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空气中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份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作好记录,并会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恰当描述。
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混合而成的;
●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了解氧气及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得出的结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依据;
● 体验逻辑推理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聚焦空气
1.谈话:老师听说你们很聪明,老师想请你们来猜一猜,这里有三支点燃的蜡烛,如果在第三支蜡烛上方罩上这只玻璃杯(演示大号的),第二支蜡烛上方罩上这只玻璃杯(演示小号的),第一支蜡烛上方不罩玻璃杯,这三支蜡烛中哪支蜡烛燃烧得最久,哪支最先熄灭呢?
2.谈话:事实胜于雄辩,最后结果是不是跟你们猜的一模一样呢?请大家瞪大眼睛看清楚。(教师演示)
3.提问: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4.学生尝试分析演示实验结果的原因:学生有可能会说,没罩杯子的蜡烛周围由于有源源不断的空气,所以暂时不会熄灭;由于杯子小的里面的空气少,一会儿就烧完了,所以它里面的蜡烛第一个熄灭。
5.提问:由此可以推想:燃烧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课题:空气)
(二)层层深入,认识空气
1.提问:那燃烧与空气有怎样的关系呢?你们想不想也用实验来探究一下?
2.多媒体投影第9页实验情景图及实验方法。
3.小组商量一下实验步骤及进行成员分工。
4.下发实验记录表及学生进行实验。
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6.提问:饮料瓶中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
7.学生猜测。
8.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检验猜测。
9.根据以上研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
⒑讲述:通过讨论,我们明确了“空气中有什么”了(把课题补充完整)。原来,空气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而是一种混合气体,这张图清清楚楚地显示了空气的组成成份(多媒体出示空气成分比例图)。
(三)运用实验,揭示性质
1.提问:空气中有一种重要的气体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你们对二氧化碳了解吗?
2.谈话:你们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正确吗?为了研究需要,我们先一起来制取两瓶二氧化碳,好吗?
3.指导学生制取二氧化碳。
①实验器材介绍:广口瓶、橡胶管、瓶塞、食碱、稀盐酸
②多媒体出示制取二氧化碳情景图及实验方法。
③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④学生分组制取二氧化碳。
4.讲述:二氧化碳已经制取好了吗?二氧化碳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让我们先从观察二氧化碳开始吧!
①观察二氧化碳,并作好实验记录。
②学生汇报交流。
③提问: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呢?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你们肯定会发现的。
④多媒体出示实验情景图及方法介绍。
⑤学生按实验提示实验并填好观察记录。
⑥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思。
⑦讲述:二氧化碳还有一个神奇的本领,想不想知道?那好,自己来探究吧!多媒体出示实验情景图及操作方法。
⑧学生实验并及时作好实验记录。
5.讲述:通过实验,现在大家已经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参加“慧眼识气体”活动吧了!(多媒体屏幕显示:“慧眼识气体”几个字,下面有介绍:有三瓶透明的气体,它们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但搞乱了排列顺利,你能从中辨别出哪一瓶是二氧化碳呢?)
6.学生想办法判断二氧化碳。
7.小结:同学们真是足智多谋,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吗?嗯,学习真有用!
(四)有效利用,改善生活
1.讲述:由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老师想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他们将氧气、二氧化碳恰当地运用到了生活、生产中,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学们,用你们的双眼,用你们的大脑,一起来找找,氧气及二氧化碳的用途有哪些,分别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2.学生汇报。
3.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补充学生所说。
4.小结:人类多么聪明,利用科学技术,让“小气体”作大贡献。同学们,学好本领,将来要让这些气体的用途更广泛,好吗?
(五)拓展延伸,关注生活
问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了会怎样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怎么增加的呢?我们可以为人类共同的家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