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中学高二( 语文 )教案
课 题: 咬文嚼字 ( 1 课时)
山西省翼城中学校 史新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文中的实例,学习议论文中举例论证的方法技巧。
3、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咬文嚼字的实例,把握作者的观点。
2、深入体会作者提出的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 桐城 )人,1933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 《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他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2.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婵娟(????)????箭镞(?????)???岑寂( ???????)???词藻(??????)??付梓(????)??
???尺牍(????)????下乘(?????)???斟酌(????????)???锱铢(??????) ?憎恶(?????)
???禅房(????)????禅让(?????)???咀嚼(????)??? 倒嚼(????)????咬文嚼字(??????)
3.熟记下列字词的含义。。
??(1)援例:引用成例。
??(2)蕴藉:含而不露。
??(3)付梓:古代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4)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www.21-cn-jy.com
??(5)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6)下乘:下品,下等。
??(7)深恶痛绝: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痛恨或厌恶。
?(8)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9)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10)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21·世纪*教育网
?(11)学富五车: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12)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13)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14)自鸣得意:自以为很得意,表示很得意。
4.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下面句中“咬文嚼字”的正确含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指死扣字眼不注意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D、形容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学习马列主义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②此君肚里才学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③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④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含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
给各段作批注,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1段:讲郭沫若改剧本。
第2段:引用名著,分析“你是”和“你这”的区别。
第3段:讲王若虚改《史记》中的内容,字数变化。
第4段:分析王若虚改字数导致句子的意味变化。
第5段:辨析贾岛诗的“推”和“敲”字。
第6段:引用苏轼诗句,阐明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第7段:引用例子讲套用滥语,全无新意。
第8段:概述咬文嚼字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
问题1.理清文章脉络,指出咬文嚼字的实质、方法、意义。
明确:
咬文嚼字的实质:调整思想和情感。
咬文嚼字的方法: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的意义:推陈出新、艺术完美。
问题2.分析本文的实例,深入理解作者提出的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的主张。
⑴“你是”和“你这”的区别?
明确:
从语法讲,“你是”是句子,“你这”是短语。
从感情讲,“你是”是客观陈述,“你这”表示深恶痛绝。
⑵王若虚改字数造成意味怎样的变化?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幻觉),中石没镞(射得准),视之,石也(惊讶)。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之情,同时看出李广放弃的干脆利索)。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无惊讶之态),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只表示结果,无任何感彩)。21·cn·jy·com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⑶贾岛诗句中的“推”和“敲”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www-2-1-cnjy-com
明确:无论是“推”还是“敲”,应该让学生根据诗句展开讨论。
“推”:孤僧独步,环境冷寂,孤僧内心孤寂,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
“敲”:月夜访友,以动衬静,衬托环境冷清,但还是有人情味道。
⑷分析苏轼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比“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内容丰富在哪里?
明确:从比喻、对偶、联想三个角度分析。
比喻:小龙团指福建的一种名茶,是圆形。和月亮同为圆形。
对偶:“天上’’和“人间”相对。
联想: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都是让人清沁肺腑。
问题3.作者从改变“句式、字数、用字”三个角度分析文字和感情关系密切,我们还可以从改变词序和标点方面做实例论证。(在课堂上可以因时而变,不用全讲)
①分析曾国藩改“屡战屡败,速发援兵”为“屡败屡战,速发援兵”的好处。
明确:不抛弃,不放弃,不气馁。
②比较《祝福》中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和“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效果的不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明确:强调祥林嫂生活的悲苦,乞讨时间长。鲁镇人的冷漠。
③分析夏衍《包身工》中“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眠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比“几个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睡眠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效果好在哪里。
明确:强调包身工生活的紧张,节奏的快。压迫者的残忍。
④甚矣,汝之不惠!(分析“甚矣”被倒装的目的。)
明确:刻画出笑话愚公的那个智叟老人似智实愚,似有远见卓识实很鼠目寸光的顽固保守形象。
⑤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分析“起来”放在句首的含义)
明确:呐喊,唤起人民觉醒。
⑥分析“吃在中国”、“在中国吃”、“在吃中国”各自的含义。
明确:吃在中国: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想吃美食,到中国。
在吃中国:感叹那些用公款吃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中国。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分析两个逗号的作用)
明确:对反动政府残忍手段的憎恨、痛心。
⑧伊伏在地;车夫便也立住脚。(分号的作用)(鲁迅《一件小事》相关前后句子: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跟斗,跌到头破血出了。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2-1-c-n-j-y
明确:老太太和车夫不同的反应,一个趴在地上起不来,一个站在那里发呆。车夫没有逃逸,而且准备冒着被诬陷的危险去扶老太太。衬托车夫的高大形象。2·1·c·n·j·y
三、当堂检测:
1.推敲下面加点字换成括号字后,句子的意蕴有没有变化。
①鹰击(飞)长空,鱼翔(游)浅底。
明确:击:搏击的力度。翔:自由欢快。 秋天万物的生机蓬勃。
②那雪正下得紧(大)。
明确:雪下得急下得密。同时衬托社会环境的恶劣,形势的紧张。
③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明确:樯橹:借代敌人,委婉含蓄。
强虏:强大的敌人,以弱胜强,衬托周瑜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④店主拔出(取出)嘴里的旱烟袋。
明确:拔——突出烟瘾大。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颔联中的“自”和“空”。
明确:?
①自:独自;空:空有,白白地有。拟人手法。
②绿草深深,黄鹂隔叶鸣叫,但是无人欣赏,无人倾听。
③本是生机盎然的春意,却因“自、空”,诗的意境发生变化,荒凉冷清。
④作者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无限的伤感。
四、课后分层练习(选一题做即可):
赏析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薄暮两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龙的故事;安禅:指心安然入于清寂宁静之境;毒龙:这里是机心妄想的意思。 21教育网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话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
①诗眼分别是“咽”、“冷”,拟人手法。
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③“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④写出作者内心的恬静。
朱光潜提倡“咬文嚼字”,而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认为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对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21cnjy.com
板书:
咬文嚼字
实质:调整思想和情感。
方法: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意义:推陈出新、艺术完美。
五个实例: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用字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套用滥语,全无新意。
补充:巧变词序,语意不同。 改变标点,情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