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人教版)
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I
Ⅱ
Ⅱ
Ⅱ
必修3 P 92--97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营养结构:
结构
成分
食物网
食物链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生态系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理解
知识补充:
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新
陈
代
谢
同
化
作
用
异
化
作
用
把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
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
物质。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
物质,把分解的最终产物
排出体外。
物质
代谢
能量
代谢
输入
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
分解者
(细菌、真菌等)
细胞呼吸
散失
残枝败叶
储存
生长、
发育
和繁殖
传递
细胞呼吸
散失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传递、_______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
转化
转化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草
野兔
鹰
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分 解 者
遗体、残骸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中的变化(教材P94 第二段)
呼吸作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去路: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被分解者分解
来源:太阳光能
未被利用部分(每年的积累量和煤炭等)
遗体、残枝败叶
被下一营养级所食而排出的粪便
呼吸作用
初级消费者
摄入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次级消费者
摄入
呼吸作用
散失
遗体
残骸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分解者利用
粪便
呼吸作用
散失
…
摄
入量
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遗体残骸
被分解者分解;
b. 流向下一营养级。
c. 未被利用部分(每年的积累量和石油中的能量等)
同
化
量
⑴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散失)
⑵ 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
第二营养级能量来源、去路?
来源:前一营养级
.去路: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流向下一营养级(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被分解者所利用
.来源:
生产者
消费者
——太阳光能
— 前一营养级
(前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总结:各营养级能量来源和去路
遗体(动物死后的尸体或植物的枯枝落叶、腐烂的根)
被下一营养级所食而排出的粪便
生物每年的积累量
和以化石燃料(泥炭、煤、石油)形式储存的能量
未被利用
(最高营养级除外)
作用
作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输入
传递
以热能形式散失
以有机物的化学能形式沿食物链传递
2、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
能量的转化:
ATP中的化学能
必修3 P94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太阳光能
2.起点: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
3.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5.去路:
呼吸作用消耗
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被分解者所利用
能量流动的过程
4.来源:
生产者
消费者
——太阳光能
——前一营养级
5.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有哪些?
请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为例说明.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4.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又是什么?
能量的源头:
流动的起点: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主要渠道:
散失形式:
太阳能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流动的过程
主要以热能的形式
1.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2.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
3.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什么?
4.能量的散失形式?
能量输入
图1 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能量散失
能量储存
生态系统
问顾知新:要求学生构建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图(4位同学每人构建一个)
图2 草的能量代谢
图3 野兔的能量代谢
图4 鹰的能量代谢
太阳能
图2 草的能量代谢
能量散失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野兔
分解者
草
能量散失
呼吸作用
捕食
纠正后展示:
草
图3 野兔的能量代谢
能量散失
捕食
呼吸作用
鹰
分解者
野兔
能量散失
呼吸作用
捕食
野兔
图4 鹰的能量代谢
能量散失
捕食
呼吸作用
分解者
鹰
能量散失
呼吸作用
野兔
图5 草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
能量散失
捕食
呼吸作用
分解者
鹰
能量散失
呼吸作用
太阳能
草
光合作用
捕食
总结1:
…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62.8
62.8
未固
定的
太阳能
96.3
12.5
464.6
464.6
12.6
12.6
呼吸作用
18.8
2.1
7.5
分解者
14.6
未利用
29.3
293
微量
5
327.3
生产者 绿色植物
初级消费者 草食动物
…
营养级 流入的能量 流出(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 分解者分解 未被利用 传递效率(%)
生产者
464.6
62.8
96.3
12.5
293
29.3
2.1
18.8
12.6
62.8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5.0
微量
7.5
——
12.6
13.5
20.1
3、生态系统能量
流动特点
营养级 流入的能量 流出(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 分解者分解(呼吸作用) 未被利用
传递效率(%)
生产者 464.6 62.8 96.3 12.5 293
初级消费者 62.8 12.6 18.8 2.1 29.3
次级消费者 12.6 —— 7.5 微量 5.0
13.5
20.1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去了哪里?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
定律?
(3)、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能否再回到本生态系统中来?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贮存在有机物中。
遵循;因为生产者固定的总量等于流动中散失的
和贮存的之和。
不能。
讨论:
3、能量流动的特点
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1、各营养级生物会因呼吸作用而散失部分能量
2、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
3、各营养级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生物所利用。
能量传递效率:
10%-20%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
某消费者能流量流动图(非最高营养级)
总结2:
①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②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注:“输入的”、“流入的”“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就是“同化量”
总结3: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图解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X100%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能量传递效率=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能量传递效率=
D1/W1X100%
D2/D1X100%
W1
A1
B1
D1
C1
E1
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分解者
流向下一营养级
A2
B2
D2
C2
E2
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分解者
流向下一营养级
D1
D2
(这是非最高营养级能量流动图解。注:最后一营养级只是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
理解:(1)左边第一营养级分析:
流向分解者的C1+E1(C1:枯枝败叶、E1:初级消费者粪便)、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
(2)右边第二营养级分析:
流向分解者的C2+E2(C2:尸体残骸、E2:次级消费者粪便)、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2。
总结4:细化各营养级能量来源和去路
①能量金字塔:能量数值与营养级的关系
用空间大小代表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塔基是生产者,塔形是正锥形。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分析:“一山不能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观点
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小,
个体数量也就减少
一条食物链为什么一般不超过 5 个营养级?
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10%~20%,传到第五营养级时能量已经很少了,再往下传递已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需要,
所以一条食物链一般不超过 5 个营养级。
思考讨论:
②数量金字塔:生物数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人们对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成员作了统计:
生产者(野草) 5 842 424株;
初级消费者(草原动物、昆虫) 708 624只;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吃昆虫的小鸟 354904 只;
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吃小鸟的鹰) 3只。
用空间大小代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
数量金字塔
一般是金字塔形
有例外:
昆虫
鸟
树
因为在捕食链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而动物的体形一般越来越大,因而生物个体数目越来越少。
生物量金字塔存在吗?
用空间大小代表各个营养级生物的现有有机物质量
有例外:水域生态系统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
一般是金字塔形
练习1.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
A B C D
C
生物数量
能量金字塔
答案:B
2、下图为某一湖的能量金字塔,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A、B、C、D之间可以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
C.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
3、(09年广东理科基础卷)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C
生产者
三级消费者
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观察:桑基鱼塘和沼气池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沼气工程
农作物
家禽、家畜
饲 料
粪 肥
食用菌
沼气池
(含微生物)
沼渣
人
菌渣等
粪便
粪便
燃料
秸秆
沼渣、沼液组肥料
1.完成能量流动图解
2.哪个生态系统能够被人类所利用?为什么?
图A
图B
必修3 P98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立体农业
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鸡
人
玉米
玉米
人
鸡
假如你流落到荒岛上,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必修3 P93 问题探讨
设置问题情境:如果15Kg玉米含的能量大约是24万KJ,一只鸡大约是4万KJ,你平均一天至少要消耗1万KJ能量才能维持基本生命活动,能量的传递率为10%,则你选择1和选择2(假如用一半玉米喂鸡)分别能维持多少天?
选择1: 4万÷1万=4天,24万÷1万=24天,合计:4+24=28天。
选择2:先吃玉米一半,同时用一部分(一半玉米)喂鸡。一半玉米使人维持:12万÷1万=12天,一半玉米下蛋使人维持12万X10%÷1万=1.2天,最后吃鸡4万÷1万=4天,合计:12+1.2+4=17.2天。
所以选择1,为等待救援赢得时间。
分析思路: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人类的劳作
调整能流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农田除杂草,灭虫、灭鼠、剪枝
猪
沼气池中发酵
农作物
人
鸡
粪便等废弃物
沼气(燃烧)
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此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建立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吗?
不能。但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
2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能量流动
最有效的利用
必修3 P96
1、 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
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率计算,
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为
A、20%和2% B、0.8%和0.032%
C、4%和0.8% D、0.4%和0.016%
5、有关能量计算
若一条食物链中要求按前一营养级推导后一营养级所获能量时,应用乘法,至多向后传递多少时,应按20%计算。
2、A B C
D E F
思考:如上食物网中,
A为1千克
(1)、C最多从A获得多少Kg?
(2)、 C最少从A获得多少Kg? ?
0.04千克
0.0001千克
(3) 、若C增加1千克,则最少需要消耗A多少千克?
最多需要消耗A多少千克?
25千克
10000千克
后一营养级增重多少,需多少前一营养级时,应按除法计算:
至多需多少时:应按最长链10%求解:
至少需多少时:应按最短链20%求解。
若要求按前一营养级推导后一营养级所获能量时,应用乘法,
至多向后传递多少时,应按最短链,20%计算。
至少向后传递多少时,应按最长链10%计算。
(11年山东卷)26.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_____KJ和_______KJ。
10
400
若要求按前一营养级推导后一营养级所获能量时,应用乘法。
至多向后传递多少时,应按最短链,20%计算。
至少向后传递多少时,应按最长链10%计算。
☆☆在食物网中求最大(小)值时,既要考虑能量传递效率,又要考虑食物链的长短。
1.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食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的,约消耗植物( )
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
D
课堂练习
人
羊
小型肉食动物
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 羊 人
绿色植物 羊 小型肉食动物 人
绿色植物 人
1/2
1/4
1/4
1/2X10=5
1/4X100=25
1/4X1000=250
5+25+250=280(千克)
2.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食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的,约消耗植物( )
3. 有一食物网如图1所示。假如猫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植物多少克?
20g
8g
8g
4g
以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
80g
80g
40g
400g
800
+800
+4000
=5600g
小 结
能量流动的起点:
能量流动的途径:
能量的变化情况:
生产者的能量来源:
分解者的能量来源:
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源:
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是:
能量流动特点:
生产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以有机物的化学能的形式)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主要来自太阳能
生产者和消费者
上一营养级
该营养级所同化的量
单向流动(不循环),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转化、散失的过程
过程
能量的源头: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途径: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沿食物链方向由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
能量金字塔:
传递效率为10%~20%。
研究意义: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
的太阳能的总量
食物链或食物网
☆☆在食物网中求最大(小)值时,既要考虑能量传递效率,又要考虑食物链的长短。
课外布置作业:
(教辅资料上)
练习1:请在下图中合适的地方画上线条与箭头,在方框中填上文字,形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简图。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太阳能
呼吸作用
…
必修3 P98 2、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四个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
A、a; B、b; C、c; D、d
营养级 能量(J·m-2)
a 141.10×105
b 15.91×105
c 0.88×105
d 871.27×105
A
3.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能量单位是J/km2·a),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乙的同化量为200 J/(km2·a)
B.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5%
C.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D.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和被丁利用
C
答案:BC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双选)( )。
A.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B.图中④不包括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③
②
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D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分解者可以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
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D.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越少
6.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 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 kg
C.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
选D
(2011年杭州第一次质检)7、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若能养活10000人,则B可能只能养活10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C
8.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消耗
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9、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的能量统计如下表
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kJ 2.8×109 1.3×108 9.1×107 2.9×106
下面符合这4个种群所构成的营养结构的是( )
A 甲→ 乙→ 丙→ 丁 B 甲→ 丙→ 乙→ 丁
乙 乙
C 甲 丙 D 甲 丁
丁 丙
D
10(2011 年汕头质检)下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 4
)
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 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 2 的能量就越少
C.丁的 CO2 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D.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答案]D
①图中D表示__________。
②能量在逐级递减中,若狐获得的能量是 8 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最多应为______千焦,狼获得的能量中,草应供给这条食物链的能量至少为______千焦。
③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______作用被消耗,通过B________利用,而B又通过C_________被消耗。
太阳能
1.6
200
呼吸
分解者
呼吸作用
11、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
12、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1、A、B、C、D分别代表哪个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2、请计算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3、请比较此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和输出的总能量
0.9÷15.9=5.7%
输入: 870.7
输出: 785.5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
107 2.18×107
13(2012安徽卷)30.(20分)
Ⅱ.(8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 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同化的能量用
于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 的形式散失。
3%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热能
14. 根据右侧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 ,
含能量最多的是 ,A生物与E生物的关系是 。
(2)若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l09 kJ,A生物种群总能量
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C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kJ。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B生物种群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的分配外,其余能量的去向还有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右图是食物链“树→昆虫→食虫鸟”的两个金字塔。其中左边为 金宇塔,右边为 金字塔。
C
B
4.8X107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利用
数量
能量
竞争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_________和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_______。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太阳光能
发酵产热
15.(2008年江苏高考题)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C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并经同化作用合成自身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增加1Kg,至少需戊多少Kg?至多需戊多少Kg?
戊有a kg,,丙最多可增重多少?
戊
甲、乙、丁
丙
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练习17
18.已知在如下图4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解析:本题中,C获得能量的途径有二条:从A直接获得和从A经B传递间接获得,已知C从A直接获得的比例为x,则直接获得的能量为ax,需要消耗A的能量为10ax,间接获得的比例为(1-x),则间接获得的能量为(1-x)a,需要消耗A的能量为100(1-x)a,那么消耗A的总能量为10ax+100(1-x)a=100a-90ax,亦即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
y=100a-90ax
19.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50.00
下面①—④图是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最可能错误的是( )
乙、丙
戊
甲
丁
②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示意图
③该生态系统中乙与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
数量
时间
④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和丁后,乙与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
数量
时间
①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戊→乙→丙→甲→丁
A.①③ B.② C.②④ D.①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