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01 17: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 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标要求: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三民主义及其发展1905年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从三民主义的提出到新三民主义背景:
1、改良道路行不通:
面对鸦片战争之后…. 都以失败而告终
2、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之后,认识到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3、民族危机的加深旧三民主义提出背景提出:
1905年,创建了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结果如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同盟会宣言》
(一)驱除鞑虏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
(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创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平均地权: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三民主义的评价进步性: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思考: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又做了哪些努力?“二次革命”、组织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新三民主义—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1)提出背景A.孙中山接受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失败教训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B.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 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 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
②普遍平等的民权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后来孙中山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都以民权为核心
3、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相同点:不同点:内容不同:
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
     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新三民主义的评价:(1)新三民主义被中共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2)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1、民主革命阶段:有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共)2、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中共):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
1.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享主义
2.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
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3.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4.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5.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的是
A.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
C.根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
D.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孙中山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和平建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