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课件21张PPT。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1课时 茎的结构
01 知识管理
1.茎的分类
按形态分:(1)直立茎:最常见,直立向上生长,如:果树。
(2)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如:牵牛。
(3)匍匐茎: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长,如:草莓、甘薯。
(4)攀缘茎:借助他物,常借助茎、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上升,如:丝瓜。
按组成分:(1)草质茎(单子叶植物,一般为绿色,较细)。
(2)木质茎(双子叶植物,较粗)。
2.木质茎的结构
结构概述: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从外向内分为树皮、木质部和髓三部分;木质部最硬;髓最软;树皮较软,能用手轻易剥下。
树 皮:可分为形成层、韧皮部和最外面的表皮。
(1)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
(2)韧皮部:其中含有筛管和韧皮纤维。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连通,属于输导组织,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韧皮纤维属于机械组织,最大特点是韧性强。
(3)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细胞只有2~3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能逐渐加粗。
木 质 部: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
(1)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2)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有储藏营养的功能。
02 基础题
1.(2017·威海)“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竹笋一样粗,这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C)
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2.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C)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3.(2016·嘉兴、舟山中考)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B)
A.甲 B.乙
C.丙 D.丁
4.柳树、樟树等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是因为它们的茎中具有(D)
A.表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
5.用来做家具的木材主要是茎的(C)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6.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B)
A.便于记忆树龄
B.温度、水分、阳光等的周期变化
C.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
D.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7.下列植物中茎的类型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C)
A.葡萄 B.爬山虎
C.牵牛花 D.丝瓜
8.植物木质茎中包括:①木质部;②韧皮部;③形成层;④外树皮;⑤髓。这些结构从内到外的排列顺序为⑤①③②④。(填序号)
03 中档题
9.如图所示为葡萄的茎,按生长方式属于(C)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10.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黄麻(植物体)的(B)
A.根的韧皮部 B.茎的韧皮部
C.叶片 D.茎的形成层
11.对图中的茎和根系描述正确的是(B)
A.直立茎、直根系 B.缠绕茎、直根系
C.攀缘茎、须根系 D.缠绕茎、须根系
12.常春藤的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属于攀缘茎,松树的茎直立生长属于直立茎。
13.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树结构的木质部,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要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细胞排列较疏松。
从树的年轮上还可获得的信息有哪些?植物的树龄、气候的变迁、自然灾害等。
14.如图所示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示例[4]髓):
(1)我们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等,能年年加粗,这是因为[2]形成层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能产生新的[3]木质部。
(2)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3]木质部做成的。
(3)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年轮,它的形成是由于[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04 拓展题
15.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1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
16.下列关于杨树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杨树茎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B.树皮的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
C.在树皮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有形成层,能使茎不断加粗
D.杨树的树干比较坚硬,主要是木质部的作用
分组实验 观察木质茎的结构
01 实验报告
【实验目标】
1.观察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2.认识木质茎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实验器材】
显微镜、双子叶植物(椴树)茎的永久装片等。
【实验过程】
一、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显微镜:
1.安放:离台边缘一掌距离,身体靠前略偏左。
2.对光: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最大光圈),左眼看,调节反光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3.放片。
4.调焦:先降后升:(1)眼盯物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靠近载玻片;(2)左眼看目镜,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看到物象,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调焦的三个先后:“先低倍后高倍”,“先降后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左偏左移,右偏右移)。
二、观察木质茎的结构(学生实验)
观察双子叶植物(椴树)茎的永久装片。
1.从低倍镜下观察三年生椴树或木槿永久切片,自外向里依次可以看到残留的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注意:由于染色的缘故,木栓层呈褐色,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呈绿色;韧皮部中呈红色的是韧皮纤维,绿色的是筛管等;木质部呈红色,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较小的是木纤维等;髓呈绿色。
2.由外到内的结构分别是
(1)表皮:最外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
(2)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
(3)形成层:只有2~3层细胞组成,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4)木质部:位于茎的中央,其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具有输导水分的功能,较小的细胞是木纤维等。
(5)髓:在茎的中央,它们的细胞壁比较薄,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问题与讨论】
1.观察树的年轮,图片中的纹路一侧密,一侧疏,这是为什么呢?
解:疏的一侧阳光、水分充足,生长条件好,密的一侧阳光、水分则相对不充足,生长条件相对差些。
2.我们可以从树的年轮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解:我们可以从年轮中得到的信息包括以下五点:判断方向、植物个体的年龄、茎生长过程的季节变化情况、茎生长过程的气候变化情况、记录了植物个体所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基本情况。
02 实验突破
1.木质部、树皮、髓和韧皮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从内到外依次是(C)
A.木质部、树皮、髓、韧皮部
B.树皮、韧皮部、木质部、髓
C.髓、木质部、韧皮部、树皮
D.髓、韧皮部、木质部、树皮
2.木本植物茎之所以能逐年加粗,主要是由于形成层细胞的不断分裂,对于大多数木本植物来说,形成层细胞(B)
A.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多,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少
B.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少,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多
C.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和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一样多
D.无法确定
3.茎中储藏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D)
A.树皮 B.维管束
C.形成层 D.髓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筛管
C.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其木质部发达
D.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5.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D)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6.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导管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本实验证明了植物茎中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7.下图为某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该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1所在位置主要含有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导管;图中3所在的位置含有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筛管。
(2)图中2所示结构为形成层,这层结构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3)图中箭头4表示的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
8.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有机物在植物茎中的运输途径,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了“环割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①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②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③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帮助该兴趣小组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由于水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2)环割后一段时间,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说明切口上方有有机物的积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体的根部渐渐萎缩,其原因是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死亡,理由是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第2课时 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
01 知识管理
1.导管
结 构:位于茎的木质部。
功 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说 明:(1)用刀片将枝条下端切成斜面:增大面积,有利于物质运输;
(2)横切面现象:木质部被染色;
(3)纵切面现象:越向上,染色越浅。
2.筛管
结 构:位于茎的韧皮部(树皮)。
功 能:运输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
说 明:树皮环切后,伤口的上部出现膨大的瘤状物(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在伤口的上方积存,导致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
3.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它们共同完成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有机物在茎的筛管中是自上而下运输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02 基础题
1.关于植物体内导管和筛管的功能,正确的说法是(B)
A.筛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B.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筛管向上运输有机物
D.导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2.(2017·盐城)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其原因主要是破坏了树皮中的(B)
A.导管 B.筛管
C.髓 D.形成层
3.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B)
A.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C.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D.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4.有消息报道称,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不正确的是(D)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
D.“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5.土壤中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后,要通过如图哪一种组织向上运输(B)
6.小梅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鲜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A)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7.(2016·新疆)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B,原因是环剥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水分通过茎的导管向上运输。
03 中档题
8.树洞画女孩王月绘树洞画轰动全国,央视称其“感动冬天”,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D)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9.某棵树有四个大的树枝,某人把其中一个大树枝的茎的树皮进行了环剥,则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C)
A.被环剥了树皮的树枝逐渐枯死,其余树枝正常生活
B.整棵树逐渐枯死
C.整棵树仍可继续生活
D.被环剥树皮的树枝正常生活,其余树枝逐渐枯死
10.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A)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11.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B)
A.实验有可能失败,选取两根可以保证实验成功
B.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C.一枝现象不明显,可以用第二枝
D.两枝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
12.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D)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13.下图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根毛,其功能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2)②是导管,其功能是输送水和无机盐;
(3)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C(填字母)。
A.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B.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C.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D.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04 拓展题
14.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合理即可)。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环割切口处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