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高二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河北武邑中学 孙海英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庭坚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
“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形象生动;
“失”字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既强调了月光的皎洁,又兼顾梅花的高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
朱光潜
跳读 理解“咬文嚼字”的新含义,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是随便举的例子吗?说明了哪些“道理”?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推敲”
实例: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文字与情感有关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郭沫若改字
牛刀小试一
(07江西)按表达要求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
5月3日 校长 是 在会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史记》李广射虎
王若虚改《史记》
视之,石也。
终不能复入石矣。
文字与意味有关
字数不同 意味不同。
发现错误,惊讶
失望 放弃
牛刀小试二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 ) 臣节如山( )
皇恩浩荡(矣!)
臣节如山(乎?)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关于“推敲”的故事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幽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透明。
二、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所叙之事是访友,这个“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贾岛)自家之门。
一般认为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文字与意境有关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苏东坡写《惠》诗
套板反应
实例: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品味妙语
大胆想象:
1、诗人所处环境:
2、诗中人物的活动:
3、诗中人的情趣: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品茶、赏月
恬静悠闲、醉情山水
明确: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从味觉到视觉,清沁肺腑。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一川烟草
联想
朦胧愁绪
(化虚为实)
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长度 )
(动感)
(重量)
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春花秋月
叙离别:灞桥柳岸
做买卖:端木遗风
铅字排印:付梓、杀青
套板反应
辨析:“套语 滥调”“套板反应”
“根本与文艺无缘”
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1.那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2.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写美貌
1.这个姑娘有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写眼睛
文字与情感有关
文字与意味有关
文字与意境有关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正面)
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反面)
必须有谨严精神,不偷懒、不粗心
调
整
思
想
和
情
感
为
什
么
怎
么
样
达
到
艺
术
的
完
美
师者传道寄语:
1、生活中,用最恰切的词语、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诗歌鉴赏阅读中,反复揣摩精彩生动的语句,披文悟情,披文入理。
3、写作中选出最能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那“唯一”的词句。
谢谢观赏
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