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作者简介整体感知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是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的历史著作。朱光潜先生在美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代表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书简》 《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写作背景 1.运用文字用该有的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的观点 一、文章列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这些“道理”? 实例:5.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3.韩愈改诗2.王若虚改《史记》1.郭沫若改字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②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情感有关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之。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2.王若虚改《史记》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文字与意味有关“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惠山泉水泡小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善于联想,意蕴丰富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谈风景:春花秋月
叙离别:灞桥柳岸
做买卖:端木遗风
铅字排印:付梓、杀青套板反应5.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风景——“春花秋月”
别离——“柳岸灞桥”
买卖——“端木遗风”辨析:
“套语滥调”“套板反应”“根本与文艺无缘”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咬文嚼字)的谨严调整思想和情感文字与情感有关文字与意味有关文字与意境有关善于联想,意蕴丰富
(正面)套用滥调全无新奇
(反面)为什么怎么样达到艺术的完美必须有谨严精神,不偷懒、不粗心 二、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咬文嚼字”?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要“咬文嚼字”?①文字和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②用文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文学是艰苦的事。达到艺术的完美怎样做到“咬文嚼字”?①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②刻苦自励,推纯翻新,避免刻板反应 在文学中,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问题投放】 (1)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2)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浓”
(3)“眼”看朋辈成新鬼 “忍”看朋辈成新鬼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练习: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后,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扶”“摇”“舞”、“映”“隐”“失”)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请选字组成一副五字对联风 雨
过 、来 、遇 、急
琴书 翰墨
香 润
学习本文你们收获了什么?说一说你得到的启示师者传道寄语:
1、生活中,用最恰切的词语、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诗歌鉴赏阅读中,反复揣摩精彩生动的语句,披文悟情,披文入理。
3、写作中选出最能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那“唯一”的词句。
4、当你的作文陷入了“一事一议”重复啰嗦的套板反应时不妨借鉴本文的写作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试从自己的写作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找出能体现朱光潜“咬文嚼字”精神的例子。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