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1-02 11: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健康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健康就是肌肉发达,强健有力
B.没病没灾,能吃能睡就是健康
C.心情不好就表示不健康
D.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
2.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不同,以下食物中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并且是能量主要来源的是 ( )
A.谷类食物 B.畜禽肉类 C.奶类及奶制品 D.油脂类食物
3.在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急救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
B.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
C.必须让病人平躺在硬平面上
D.一般每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2~3次心脏按压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 (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
5.取l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了淋巴器官和不切除淋巴器官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了淋巴器官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6.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是( )
A.高血压 B.流感 C.非典型性肺炎 D.乙型肝炎
7.对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应尽快注射毒蛇的血清进行治疗,这里被注射的物质和免疫方法分别属于 (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8.下列关于吸烟、喝酒、吸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应当绝对禁止吸毒
B.长期吸烟会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强
C.饮酒多了,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
D.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9.诺尔奖获得者Peyton Rous说道:“肿瘤以一种独特可怕的方式毁坏人体,它虽然是人体自身的血 肉,却莫名其妙地变得生长旺盛,猖狂掠夺,无法控制。”由此可知肿瘤是一种( )
A.人体自身的细胞突变引起的疾病 B.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C.食物中毒引起的后遗症 D.父母遗传引起的一种疾病
10.小明列出了下列人体中的几个生理现象,其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 )
A. B型血的红细胞在A型血中凝集 B.某些人对花粉有过敏性反应
C.器官移植中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D.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变为尿素
11.下列行为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的是 ( )
A.平时学习紧张,晚睡晚起,周末睡个懒觉补个缺少的睡眠
B.早上顾不得吃早饭,中午多吃点也能达到营养均衡
C.平时多锻炼,冬天太冷或夏天太热不参加锻炼也无妨
D.到海边游泳,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
12.大面积烧伤病人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因为病人( )
A.缺乏营养物质 B.体液大量损失
C.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13.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抗体是一类蛋白质 B.抗体能引起人体产生抗原
C.抗体也称免疫球蛋白 D.抗体可以消灭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14.狂犬病、狂犬、狂犬病毒分别属于下列什么概念 ( )
①传染病 ②易感人群 ③病原体 ④传播途径 ⑤传染源
A.①③⑤ B.①⑤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15.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下列预防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
A.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B.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C.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D.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16.约占我国人口死亡数2/3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 ( )
A.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肝炎 B.恶性肿瘤、中风、冠心病
C.霍乱、脑血管意外、冠心病 D.伤寒、脑血管意外、肺结核
17.下列举措中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
A.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室内用炭火取暖 B.将发霉的蛋糕在锅内蒸过后食用
C.健康人注射质量合格的乙肝疫苗 D.长期在含有金属粉尘的矿区工作
18.禽流感大规模爆发时,大量宰杀病鸡病鸭,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是(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
19.汶川地震导致大批人员伤亡,抢救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
20.某城市正积极争创文明城市,其中有一项要求市民不能随地吐痰。从生物学角度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 ( )
A.行为不文明 B.痰中有尘粒
C.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 D.痰中有黏液
21.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人体的疫在发挥作用。右图所示皮肤的保护作用是 ( )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后天形成的防御功能
22.下列图中能代表合理膳食的各种食物配置比例是 ( )
23.班氏试剂在加热的情况下能使葡萄糖氧化,生成红色或黄色沉淀,现将甲、乙、丙、丁四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以l:l0比例制成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出现现象如下表,推理正确的是( )
A.甲、丙、丁的尿液都是糖尿 B.只有乙是糖尿
C.只有甲和丁是糖尿 D.只有丙是正常健康者
24.注射青霉素一定要先进行皮试的原因是 ( )
A.通过皮试使人适应青霉素的毒性 B.通过皮试确定青霉素的注射剂量
C.预防有过敏体质的人发生青霉素过敏 D.为了观察青霉素对人危害有多大
25.自美国“9·ll”事件发生后,美国已发现了多例炭疽病人,可能与恐怖活动密切相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关于炭疽杆菌所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草食家畜如羊、马、猪等是主要易感染的动物
B.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C.炭疽病感染的病、死畜严禁剥皮、解剖,必须整体深埋并覆盖生石灰
D.人类感染炭疽病,只是因为食用被炭疽污染的肉食而引起的
二、填空题(每空l分,25分)
26.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人们在积极抢救被困伤员的同时,始终不忘对幸免于难的孤儿进行心理辅导。这样做是因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 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7.糖尿病是由于缺乏 ,引起血糖浓度 ,以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随 排出所致。
28.冠状动脉是为心肌提供血液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硬化,会使人得 病。冠状动脉硬化加重,心肌会出现暂时|生缺血,就会引起 ,严重的会发生 ,危及生命。
29.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对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对咬伤严重者同时注射狂犬血清。对被狗咬伤的人采取的这些措施是通过 (填“自然”或“人工”)免疫,使人体获得抗体。其中狂犬病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狂犬病血清则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
30.一个人的AB0血型是由 决定的,O型血的人,其血清中含有 凝集素。
31.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不能 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内。
32.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 的化合物,它是由一些 或 组成。人类发现的第…种抗生素是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和家人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肝炎。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染上肝炎、流感、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资料二: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范围,在现行国家免疫规划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1)将餐具消毒、碗筷分开,其目的是 ,政府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范围,能更好地保护 。
(2)患过甲肝或接种甲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甲肝病毒的再次侵袭,主要原因是他们获得了针对甲肝病毒的 ,那么他们对乙肝病毒是否具有同样的抵抗力呢 (填“是”或“否”)。此种免疫的特点是只针对特定的 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 免疫。
(3)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你应从哪些方面预防

三、实验探究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5分)
34.某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流感的调查,小明根据调查的情况统计数据如下表:
则该校学生流感的发病率为 ;男生的发病率 ,女生的发病率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男生;说明流感发病的高峰期在 季。
35.2008年5月12日,l珏1)ll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在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抗震救灾.
请你结合上图及所学生物学知识解答在地震中对伤员的救援与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 (填图中字母代号)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
(2)某伤员被救出时,下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 (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该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0 型,医生应该给他输 型血。
(3)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4)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 和无机
盐;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 的供给。
(5)(2分)为了防止灾区的传染病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废墟等进行大面积消毒,这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考虑,是为了 。
36.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 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①观察及提出问题: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②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这种培养液细菌生长的影响。③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④弗莱明先生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说明:(1)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真菌常用琼脂配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如图甲。
(2)某些菌类需要添加特殊的培养液才能正常生长,如图乙。
请回答: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各项中最为恰当的是 (填字母)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牛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由培养液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比实验,其实验方法是在对照组①的培养液中 ,然后观察 。
(3)若对照组①的实验结果为 时,则证明青霉菌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4)有人认为设立以上对比实验还不够严密,应再增加一个对照组②,其设置方法是加入已杀死的青霉菌,只有实验结果为 时,才能充分证明青霉菌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37.自古以来,就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为了防止地震后出现疫情,在抢救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后,四川地震救灾的重点转向了卫生防疫。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新京报5月31日报道,四川省卫生厅30日公布了灾区传染病的发生情况。5月中下旬,四川灾区累计报告与灾害相关的传染病205例,发病病种包括甲肝、戊肝、麻疹、狂犬病、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
材料二:四川震灾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④对患病者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
材料三: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计划,从6月1日到l0日,重点区域内儿童、小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集中接种甲肝、乙脑疫苗,或口服霍乱疫苗。
(1)材料一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 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各不相同,其中甲肝、痢疾等消化系统传染病通过 传播,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传播途径是 传播。
(2)材料二中提到的防疫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
有 。(均填序号)
(3)(3分)“材料三”中提到的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 ,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 起作用。
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
一、选择题
l.D 2.A 3.D 4.D 5.B
6.A 7.A 8.B 9.A l0.D
ll.D l2.C l3.B l4.B l5.D
l6.B l7.C 18.B l9.D 20.C
21.A 22.A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
26.心理 27.胰导素 过高 尿液
28.冠心 心绞痛 心肌梗塞 29.人工 抗原 抗体
30.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抗A、 抗B 31.独立 活细胞
32.细菌 细菌 真菌 青霉素
33.(1)切断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抗体否病原体特异性
(3)略(提示:从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回答)
三、实验探究题
34.30% 30.77% 低于 春
35.(1)A (2)近O (3)c—D—E—F
(4)水能量(或营养物质) (5)切断传播途径
36.(1)D (2)不放青霉菌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细菌的生长不受到抑制 (4)细菌的生长不受到抑制
37.(1)病原体 饮食 生物媒介
(2)④ ①②③
(3)抗体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