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区域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
合理布局农业部门。——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⑴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⑵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⑶位置: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390N—530N,纬度高,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2、地理条件: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①气候:a.类型及特点:b.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无霜期80—180天,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②地形: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②交通运输便利: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③人口密度:开发晚、密度低,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⑴自然条件: 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62“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活动探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备注]详见《导学》例1的“拓展延伸”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2、地理条件:3、农业布局特点: ⑴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⑵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请自主探究P64“活动”活动探究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1。
表4.1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的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能一年一熟。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3.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但是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仍占绝对优势。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相似。
(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能防止环境污染。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4、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2、地理条件:3、农业布局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中美两国的玉米带的异同点:
(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较高。
(2)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城专业化和经营专门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详见《导学》第四章第一节“重难核心突破”之拓展延伸“中美两国的玉米带的比较” 活动探究请自主探究P66“活动”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知识。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5、农业发展方向:4、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2、地理条件:3、农业布局特点: ⑴出现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⑵治理原则: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⑶治理目的:把东北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⑷发展方向及重点: 请阅课本P67—68“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三段文字,并思考、完成下表:阅读思考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图4.14显示了西部草原区和中部产粮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大力协作,这也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活动探究请自主探究P68—69“活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活动探究请自主探究P68—69“活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发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加之降水丰沛,非常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根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黄淮海平原上比较典型的鱼塘—台田模式中,鱼—果—粮、鱼—果—菜模式比较普遍。 请读P60图4.1东北地区的位置,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及其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读图思考范围: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390N—530N,纬度高,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1.从纬度位置来看,东北地区属于什么温度带?
2.从降水量来看,东北地区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3.读图归纳:
⑴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⑵从南到北东北地区无霜期分布规律?
读图思考 请读“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与积温分布”图;“漠河、呼伦贝尔、集安、大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量图;思考: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不利影响: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
有利影响: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较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土壤较肥沃;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墒情。请读P61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思考:读图思考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2.请读“东北地区土壤类型分布”图,并思考:东北地区的土壤分布有什么特点?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1.请读P61图4.3“东北地形图”,并思考: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地形?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读图思考 东北地区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东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请读P61图4.3“东北地区的地形”、 P62图4.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P63图4.5“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读图思考 从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逐渐递减的。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 请阅读课本P63“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段文字,并思考、完成下表:读图思考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
蒙古栋、白桦、人参、鹿茸、
柞蚕、苹果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马、牛、羊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