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科学(下)单元形成性测试卷
第2章 空气与生命(一)(2.1-2.3)
(考试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Cl—35.5;K—39; Mn—5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在100升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大约是
A.78升 B.78% C.21升 D.21%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
A.质量减少 B.质量增加
C.化学性质改变 D.化学性质不变
3.加油站必须粘贴的符号是
A B C D
4.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A.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 B. 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
C.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氧气与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铝箔燃烧时生成一种白色固态物质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满CO2的瓶内,火焰熄灭
6.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2A+7O2 ====4CO2+6H2O可推测A的化学式是
A.C3H8 B.CH4 C.C2H6 D.C2H4
7.在化学反应2A+B====3C+D中,已知25克A与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C和一定量的D;当反应有6克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是
A.10g B.5g C.25g D.20g
8.下列物质与氧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不会引起爆炸的是
A.液化石油气 B.煤尘 C.面粉 D.氩气
9.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克食盐溶于70克水得到80克食盐水 B.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
C.a克水受热形成a克水蒸气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大
10.氨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现要收集一瓶氨气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无法确定
11.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有错误的是
1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
A.都是剧烈的反应 B.都发光、放热
C.都吸收热量 D.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13.将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共50克放入试管内加热,至不再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30.8克,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25克 B.19.2克 C.15.4克 D.30克
14.下列物质:空气 液氧 水 过氧化氢。其中含有氧分子的一组物质是
A. B. C. D.
15.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图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16.将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到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
A.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可能有氧元素
C.一定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二、简答题(第17-19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各2分,反应类型1分,共20分)
17.请用燃烧的知识解释原因:
(1)用灯帽可以盖灭酒精灯 ;
(2)用扇子可以把燃着的蜡烛扇灭 。
18.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填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1)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 ;
(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
(3)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难溶的固体 ;
(4)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
19.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1) ;(2) 。
20.袋装食品中常用小包装生石灰(氧化钙)作干燥剂,这是因为生石灰能吸收水并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C2H5OH+( )O2( )CO2+( )H2O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
(3)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三、综合、计算题(每空2分,计算题8分,共32分)
实验部分
22.以下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加热时装高锰酸钾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
(3)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 ;
(4)停止实验时,要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 ;
(5)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排序 。
A、给试管加热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装高锰酸钾于试管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G、把试管固定,集气瓶注满水倒置在水中
23.右图是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在燃烧匙中的暗红色物质是 ,该物质燃烧
时的现象是:发出 光,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
的 ;
(2)冷却至室温,打开夹子,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燃烧匙中的物质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氧气,而生成了易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导致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因而 减小,打开夹子,在 的作用下,就会有上述现象产生。
计算部分(8分;注意解题格式;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4.180克的水通电分解,理论上最多会产生多少克的氢气?和体积为多少升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近似取1.4克/升)
初二科学(下)单元形成性测试卷评分说明
第2章 空气与生命(一)(2.1-2.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D B B C B D D C A D B A B A
二、简答题(第17-19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各2分,反应类型1分,共20分)
17.(1)隔绝氧气(或空气);(2)使蜡烛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18.(1)H2O(或水);(2)N2(或氮气);(3)CO2(或二氧化碳);(4)O2(或氧气);
19.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0. CaO+H2O=Ca(OH)2
21.(1)1;3;2;3; (2分,错一个不给分)
(2)(没有配平、没有反应条件各扣0.5分)
(3);分解
(没有配平、没有反应条件或没有气体符号各扣0.5分;反应类型1分)
(4) ;化合 (评分标准同上)
三、综合、计算题(每空2分,计算题8分,共32分)
22.(1)铁架台;水槽;(2)防止冷凝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破裂;
(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4)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破裂;
(5)DCGABEF;
23.(1)红磷; 黄; 白烟;
(2)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约占瓶容积的1/5; 气压; 大气压;
24.解:设理论上最多会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1分)
(2分)
2×18 2×2
180克 x
(2分)
(1分)
(2分) 答:略。
①
②
总
质
量
时间
总
质
量
时间
总
质
量
时间
总
质
量
时间
铁丝 木炭 硫粉 蜡烛
A B C D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