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陈情表》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30 22: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 书愤 其一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出师表》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仁。《陈情表》 表,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谁向谁陈情?《陈情表》陈什么情?明字音,明停顿李密是谁?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中华第一孝晋武帝是谁? 公元263年,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之子),为人阴险多疑。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建国伊始,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笼络人心;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所以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征兆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以示恩宠。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李密是如何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的?齐读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命运不好早时通“悯”,指可忧患的事情不幸弃我而去经历的年岁改变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悲痛、怜惜不能走路通“伶仃”,孤独的样子。成人自立没有家门福分子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照应门户童仆见注释15孤单的样子孤单安慰缠绕通“褥”,垫子废止读悟第1段 本段哪一句话是作者陈述的中心?作者究竟有哪些“闵凶”? 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凶”之一:
“闵凶”之二:
“闵凶”之三:
“闵凶”之四: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李密是如何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的?动之以情倾述悲情 博君同情 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李密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做铺垫。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自由发言:你认为李密的悲情述说能否打动晋武帝司马炎?理由?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翻译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承奉及、至蒙受清明的教化考察和推举主持、做授官不久授予官职察举制征辟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自谦任、充当头落地详尽使上闻急切严峻、严厉逃脱怠慢、轻慢流星的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病重申述(苦衷)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况问题探讨:
1、本段哪些地方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任用?
2、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写了什么?3、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李密是如何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的?动之以情倾诉两难 求君理解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翻译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官署、衙门俯伏思量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希图显达自夸节操名誉怜惜养育尤其、更加厉害、严重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提拔、提升恩荣过分优厚犹豫不决的样子希望、企图迫近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危弱不长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交互拳拳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①抓晋“以孝治天下”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同情。③祖母病笃。分析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呢? 李密是如何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的?晓之以理援引孝政 晓君以理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翻译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心酸悲苦愚拙的诚心长察怜恤准许、成全终报恩自比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明确:愿乞终养。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先尽孝后尽忠。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明确: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李密是如何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的?誓之以忠直表忠情 消君疑虑 讨论 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1、臣侍汤药,未曾远离
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为远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第一段:说家境闵凶,
    显祖孙相依为命的情状;
第二段:感朝廷恩命,
    示祖母供养无主的苦衷;
第三段:晓圣朝孝治,
    言降臣盘桓废远的处境;
第四段;释忠孝矛盾,
    提愚诚共鉴终养的请求。小结倾述悲情 博君同情倾诉两难 求君理解援引孝政 晓君以理直表忠情 消君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