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B.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D.浙江省内的全部黑松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B.一个地区的总人口数
C.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D.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该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一年后
该害虫的种群密度与往年相比将 ( )
A.明显减小 B.明显增大 C.完全消失 D.相对稳定
4.对地球上的水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地球之肾”美誉的生态系统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5.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
6.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远大于草原生态系统,这是因为森林中 ( )
A.有许多地衣苔藓 B.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C.有许多动物 D.有许多乔木
7.SARS病毒曾一度引起人们的高度恐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它属于 (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
8.下列各组生物之间,对于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 ( )
A.蛙与昆虫 B.狼和兔 C.牛和羊 D.鲸和磷虾
9.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包括 ( )
①光照 ②气温③降水量 ④土壤 ⑤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千岛湖有一小岛,对于生活在这个岛上的某猴子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
①阳光灿烂、水清土肥、气温适宜②岛上花香草绿、各种树木郁郁葱葱 ③蜂飞蝶
舞、鸟鸣蛙跳 ④还生活着一群群猴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1.在海洋里,把绿色植物与动物的分布范围做比较,可发现 ( )
A.绿色植物比动物广 B.无法比较
C.绿色植物比动物窄 D.两者相等
12.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啄食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小
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关系中,不属于种间斗争的是 ( )
A.敌害与鳄鱼 B.鳄鱼与小虫 C.鳄鱼与小鸟 D.小鸟与小虫
13.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21~35岁,如果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比35岁以上
年龄段快,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有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 )
A.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B.出生率上升,人口数量上升
C.出生率上升,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D.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14.如图所示,烧瓶内装有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试管中装有澄清石灰水,2天后发现石灰水变变浑浊并有沉淀产生,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1
A.大气中的CO2进入试管内 B.酵母菌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CO:
C.酵母菌进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D.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放出C0:
15.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花农们想让其在夏季开花,你认为应当采取的关键措
施是在适当时期 ( )
A.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 B.提高温度
C.多浇水 D.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16.在制作泡菜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繁殖。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可以解释为 (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整个发酵过
17.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有着各种联系,
包括种群内部。如图表示鹞鹰对不同鸽群进
行攻击时成功的概率。根据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独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抓住概
B.鹞鹰攻击较大的鸽群时更容易成功
C.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D.攻击成功的概率与鸽群数量成反比
18.如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代表种群1和种群2的耐热范围。种群2能竞争过种群1的温度范围是 ( )
A.低于tl℃
B.在t1℃与t2℃之间
C.在t2℃与t3℃之间
D.高于t3℃
19.如图是一个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果人是这个食物网中的一员,那么最后最有可能可能代表人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生物:①瓢虫②鹰③棉花④棉蚜⑤麻雀⑥食蚜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形成的食物网正确的是 ( )
21.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 ( )
①单向的 ②循环的 ③逐级递减的 ④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如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
A.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⑤是呼吸作用
B.②是动物的呼吸作用,④是动物呼吸作用
C.①、⑥、⑦三者代表碳循环和水循环
D.③是动物的取食,⑥代表植物从土壤中吸水
二、填空题(第30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
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
24.陆地生态系统根据植被分布情况,又可分为__ __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等类型。
25.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利用 和 制造有机物,并把太阳能转变为 _,储存在有机物中;能直接或间接地从植物中取得有机物及生命活动所
需的能量的被称为 ;细菌和真菌则被称为 。
26.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种群中, 个体多, 个体少。
(2)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
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发展呈现了 的趋势。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7.如图所示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2)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
(3)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若需要组成一个群落,还需要
的成分是 ;再加上 就形成了生态系统。
28.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大气中的CO2:首先通过A的 进人生物群落。
(2)B是该生态系统中的 。.
(3)该图说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始终和 一起进行的。 .
29.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图解。请据图填空:
(1)A、B、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A是 ,
B是 ,C是 。
(2)a、b、c、d代表的生理作用:a是 ,b是 ,c是 ,d是_ __ 。
30.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其中④表示微生物,请根据图
回答:(1)请在图上用箭头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表示出来。
(2)当图中③的数量大量减少时, (填序号)的数量可能会在短时间里大量增加。
(3)图中 (填序号)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
三、分析探究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1.在一所林区中学,科学教师带领学生们对学校附近的栎树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鸟类调
查,调查资料及数据见下表。请仔细阅读和研究调查表后,回答问题:
种名 林冠层12米以上 乔木层5米~12米 灌木层1.2米~5米 草被层0.9米~1.2米 地被层
点斑林鸽 977 14 9
绿背山雀 1989 3510 2601 315 85
煤山雀 1350 3293 2325 585
沼泽山雀 172 1200 1676 876 76
大山雀 496 1480 3926 2072 24
乌鸫 12 41 147 525 276
北红尾鸲 435 480 281
鹪鹩 125 750 125
(1)在生态学上,该林区的全部点斑林鸽构成一个 ;其中特征包括 (举一例)。
(2)而林区的全部鸟类及与鸟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构成一个 。
(3)该林区的鸟类种群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何特点?
① 。
② 。
32.如图为一池塘生态系缔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主产者是: 。
(2)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33.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中央台新闻曾报道,在我国内蒙古地区人工种植的松林中某上半年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一根松枝上有的有十多条,有的有上百条松毛虫,有的松树被松毛虫咬得一根松针都没有了,大片松林变成灰色。生物学家说,若下半年再出现一次这样的虫害,这片松树就全死了。但在天然森林极少发生严重松毛虫害。
年再出现一次这样的虫害,这片松树就全死了。但在天然森林极少发生严重松毛虫害。
(1)松毛虫对松树有什么危害? 。
(2)为什么在天然森林中极少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 。
(3)若你是生物学家,你将采取何种措施解决松毛虫害?这种措施有何优点?
。
34.如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和荒漠鬏6
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据此回答: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面积和沙尘暴形成的
关系。
(2)请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
措施。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B卷)
一、1.D 2.B 3.A 4.D 5.C 6.B 7.C 8.C 9.D 10.C 11.C 12.C 13.B 14.D
15.A 16.D 17.D 18.C 19.C 20.A 21.D 22.C
二、23.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24.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农田 25.阳光叶绿素化学能
消费者分解者26.(1)幼年老年(2)人口数量迅速增加27.(1)5(2)植食性鸟、食草昆虫
(3)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8.(1)光合作用 (2)消费者 (3)物质循环29.(1)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2)植物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 动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呼吸作用30.(1)略 (2)② (3)⑤
三、31-(1)种群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或性别比例等 (2)群落 (3)略32.水边植物和藻类藻类一浮游动物一鱼类33.(1)损害松树,使森林大面积失去生存能力 (2)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3)多种其他树种,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34.(1)植被减少导致沙尘暴大量发生 (2)多种树种,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