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案: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广水市育才高中 孙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充实的内涵,掌握把文章写得充实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以“典型引路”“方法点拨”“实战演练”三个环节指导学生如何把文章写得充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体味亲情、抒写亲情,教育学生珍爱亲情、感恩亲情、回报亲情。
教学重点:
对写作方法的点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化记叙为描写,把情节写得充实、生动
教学设想:课前,播放毛阿敏演唱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课中,力求避免空洞说教,努力通过范文引路,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充实、生动的亲情是如何讴歌出来的;努力通过劣、优片断的对比,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把亲情写得充实而生动;课后,布置作文《母爱在我心中》巩固课中所学,促使学生切实掌握讴歌亲情的技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绵长;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更是一剂良药,能疗伤治痛。人生中总有亲情在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而每每抒写亲情,我们却总感觉笔杆沉重,思绪凝固,语言苍白……什么原因呢?不是亲情不浓厚,而是我们缺少抒写亲情的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把亲情抒写得充实。
二、典型引路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作文《我的娘》,交流讨论:这篇作文运用了哪些技巧把亲情写得充实而生动?
出示课件:
我 的 娘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抬起头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④我们兄妹三个小时念书都很用功,期末总是每人抱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⑤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我们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半句。
⑥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丁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来一瘸一拐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平时,我在学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着娘的表情,我没忍心开口。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扯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晖将娘的身影拖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是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的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是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⑦我赶紧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⑧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滴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⑨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的照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⑩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这篇习作很感人,它的成功之处体现在:1、运用语言、肖像、细节等描写方法,把母亲写“活”了,很细腻;2、饱含深情,截取了生活中的三个典型而又感人的片断,很充实;3、结构安排得简洁、清晰,很明快。下面我们就借他山之“石”,攻己作之“玉”。
三、方法点拨
1、“选”感人的素材
“言之无物,行而不远。”要想使亲情在笔下显得充实、生动,必须首先占有典型而感人的素材。在你十几岁的生命中,哪些亲情片断曾在内心深处深深打动着你?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仔细地搜索那些感人的瞬间吧!
学生思考、发言。
老师结合学生所答示例:
母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甚至舍不得看病,每月给我生活费时却从不吝惜
父亲在寒冷的深夜背着生病的我翻山越岭去看病
母亲为等着我下课给我送伞在雨中冻得打哆嗦
奶奶在我忧伤地时候总是握着我的手,摸着我的头嘘寒问暖
每逢月假,妈妈总是在家为我熬汤炖肉
每逢重要节日,在外打工的父母总记得先打电话问候我,关心我
……
2、“写”生动的情节
占有了感人的素材,截取典型的2-3例,把其串联起来,文章就不会空洞。但这只是“充实”的第一步,怎样把这些素材写得饱满而不干瘪,生动而不直白,才是“充实”的关键。要做好这些,就要借助合适的描写方法。
片断一:
父亲怕我在车上口渴,便克服身体肥胖的不便穿铁道、爬月台去给我买桔子,虽累得厉害,却心里很轻松似的。
原文: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思考:两段文字的区别在哪里?表达效果怎样?
总结:《背影》原文片断主要用了外貌、动作描写,非常生动地、形象地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片断二:
月假回家,妈妈总会嘘寒问暖地问个不停,还会不嫌麻烦地做我最喜欢吃的菜,把满腔的爱溶入一言一行之中。
要求学生运用语言、细节、心理等描写方法改写上段文字。
示例:月假回家,妈妈边接下我的东西,边围着我不停地打量,用她那结满老茧的手抚摸我的头和脸,心疼地说:“瘦了,瘦了,又舍不得吃吧?或者学习压力又大了吧?”见我苦笑,妈妈忙摆摆手说:“好,不说这些了!你先看电视,我去熬汤做菜为你补补营养。”说完,哼着走调的小曲一溜烟跑向了厨房,嘴角还挂着甜甜的笑。听着锅碗瓢盆奏出的交响乐,看着妈妈忙忙碌碌地为我切、洗、熬、煮,我内心的压力一下子释放了,有了妈妈的保护和关爱,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片断三:
请找出下面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效果怎样?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放学回家,我刚跨进大门,父亲就喊道:“作业!拿来!”等我战战兢兢地候他看完作业,他又赶快把我赶进房间,摆好桌子、凳子,让我继续坐下写他要求的作业,他自己则也搬张凳子拿张报纸,远远地坐在房间门口,心不在焉地看,眼睛一会儿转我作业本上,一会儿转到报纸上。窗外,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小朋友们欢笑着做着游戏,这些让我心乱如麻,但回头看看父亲,他正严厉地看着我,什么也不说,我只好低下头,专心写起作业来。?
明确:主要运用了细节、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及环境描写,较好地衬托出了人物形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总结:以上三个片段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由平面走向了立体,使故事情节由直平走向了生动,浓浓的亲情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
3、“置”明快的结构
有了感人素材,有了充实的情节,这对一篇优秀作文来说还不够,它们只有再借助结构这个平台才能锦上绣花。为了脉络清晰,建议大家采用比较明快的记叙结构。明快的结构,有利于拓展思路,把文章写得充实。
如:课本吕的《奶奶三“怕”》《妻有“三招儿”》都是采用并列结构从三方面来写亲情,非常清晰、明了;每一方面,都选取了具体事例,非常充实。
一“怕”妈妈不让她做家务
奶奶三“怕” 二“怕”妈妈不让她“花钱”
三“怕”妈妈给她开小灶
妻的第一招在“吃”上
妻有“三招儿” 妻的第二招在“嘴”上
妻的第三招在“心”上
常见的结构安排还有:运用倒叙或插叙,按“现实——回忆——现实”使脉络清楚明了。
四、实战演练
请大家阅读下面这篇习作,运用“方法点拨”中的技巧改写画线部分内容,使之更充实。
留在心底的爱
又一次月考,又一次折磨,昏沉沉地走出考场,我明白,考砸了。
下了晚自习,我慢慢地走回家,心情十分压抑,烦得发慌。
考考考,我讨厌!
走进家门,父母仍然没有睡,一看我进来,母亲“讨好”地凑上来,满脸堆笑,就要帮我拿书包。自从我上高三以来,我仿佛一下子成了家里的皇帝,是“特殊公民”,衣食不用动手不说,有时连书包都有他们接下。父母有时近乎讨好我!我烦!我气恼地将妈妈一推,妈妈立即被推到一旁,她诧异地站住,眼睛直直地看着我,什么也不说。那眼神让我心痛。
爸爸从厨房里跑出来,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夜宵,“乖乖,快来吃饭……”他乐呵呵地喊到。但一见我和妈妈的脸色,话没说完就打住了。妈妈朝爸爸摆摆手,随即两人像约好了似的,一起说:“哎,不说了,吃饭,吃饭!”我无话可说,我什么也不能说。那顿饭父母一直站在我的身旁,我是和着眼泪一起咽下。我知道我如今是错上加错!
一夜无言,醒来时是被楼下院子的声音惊醒,我知道时间已是凌晨,因为每天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都起来了。我明白他们的艰辛。爸爸下岗了,为了我他又在五十岁时重操旧业,卖起了熟食,这可是他多年以来死活也不肯做的。
我轻轻地披衣起来,站在走廊上向下望去,爸爸妈妈正在辛苦地劳作,累得不住的揩汗,风中,传来他一阵一阵的咳嗽声……我泪眼模糊!
“他妈,今天你什么也别问孩子,她可能负担大,考试没考好,有话不想说,我们别逼她。”
“我哪敢逼她,只想她安心读书,可孩子理解我们吗?”妈妈有点哽咽,轻轻地抽泣起来,爸爸忙跑过去,拍着她的肩安慰她。
我是多么的不孝!我恨不得立即对他们跪下。可我什么也没做。我转身回屋,拧亮灯,拿起了书。
面对父母如山的爱,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参考示例:
第一处:我慢慢地走回家,天僵着脸,眼看就要下雨,虽然已是春天,可树上仍然还是光秃秃的,风儿吹在脸上刺骨寒冷。春寒料峭,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我百无聊赖,一只易拉罐躺在我的脚下,我气恼地使劲一踢,易拉罐“哐……当”一声飞到远处。
第二处:站在走廊上向下望去,妈妈正佝偻着身子,用瘦削的肩膀去扛架子上的光鹅,虽是凌晨时光,寒气逼人,可她仍然不得不抽出一只手来擦拭脸上的汗珠。突然,她把手放到嘴里吮一下,那一定是竹筐上的篾子刺破了她的手!这已是家常便饭!她总是这样马虎从事!那边,爸爸蹲在一旁,只穿了一件绒线衣,正往烧水的炉子里加柴火,炉火通红,照着他的脸闪闪发光,风中,传来他一阵一阵的咳嗽声……我泪眼模糊!
五、练习巩固
请以“母爱在我心中”为话题,写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要求做到充实、生动、感人。
六、课堂小结
亲情无处不在,亲情一路相随。“生活中并不缺少亲情,而是缺少抒写亲情的技巧”。让我们通过多品、多思、多写去铭记亲情、歌颂亲情、感恩亲情吧,让亲情在我们的笔下生根开花,馨香满园!
板书设计:
讴歌亲情 “选”感人的素材 多品
“写”生动的情节 多思
写得充实 “置”明快的结构 多写
课件18张PPT。广水市育才高中 孙立用心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一、导语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绵长;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
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更是一剂良
药,能疗伤治痛。人生中总有亲情在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
们,激励着我们……而每每抒写亲情,我们却总感觉笔杆沉
重,思绪凝固,语言苍白……什么原因呢?不是亲情不浓厚,
而是我们缺少抒写亲情的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
何把亲情抒写得充实。 二、典型引路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作文《我的娘》,交流
讨论:这篇作文运用了哪些技巧把亲情写得
充实而生动?
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这篇习作很感人,它的成功之处体现在:
1、运用语言、肖像、细节等描写方法,把母
亲写“活”了,很细腻;
2、饱含深情,截取了生活中的三个典型而又
感人的片断,很充实;
3、结构安排得简洁、清晰,很明快。下面我
们就借他山之“石”,攻己作之“玉”。三、方法点拨 在你十几岁的生命中,哪些亲情片断曾在内心深处深深打动
着你?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仔细地搜索那些感人的瞬间
吧!
老师结合学生所答示例:
母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甚至舍不得看病,每月给我生活费
时却从不吝惜
父亲在寒冷的深夜背着生病的我翻山越岭去看病
母亲为等着我下课给我送伞在雨中冻得打哆嗦
奶奶在我忧伤地时候总是握着我的手,摸着我的头嘘寒问暖
每逢月假,妈妈总是在家为我熬汤炖肉
每逢重要节日,在外打工的父母总记得先打电话问候我,关心我
……1、“选”感人的素材2、“写”生动的情节 占有了感人的素材,截取典型的2-3例,把
其串联起来,文章就不会空洞。但这只是“充
实”的第一步,怎样把这些素材写得饱满而不干
瘪,生动而不直白,才是“充实”的关键。要做
好这些,就要借助合适的描写方法。片断一:
父亲怕我在车上口渴,便克服身体肥胖的不便穿铁道、爬
月台去给我买桔子,虽累得厉害,却心里很轻松似的。
原文: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
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
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
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
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
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思考:两段文字的区别在哪里?表达效果怎样?
总结:《背影》原文片断主要用了外貌、动作描写,
非常生动地、形象地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片断二:
月假回家,妈妈总会嘘寒问暖地问个不停,还会不嫌麻
烦地做我最喜欢吃的菜,把满腔的爱溶入一言一行之中。
要求运用语言、细节、心理等描写方法改写上段文字。
示例:
月假回家,妈妈边接下我的东西,边围着我不停地打
量,用她那结满老茧的手抚摸我的头和脸,心疼地说:“瘦
了,瘦了,又舍不得吃吧?或者学习压力又大了吧?”见我
苦笑,妈妈忙摆摆手说:“好,不说这些了!你先看电视,
我去熬汤做菜为你补补营养。”说完,哼着走调的小曲一溜
烟跑向了厨房,嘴角还挂着甜甜的笑。听着锅碗瓢盆奏出的
交响乐,看着妈妈忙忙碌碌地为我切、洗、熬、煮,我内心
的压力一下子释放了,有了妈妈的保护和关爱,还有什么过
不去的坎呢?
片断三:
请找出下面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效果怎样?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放学回家,我刚跨进大门,父
亲就喊道:“作业!拿来!”等我战战兢兢地候他看完作业,他
又赶快把我赶进房间,摆好桌子、凳子,让我继续坐下写他要
求的作业,他自己则也搬张凳子拿张报纸,远远地坐在房间门
口,心不在焉地看,眼睛一会儿转我作业本上,一会儿转到报
纸上。窗外,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小朋友们欢笑着做着游
戏,这些让我心乱如麻,但回头看看父亲,他正严厉地看着
我,什么也不说,我只好低下头,专心写起作业来。?
明确:
主要运用了细节、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及环境描写,较好
地衬托出了人物形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总结:
以上三个片段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
形象由平面走向了立体,使故事情节由直平
走向了生动,浓浓的亲情就自然而然地流淌
出来了。
3、“置”明快的结构
有了感人素材,有了充实的情节,这对一篇优秀作文来说还不够,它们只有再借助结构这个平台才能锦上绣花。为了脉络清晰,建议大家采用比较明快的记叙结构。明快的结构,有利于拓展思路,把文章写得充实。
常见的结构安排还有:运用倒叙或插叙,按“现实——回忆——现实”使脉络清楚明了。 请大家阅读下面这篇习作,运用“方法点拨”中
的技巧改写画线部分内容,使之更充实。
四、实战演练参考示例:
第一处:
我慢慢地走回家,天僵着脸,眼看就要下雨,虽然已是春天,可树上仍然还是光秃秃的,风儿吹在脸上刺骨寒冷。春寒料峭,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我百无聊赖,一只易拉罐躺在我的脚下,我气恼地使劲一踢,易拉罐“哐……当”一声飞到远处。
第二处:
站在走廊上向下望去,妈妈正佝偻着身子,用瘦削的肩膀去扛架子上的光鹅,虽是凌晨时光,寒气逼人,可她仍然不得不抽出一只手来擦拭脸上的汗珠。突然,她把手放到嘴里吮一下,那一定是竹筐上的篾子刺破了她的手!这已是家常便饭!她总是这样马虎从事!那边,爸爸蹲在一旁,只穿了一件绒线衣,正往烧水的炉子里加柴火,炉火通红,照着他的脸闪闪发光,风中,传来他一阵一阵的咳嗽声……我泪眼模糊! 五、练习巩固 请以“母爱在我心中”为话题,写一篇歌颂
母亲的文章,要求做到充实、生动、感人。六、课堂小结 亲情无处不在,亲情一路相随。“生活中
并不缺少亲情,而是缺少抒写亲情的技巧”。
让我们通过多品、多思、多写去铭记亲情、
歌颂亲情、感恩亲情吧,让亲情在我们的笔
下生根开花,馨香满园!
板书设计:
讴歌亲情 “选”感人的素材 多品
“写”生动的情节 多思
写得充实 “置”明快的结构 多写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