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2.《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2.《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6 18:4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学习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文本研读
(一).文本中“天文地理”专项提到了那些文化知识?请画出来。
1、天文
(1)*二十八宿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苍龙??青色)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玄武??黑色)
西方七宿:奎、娄、胄、昴、毕、觜、参 (白虎??白色)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朱雀??红色)
(2)古诗与星宿(回忆所学诗句)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牵牛星: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面,织女星在银河西面。
(3)古诗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月球与潮汐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新月
4、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上弦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时月亮刚刚升起,此起彼落,是满月即农历十五的月相。21*cnjy*com
6、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写的是早晨天空的一轮弯月,显然是农历廿三、廿四前后的残月月相。
2、地理
(1)、山川关隘
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泛指中国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色,好美姬。《鸿门宴》
河北河南: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岱:指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
两都:汉代指长安和洛阳
(2)、古诗文中的地理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www-2-1-cnjy-com
3、智力抢答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 )
A、 月亮 B、姻缘
2、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
A、 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3、“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
A、八条 B、二十二条
5、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
A、黄河 B、长江 C 、淮河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
A、黄山 B、泰山
(二).文本中“纪年纪时”专项提到了那些文化知识?请画出来。
1.古代纪年方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2-1-c-n-j-y
(3).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3) ÷60 ,得余数 R;再求 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的換算公历年份成为干支纪年。 【版权所有:21教育】
???????1???? ?2?????3??? ??4?????5?????6??? ??7???? ?8?????9?????0
X?????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 ?1??? ??2?????3??? ??4?????5???? ?6?????7??? ??8?????9?????10????11???0
Y?????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如:公元2000年的干支如何? (2000-3)÷60= 33 ....... 余数(R)17 ,(R)17÷10= 1 ....... 7(X), (R)17÷12= 1 ....... 5(Y),这一年应该是庚辰年
现在,试计算公元1894、1911和2017年的干支纪年,( ?)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年号最长时间是康熙(61年),其次乾隆(60年)
(4)、年号干支兼用法
2.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21教育网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3.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如:朔(农历每月初一)、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古代纪时法
(1).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现在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3).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21·cn·jy·com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如: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3).节日纪时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2·1·c·n·j·y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21·世纪*教育网
《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来源:21cnj*y.co*m】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出处:21教育名师】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21*cnjy*com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www.21-cn-jy.com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平明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人定《孔雀东南飞》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
夜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日暮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春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秋《望海潮》柳永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抢答比赛
1、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 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黄酒
2、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
A、晚春 B、仲夏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
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 七夕节
4、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 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5、“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后来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21cnjy.com
6、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写的是什么节日?
A、中秋节B、重阳节C、端午节D 、春节
二.课堂小结
?近几年来,韩国“公然掠夺我国文化”,挑起“中韩文化之争”,每每大言不惭,使得“国人颇为忧心愤懑”,从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为“人类文化及无形遗产著作”,到网上流传的《韩国史》地图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又到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遗,甚至有韩国学者认为神农氏和李时珍都是高丽人。再到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声称豆浆是韩国人发明的,以及一部分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等。后来又声称中国典籍《山海经》里很多神话都源自韩国,将中国的浑天仪印到新版韩币上……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宣传中国古典文化。这样,我们才能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并且捍卫我们的文化尊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代文化的天文地理和纪年纪时,其实这些只是冰山的一角,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下一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姓名字号和礼仪制度,请大家下去搜集古代的尊称、谦称和礼仪的常识。
(二)、课外作业
1、搜集古代的尊称、谦称和礼仪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