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水加热、冷却后(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水加热、冷却后(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11-28 12: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水加热、冷却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2.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3.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2.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3.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2.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 1.造云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2.造雨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通过模拟云和雾的形成,可以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云和雾形成的道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变化。
第2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2.造霜(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 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案。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