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5章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怎么调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5章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怎么调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3-27 09:1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南水北调怎么调”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教学内容分析 南水北调是我国又一项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以外的又一学习案例。就课题中提及的“怎么调”而言,直译成英文就是“How”,但如果不了解这一工程的概况(What),不明白为何要南水北调(Why),不清楚南水北调的线路(Where),不知道合理的调配季节、调配方式(When),那“怎么调”的问题也无从下手。而这么多的W,就是需要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研究各种图像、小组讨论探究、最后来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线路;
(2)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调配方式;
(3)理解“先节约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因。教学目标分析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相统一,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教学目标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怎么调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怎么调课后探究课堂练习教学过程设计 主题——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探究方向参考:
*南水北调有哪些效益?
*南水北调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环境 有哪些影响?网上资源推荐:
中国南水北调:http://www.nsbd.gov.cn/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http://www.nsbd.mwr.gov.cn/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http://nano.nstl.gov.cn/water/MirrorResources/1247/
中国生态网:http://www.51st.cn/ 课后探究WhatWhy*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我国水资源的供需情况*长江的地理条件年径流总量
(亿米3)中国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271152811329702312204000051912我国同世界部分国家年径流总量的比较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大(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径流量
(米3/人.年)中国美国印尼俄罗斯巴西加拿大216711294145092699032343105117我国同世界部分国家人均径流量的比较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北方北方山西、河南、陕西、 天津、山东、北京天津、北京、辽宁、山东宁夏、河北、山东、 河南、山西、辽宁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北方更为突出5个
为什么说长江在地理条件上有利于兴建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Where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When1.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北方冬春季节缺水,最严重的是春季。长江最
适宜调水的是夏秋季节。 2.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差异。3.要保证工程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要采取什么
措施?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大力
节约用水。先 后调!蓄How*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异 及预测 *前后两任总理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的要求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异预测
(单位:亿立方米)1.在城市生活、工业、生态以及农业等方面,
受水区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哪个方面的需要?工程近期供水的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生活和工业
缺水问题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 2.受水区使用调来的水,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
什么作用?受水区因水量增加,有利于回补地下水,逐步
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还可保护湿
地和生物多样性等.
朱镕基总理对南水北调提出“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把节水放在了首要位置。
温家宝总理强调,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要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调水与节水的关系,要坚持节水为主,治污优先的方针。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 3.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时,国家提出“先节约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为什么?1、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2、和最新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A、航运设施工程 B、灌溉工程
C、节水工程     D、治污工程 D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调出区位于 A、丹江口水库   B、淮河上游
C、长江江扬州段 D、三峡库区 4、国家决定提高自来水价格,其原因有 A、增加治理水污染的资金
B、加快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
C、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D、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A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 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的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供水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止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水质好,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增加农牧业灌溉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农牧业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 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调节进行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陷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调水后通过合理调度,还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渠补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虽然调水会对钉螺 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钉螺 北移,引发血吸虫病蔓延。
血吸虫钉螺 输水沿线的水质保护是东线工程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东线的水体污染没有处理好将有可能把污染顺河带走,对供水区产生影响.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受的严重影响
南水北调每年几百亿立方的水经水库北调,长江由此带来的泥沙必然大量减少,由此将危及中国经济重心长三角地区。下泄流量的减少必然会引起长江口咸水倒灌,导致长三角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质的恶化、河口区淡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高达40万人,如果处理不当易形成水逼人迁、先迁后安、盲目后靠的严重局面。由于国家投资少、安置标准低、水电路校等生产生活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要,造成大量移民遗留问题 。 农业问题 由于修建水库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必将导致水库周围土地被征用,耕地减少,树林被破坏,库区将淹没大量土地,影响农业生产。调水问题 调水量较大。年调水量130亿m3左右,约占汉江年均水量的22%,对汉江中下游有一定影响,枯水期平均下泄流量略有减少,中水期有所缩短,对各种取水、航运和水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移民问题其他问题
发电量减少。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丹江口水电站的发电量有所减少(约减少年电量7~8亿kw·h) 。 对漂木的影响。调出区的伐木运输主要依靠河道水力输送,河道建坝调水,木材将改为公路外运。 文明古物。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穿越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其影响范围大,涉及文物遗存内涵丰富 。虽然国家进行大量的抢救,但必将会淹没一些文明古迹。 对回游生物的影响。调出区修建水库会对一些需要到上游产卵的生物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灭绝。
运行期调蓄湖泊将抬高湖泊水位,扩大水面面积,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施工时期可能造成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水库建设将导致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减少耕地、居民点、建筑用地以及盐碱地、低洼地等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使得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将产生有利影响。 大量的水北调将减小洪水对长江地区的灾害。南水北调不利影响的解决措施水文情势影响环保措施 (1)加强水情监测和讯息传输工作(2)流域机构、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对输水河道洪水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3)输水河道通过新建、拆建、加固各类沿线封闭建筑物和洼地处理配套建筑物,减少输水沿线局部低洼地渍涝影响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水环境保护措施。对建筑物工程中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浇筑废水和基坑排水主要通过沉淀池处理达标排放。
(2)噪声环境保护措施。在城区及居民集中的施工段,在人们睡眠休息时间主要是夜间22:00~
6:00停止高噪声机械施工,并严禁爆破等源强大的噪声活动,运输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对受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较为严重的学校、医院和集中居民点等噪声敏感点设隔声墙或者安装隔声玻璃进行噪声防护。(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施工场地和交通运输扬尘,配备洒水车,在无雨天气定时洒水,可有效减轻扬尘影响,另外对于主要施工道路要及时清渣。在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应对水泥等多尘材料采取覆盖措施,运输散装水泥车辆的储罐应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运输车辆要经常清洗以减少扬尘。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凡在地下水位较高,尤其是高于干渠渠底或管涵底部时,一定要增加地下水的排泄系统,保证地下水的正常流动和排泄。尤其是在干渠下游有居民取水水源的地段,一定要保障地下水不受阻断。(2)对将占用林地的施工用地,尽量进行适当调整,避免或者减轻破坏森林植被。(3)在工程施工当中,应加强管理,限定施工区域,不准擅自扩大临时占地,避免人为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选择合理施工场地,尽量在现有村庄安排生活,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和地表植被的损失面积。(4)沿线安排的取、弃土场,要合理选址、保留表层土壤,并用于施工后的表层复土,这样可以尽早恢复植被和维护沿线的景观,从而控制水土流失。(5)为消减施工人员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要标明施工活动区,严令禁止到非施工区域活动,非施工区严禁烟火、狩猎。(6)合理控制湖泊水位,调节、保障岸边湿生带的水生植被生长环境,以补偿因水位抬高所造成的部分维管束植物的损失。 血吸虫防治措施? (1)河道硬化。采取河岸硬化工程措施,可使钉螺失去土壤和植被而不能生存,防止进水口出现钉螺生地。(2)涵闸防螺工程。结合涵闸修建,增设防螺阻螺设施。主要包括拦螺网和沉螺池。(3)灭螺措施。每年春秋季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粉法或喷洒法杀灭水源区钉螺,降低钉螺密度,减少钉螺扩散来源。 (4)管理措施。控制调水时段:枯水期增加调长江水,汛期减调长江水而增调淮水,以减少长江钉螺向输水河道扩散的风险。移民安置措施 建好生产生活设施,通过提高当地农作物产量、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比例、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乡镇企业和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农等措施,耕地减少对移民安置区居民经济收入的影响可基本得到消除。
海水倒灌措施 利用三峡工程,在枯水期时进行放水,并适当减少调水量,已保证下泄流量。污染问题措施 加强对污水的净化处理,解决截污导流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最根本措施就是截渗,主要截渗措施有衬砌、堤外挖截渗沟、打截渗井等措施。
回游生物问题措施 建立自然生物保护区,在水库旁开辟一条生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