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课件(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4-01 20:23:21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三节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
1、组成层次
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
+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2、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特点: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1池塘里有哪些生物
2池塘中的所有鱼类是一个种群吗
3池塘中的鱼.虾.浮游植物等总称什么
4池塘中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生物以外,还能看见什么
一 生 态 系 统 的 类 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中的植物
森林中的动物
眼镜猴
双角犀鸟
蜂猴
黑长臂猿
森林中的动物
森林中的动物
(2)典型的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1、 植物以乔木为主;
2、 动物的生活习性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在形态结构上形成了抓、缠、猎食、躲藏等的特征。如松鼠弯曲而锐利的钩爪。足掌上发达的足垫,树蛙指(趾)端有特殊的吸盘等。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1)分布
(3)特点:
(4)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①人类的资源宝库 ,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业产品;
②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③改善生态环境,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小资料: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2、森林分布不均匀;
3、用材林中的成、过熟林蓄积量持续减少;
4、森林质量不高;
5、有林地面积逆转严重;
(5)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①实行采伐限额,确保年消耗量低于年增长量,实现持续利用;
②大力进行防护林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
2、草原生态系统
(2)典型的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2、动物是许多的能快速奔跑的动物和啮齿目动物为多。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是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1)分布:
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
(3)特点:
(4)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①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②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野牦牛
由于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草原上动植物资源也遭到严重破坏。名贵药材肉苁蓉、锁阳和内蒙黄芪已经非常少见,野驴、野马、野骆驼,野牦牛等动物已经灭绝或者在我国境内绝迹。
锁 阳
草原沙漠化的思考
(5)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①合理放牧(采用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的方法);
②科学管理草场;
③加强立法管理;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3、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1)分布及特点:
整个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71%。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不具备粗壮的茎杆和发达的根系;动物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但不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而不是水。
(2)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
①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在调节气候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
②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工业价值等)
小资料: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渔业的过度捕捞和海水养殖管理不善;
2、滩涂围垦和填海造陆夺走了大片海洋生境;
3、筑堤修坝等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
4、海洋污染严重破坏海洋生物资源;
5、珍稀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3)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①发展沿海水产品的养殖和增殖,保护近海生物资源;
②逐步发展远洋捕捞;
③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水养殖场
海水养殖是指在浅海和滩涂的某一限定海域中用人工孵化和饲养的方法,把鱼、虾、贝类和藻类培养成熟以供食用的过程。我国近些年来海水养殖事业发展很快,到1996年,我国海水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7×106 t。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4、湿地生态系统
(1)定义:
(2)湿地的作用
①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源,被人们直接利用,补充地下水;
②河流两岸和海滨的植被具有防风消浪、护岸固堤的作用;
③对于净化工农业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污水具有重要作用;
④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湿地一般是指沼泽和沿海滩涂,按照“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都属于湿地。
(3)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①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建立了一大批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②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使湿地的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统一起来,使湿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福;
我国东南沿海的红树林
湿地植被具有防风消浪、护岸固堤的作用。我国东南沿海的红树林在这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实验表明,50 m 宽的红树林带可以使1 m 高的波浪减到0.3 m 以下;由于红树林对潮水流动有阻碍作用,林内水流速度仅为潮水沟内水流速度的1/10。
红树种具有特异的“胎生”繁殖现象,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长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滩只要2至3个钟头,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数月不死,逢泥便生根。
本课小结
各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
都有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各种生物以不同的形态,结构和习性适应各自的环境。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关系
生物个体
(同种)
种群
(不同)
群落
(加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最大)
生物圈
一.判断题
1.影响海洋生物群落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温度和水.( )
2.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
( )
3.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浮游植物. ( )
4.湖泊.河流和海洋都属于湿地. ( )
复习题:
二.将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区别填入下表:
比较项目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气候
生物种类
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
种群和群落动态
湿润或较湿润
干旱
繁多
相对较少
复杂
相对简单
长期相对稳定
常有剧烈变化
三.选择题:
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所有金鱼和水草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中的细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的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其上的所有生物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③ ② ① D ③ ① ④
3.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的自然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湖泊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
( B )
( D )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