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3-27 08:4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浏览思考满城尽披黄金甲昔日美景今何在摧毁易 再造难北京沙尘天气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工业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
光、噪声、电磁波、辐射等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景观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化的实质)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荒漠化的表现,即“三退”)
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的类型,即“三化”)
一、荒漠化的概念江南丘陵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华北平原云贵高原西 北 地 区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地球的癌症”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1、西北地区的范围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a.地形 贺兰山为界,东部为高原,西部为高大的
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b.气候:干旱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山地、高原阻隔位 置地 形干 旱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植被类型少 以下200mm以上 多小 大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 旱 半干旱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气候:深居内陆
山岭阻隔干旱植被:草原、
荒漠为主东部:草原
西部:沙漠、戈壁生态环境:
脆弱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物质条件1.干旱的气候——潜在因素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物质疏松)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分散的土地退化最终连接荒漠般景观加剧加速发展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人类活动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1)过度樵采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2)过度放牧阅读(课本P19)(3)过度开垦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五、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二)具体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前沿地带外围沙漠边缘内部封沙育草营造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生物
措施工程
措施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怪柳狼尾草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
的途径开源节流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e.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七、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