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单元测试(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单元测试(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3-28 17:24:26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暧吸入的空气 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2·1·c·n·j·y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而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与呼吸道作用无关,故①②③正确。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能使我们发出声音的声带,位于下列的哪一个器官内(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答案:C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其中喉还是发声的器官。喉位于咽的下方,有声带,呼吸时声带打开,能使我们发出声音。
【分析】喉是发声器官。
3.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
答案:B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北欧人的鼻子要比非洲大一些,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1·世纪*教育网
【分析】北欧人的鼻子要比非洲大一些,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4.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21*cnjy*com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解答】气体麻醉剂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气体麻醉剂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系统,起到麻醉的作用,选B。【版权所有:21教育】
【分析】气体麻醉剂的作用对象是人体的神经系统。气体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和显著的抑制作用,使患者的意识、痛觉等各种感觉和神经反射暂时消失,达到镇痛和一定程度的肌松作用。 
5.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答案:B
解析:【解答】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是食物的通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因此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咽。
【分析】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咽,吞咽和呼吸是交替进行的,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
6.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肺 B.肺泡 C.器官 D.鼻
答案:A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7.人在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答案:A
解析:【解答】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呼气时相反。A正确。
【分析】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8.下列关于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导致呼气 B.呼气导致胸廓扩大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答案:C
解析:【解答】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中乙;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C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相反。 
9.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答案:B
解析:【解答】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二层细胞。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0.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
答案:C
解析:【解答】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C错误。
【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11.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哪一图所示(  )
答案:A
解析:【解答】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A符合题意。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2.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造成煤气中毒。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前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鼻、喉、咽、气管、肺泡、支气管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C.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D.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泡
答案:B
解析:【解答】当人体发生煤气中毒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气失去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前依次经过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血液。21*cnjy*com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
13.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花生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他们测得,一粒花生种子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从15℃升高到了35℃,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这粒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  )
A.小于3150焦 B.等于3150焦
C.等于4200焦 D.大于4200焦
答案:D
解析:【解答】资料提示: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J的热量,因此,一粒花生米燃烧,使50mL水由15℃上升到35℃放出的热量是:4.2×50×(35﹣15)═4200J。在实验过程中,尽管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由于条件所限,还是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掉,因此实际上种子全部燃烧产生的热量比4200J多。
【分析】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 
14.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中平均每天约有40人因溺水死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溺水时主要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A
解析:【解答】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分析】(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
(2)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的通气,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
15.小王因为胸部不适,去做胸部拍片检查,医生要求他先吸气然后憋气不动,在吸气过程中,他的肋间肌和膈的运动情况是(  )
A.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B.肋间肌舒张、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
C.肋间肌收缩、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上升
D.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答案:D
解析:【解答】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时相反。
【分析】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舒张,膈的顶部上升。21cnjy.com
16.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①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 B.箭头②所示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C.箭头②所示气体为氧气 D.血液经过此处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D
解析:【解答】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分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17.每年暑假都有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当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如图所示,人工呼吸急救措施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C
解析:【解答】做人工呼吸时,③使病人仰卧平躺,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②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①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所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来源:21cnj*y.co*m】
【分析】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步骤。
18.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些情况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小一些(  )
①长期生活在烟尘严重的环境中 ②生活在绿树环抱的山林中 ③与吸烟者同居一室 ④主动吸烟 ⑤居住在风景宜人的海滨 ⑥常年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化工厂工作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 D.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解答】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①③④不符合题意;
生活在绿树环抱的山林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有些植物还能吸尘,杀菌或吸收有害气体,使空气清新洁净,②符合题意;居住在风景宜人的海滨,空气流通快,海洋中的植物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有利于人体健康,⑤符合题意;化工厂排出放入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气体如硫化氢,常年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化工厂工作,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会引起慢性中毒,⑥不符合题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分析】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
19.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对以下系统危害最大的是(  )
A.消化系统 B.循环系统 C.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
答案:D
解析:【解答】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尼古丁就是其中的致癌物质之一。吸烟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分析】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吸烟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20.今年冬天,我市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指数“爆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  )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损害呼吸系统
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D.损害循环系统
答案:B
解析:【解答】可入肺颗粒物中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随着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首先会损坏呼吸系统,选B。
【分析】可入肺颗粒物中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随着呼吸系统进入人体。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请将下列器官与其功能连线。
A 鼻腔 a 形成尿液
B 小肠 b 清洁、湿润和温暖
C 肺 c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D 肝脏 d 进行气体交换
E 肾脏 e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答案:
解析:【解答】鼻腔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分析】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22.(10分)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模式图,①~②为相关气体,A~B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所示的为   里的气体交换,B过程所示的为   里的
气体交换。
(2)物质②是由血液中的   运送的,①是由血液中的   运送的。
(3)通过A过程后,血管里流的是   血。
答案:(1)肺泡 组织 (2)血浆 红细胞 (3)动脉
解析:【解答】(1)图中A处有肺泡,因此A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中B有组织细胞,因此B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原理而实现的。(2)图中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红细胞运输氧气,血浆运输二氧化碳。(3)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3.(10分)请回答人体营养中有关实验与探究活动的问题。
(1)探究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所含的能量多,改进的实验装置(易拉罐罩着锥形瓶)
如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2)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后,A、B两瓶中水温升高几乎相同,请说出实验误差的
可能原因   (准确说出1点即可)。
(2)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
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1 2 3
馒头形态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清水或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在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再加碘液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3)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4)解释3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其原因相当于口腔实际消化中失去了   
的功能。
答案:(1)防止热量散失 (2)核桃仁没有燃尽、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到锥形瓶底部、没有用核桃仁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温度计读数不准确(3)1 牙齿咀嚼 (4)牙齿咀嚼
解析:【解答】(1)该装置中的易拉罐能防止热量散失,减少误差。(2)实际上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所含能量。假如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后,A、B两瓶中水温升高几乎相同,可能的原因是核桃仁没有燃尽、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到锥形瓶底部、没有用核桃仁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温度计读数不准确。(3)(4)表中1和3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1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3中适量馒头块,唾液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1·cn·jy·com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24.(12分)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了,而
   的含量增加了,   瓶中较浑浊。
(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   ,而毛
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   ,然后随湿润的气
体一起排出来。
(3)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   作用。
答案:(1)氧气 二氧化碳 乙 (2)血液 肺泡 (3)对照
解析:【解答】(1)呼出的气体氧的含量减少,在本实验中不能得出这个结论,这个是需要从记忆中提取的内容。乙瓶的石灰水变得较浑浊,说明了人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个可能通过比较甲、乙两瓶的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能够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正是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根本原因。(2)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由肺泡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肺泡,然后随湿润气体排出体外。(3)图中甲起对照作用。
【分析】图中的同学是通过甲瓶吸入气体,通过乙瓶呼出气体,然后比较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氧化碳成分的变化。二氧化碳的成分变化可根据澄清的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来判断。
25.(6分)近两年来暴走成为部分中年人锻炼身体的一种时尚,请回答问题:
(1)暴走运动需要氧气,人体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   的
气体交换,从而氧气进入   ,然后通过气体的   作用进入血液。外界气体进入肺是通过  实现的。www-2-1-cnjy-com
(2)暴走运动需要能量,人体所需能量从 中获得,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
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答案:(1)肺泡与外界环境 肺 扩散 呼吸运动 (2)食物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析:【解答】(1)暴走运动需要氧气,人体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从而氧气进入肺,然后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2)暴走运动需要能量,人体所需能量从食物中获得,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2-1-c-n-j-y
【分析】(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前者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出处:21教育名师】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
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
车的废气排放系数几乎为零(见表1),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
要举措。
表1 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g/车 km)
排放物质 燃油汽车排放系数 电动汽车排放系数
甲醛 0.87 0
CO2 46.50 0
NOx 2.40 0
PM2.5 0.224 0
材料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
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学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组  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少)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产生大量的 ,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
环境。
(2)根据表1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的排放量明
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
度   。
(4)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
危害极大。
(5)当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身防护?
。(请举一例)
(6)请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1)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 (3)越高 (4)肺泡 (5)戴口罩(合理即可) (6)少开车(合理即可)21教育网
解析:【解答】(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2)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可以节能减排。(3)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的PM2.5的浓度高。(4)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5)当PM2.5浓度过高的时候,在公路旁晨练的做法不合适,外出活动时尽量带上防护口罩、开车时要尽量保持车距、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等。(6)要想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大气污染,从自我做起,我们应该少开车,减少尾气的排放。www.21-cn-jy.com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研究的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共100分。
2.请把选择题所选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
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暧吸入的空气 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能使我们发出声音的声带,位于下列的哪一个器官内(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3.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
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
4.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
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5.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6.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肺 B.肺泡 C.器官 D.鼻
7.人在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8.下列关于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导致呼气 B.呼气导致胸廓扩大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9.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10.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
11.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哪一图所示(  )
12.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造成煤气中毒。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前依次经
过的结构是(  )
A.鼻、喉、咽、气管、肺泡、支气管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C.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D.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泡
13.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花生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他们测得,一粒花生种
子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从15℃升高到了35℃,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
4.2焦的热能),这粒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  )
A. 小于3150焦 B.等于3150焦
C.等于4200焦 D.大于4200焦
14.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中平均每天约有40人因溺水死亡。根据
所学知识分析,溺水时主要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5.小王因为胸部不适,去做胸部拍片检查,医生要求他先吸气然后憋气不动,在吸气过程中,
他的肋间肌和膈的运动情况是(  )
A.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B.肋间肌舒张、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
C.肋间肌收缩、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上升
D.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16.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①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 B.箭头②所示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C.箭头②所示气体为氧气 D.血液经过此处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7.每年暑假都有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当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首先拨打“120”急救
电话,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如图所示,人工呼吸急救措施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18.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些情况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小一些(  )
①长期生活在烟尘严重的环境中 ②生活在绿树环抱的山林中 ③与吸烟者同居一室
④主动吸烟 ⑤居住在风景宜人的海滨 ⑥常年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化工厂工作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 D.①③④⑥
19.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对以下系统危害最大的是(  )
A.消化系统 B.循环系统 C.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
20.今年冬天,我市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指数“爆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
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
量的指标之—)。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  )
A. 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损害呼吸系统
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D.损害循环系统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请将下列器官与其功能连线。
A 鼻腔 a 形成尿液
B 小肠 b 清洁、湿润和温暖
C 肺 c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D 肝脏 d 进行气体交换
E 肾脏 e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22.(10分)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模式图,①~②为相关气体,A~B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图中A过程所示的为   里的气体交换,B过程所示的为   里的
气体交换。
(2)物质②是由血液中的   运送的,①是由血液中的   运送的。
(3)通过A过程后,血管里流的是   血。
23.(10分)请回答人体营养中有关实验与探究活动的问题。
(1)探究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所含的能量多,改进的实验装置(易拉罐罩着锥形瓶)
如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2)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后,A、B两瓶中水温升高几乎相同,请说出实验误差的
可能原因   (准确说出1点即可)。
(2)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
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1 2 3
馒头形态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清水或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在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再加碘液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3)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4)解释3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其原因相当于口腔实际消化中失去了   
的功能。
24.(12分)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了,而
   的含量增加了,   瓶中较浑浊。
(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   ,而毛
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   ,然后随湿润的气
体一起排出来。
(3)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   作用。
25.(6分)近两年来暴走成为部分中年人锻炼身体的一种时尚,请回答问题:
(1)暴走运动需要氧气,人体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   的
气体交换,从而氧气进入   ,然后通过气体的   作用进入血液。外界气体进入肺是通过  实现的。21教育网
(2)暴走运动需要能量,人体所需能量从 中获得,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
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
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
车的废气排放系数几乎为零(见表1),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
要举措。
表1 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g/车 km)
排放物质 燃油汽车排放系数 电动汽车排放系数
甲醛 0.87 0
CO2 46.50 0
NOx 2.40 0
PM2.5 0.224 0
材料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
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学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组  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少)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产生大量的 ,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
环境。
(2)根据表1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的排放量明
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
度   。
(4)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
危害极大。
(5)当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身防护?
。(请举一例)
(6)请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