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2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2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3-27 09: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复习回顾:
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
土地、水源、资源等
社会因素:
劳动力、政策、动力、交通、市场等
首钢集团搬迁至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 与不同点。P87思考:相同点:加工地都在中国
不同点:原料供应地、市场不同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
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
岛;
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
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
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
圳。
一、产业转移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 国内的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跨国的产业转移。 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1、概念◇日本、韩国的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建厂?
日本、韩国国内自然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到国外建厂,可接近丰富的原料产地、广阔的市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为什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他们建厂的目的地?
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其中,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有丰富劳动力及广阔消费市场。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讨论:某日本企业为什么要到青岛建纺织厂?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
质量、价格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
低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区位选择1.劳动力因素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在 东 亚 的 转 移5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后期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1)各地区工业化之初为什么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示的产业转移规律?(3)为什么一个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地区变成转移地区? 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我国中西部劳动力价格更低,日本为何不直接把产业转移至中西部?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差、
工人技术水平低、
政府政策及办事效率差 思考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 、内部交易成本与相关产业打交道 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生产组织职工培训与地方服务行业打交道20世纪80年代办厂
跑几十个政府部门
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公章需要几个月 甚至几年!“马上办”办公室对外资企业:企业家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发达国家内部
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
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
境,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讨论:某韩国企业为什么要到北京建汽车厂?市场空间广阔中国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宝马奔驰德国世界名车 你认识多少?法拉利世界名车 你认识多少?总部:意大利
定位:
一级方程式赛车
高性能跑车
称号:“红魔”兰博基尼总部:意大利(现隶属于大众汽车)
定位:超级跑车“它生来就是法拉利的敌人,也注定是世界上所有超级跑车的强劲对手,没有多少人能够拥有它,因为它昂贵到无可想象的地步……”世界名车 你认识多少?劳斯莱斯 1906年在英国正式成立,现是德国宝马公司旗下品牌。“劳斯莱斯是汽车王国雍容高贵的唯一标志。无论它的款式如何老旧,造价多么高昂,至今仍然没有挑战者……”世界名车 你认识多少?三菱(日)本田(日)丰田(日)现代(韩)雷克萨斯
(日本)世界名车 你认识多少?雪佛兰(美)奥迪(德)大众(德)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 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地方? 整车运输不便,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资源内部交易成本国际经济环境环境、用地市场1. 浙江纺织企业纷赴亚非拉建厂。
2.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
3.宝洁公司在华经营已有10年,建立了11家独资、合资企业,推出了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肤佳等著名品牌。
4.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引起印尼、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东南亚的投资环境恶化,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
5.北京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P90活动1、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3.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干洋沿岸地带。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20世纪80年代初, 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从本质上看,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1、劳动力因素——向廉价劳动力区域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向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区域转移
3、市场因素
——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
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结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将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对发达国家来说: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将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对发达国家来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加快工业化进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
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
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
经济的一体化。开发期增长期衰退期成熟期1、不同级别的国家应重点发展哪一阶段的产业?
一、二级发达国家:开发期、增长期。
三、四级欠发达国家:成熟期、衰退期 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一般加工环节,
为什么?加工环节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
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3、两图结合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注意将研究和开发一起引进。避免总是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3、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 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转移国: 增加失业人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2)对转移对象国:缓解就业压力1、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国内由于生产困难,造成裁减员工,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此外,外迁或外建导致企业生产技术的下降,削弱产品的竞争力。
2、(1)当时是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期,两国经济工业基础较薄弱,由于轻工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恢复易见效,两国都具有大量高素质低廉的劳动力,所以-----。P93页活动:(2)不正确。珠三角、浙江能源、原材料缺乏,没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基础,今后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础的技术改造,开拓高新技术工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东北属老工业基地,工业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今后工业发展方向应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