步变化曲线图,表示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是哪一区段(A)
A.ce段 B.ac段
C.ab段 D.cd段
13.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AB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2)曲线BC段表示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该变化中,胸腔体积缩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相等。
(4)在曲线AB段、BC段的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是,AB段:膈肌和肋间外肌都收缩,BC段:膈肌和肋间外肌都舒张。
第2课时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01  知识管理
1.呼吸作用
概  念: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原  理: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6H12O6 O2    CO2 H2O
实  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条  件:活细胞内。
意  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将结束。
注  意:植物每时每刻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器官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的每一个活细胞。
2.人体内氧气的获得和利用
获  得: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肺部,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毛细血管。
利  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
3.呼吸、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呼吸
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是肋间肌和膈肌等呼吸肌舒张和收缩的结果
呼吸作用
组织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化学变化过程
联系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呼吸,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保障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点  拨: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因素
温度
影响酶的活性,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氧气
影响呼吸的性质,氧气不足直接减弱呼吸强度
二氧化碳
CO2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2  基础题
1.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C)
A.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2.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为(B)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
B.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
3.关于人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实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都需要吸入氧气
B.人吸入氧,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
C.都吸入二氧化碳
D.人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
4.(2017·滨州)人类下列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增强植物呼吸作用的是(B)
A.收获的粮食晒干后贮藏
B.农业生产中及时耕松土壤
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D.向贮存水果的仓库中充加二氧化碳
5.把正在萌发的种子装在潮湿的沙袋里,悬挂于盛有石灰水的广口瓶中,经过2~3天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实验证明,正在萌发的种子(B)
A.可把细胞里的有机物分解为水
B.呼吸作用较强,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
C.吸进氧气,分解有机物
D.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热量
6.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阳光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打开B处的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发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2)根据分析,请写出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变化的情况: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3)该实验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4)如果换成萌发的种子,能否有此效果?
答:有此效果。
                  
03  中档题
7.一般家庭是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的,利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水果、蔬菜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C)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8.下列哪项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特点(C)
A.直接利用光提供的能量
B.把光能转变成太阳能
C.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9.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2017·衢州)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甲             乙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黑暗或无光照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04  拓展题
11.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1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图,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2)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B中不出现浑浊和D中出现浑浊。
(3)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鼓入空气的时间不够和D中石灰水的浓度太小(或C中绿色植物的量太少,C装置的玻璃罩漏光)。
(4)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