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科学》九年级(下)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二)
(第二章 A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种群的是( )
A.所有的藻类 B.所有的鲫鱼
C.所有的浮游动物 D.所有的微生物
2.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小麦
B.鼠
C.鼬
D.鹰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微山湖 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 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
5、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
6、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7.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B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C .警戒色、拟态、保护色D .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8.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B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D .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9.2008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经多方努力,浒苔被及时处理,保证了奥帆赛的正常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浒苔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浒苔过度繁殖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C.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应该积极治污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
D.浒苔过度繁殖对当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有促进作用
10、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D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食物链间的关系
12.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草原上生活着黑尾鹿、美洲狮和狼等动物。1905年前黑尾鹿数量始终保持在4000头左右。为提高鹿群数量,人们从1907年起捕杀美洲狮和狼,曾使黑尾鹿数量达到10500头左右,但最终还是导致黑尾鹿数量锐减,草原萧条冷落,原因是( )
A、牧草生长太快 B、草原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
C、人为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D、黑尾鹿活动范围增大,体力消耗太大
13.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环境
14.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
A.青蛙与蝗虫 B.狼与羊 C.牛与羊 D.斑马与黑猩猩
15.生态系统中,完成物质循环的两个关键性成分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16.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17.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你认为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的图示是 ( )
18.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其特征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多,变化大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相等
C.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稳定 D. B、C都对
19.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人
20.下列各种生物生存现象属于受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A.蚯蚓使土壤疏松 B.沙地上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森林上空空气湿度较大 D.仙人掌的叶变态为叶刺
21.下列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
A.蜜蜂在鲜花上采蜜 B.蛔虫生活在人体内
C.葡萄茎缠着竹竿往上生长 D.农田中的相邻植株争夺营养
22.水中生物的分布通常是数量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深水中食肉性鱼类增多 B.深水中更咸
C.深水中阳光不足 D.深水中温度更高
23. 在一片潮湿阴暗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蚯蚓、蜘蛛、老鼠、蚂蚁等动物,这片草丛中的生物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态环境 C、生物种群 D、生物群落
2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25.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刺,是因为那儿缺少( )
A.动物 B.阳光 C.温度 D.水
26.2003年浙江省提出了建造“生态省”的口号,计划经过10多年的建设,绿化浙江全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将浙江变成全国的生态大省。下列关于此举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大大提高我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更好地实现我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C.从当前来看,建成生态省只要重视植树造林就够了 D.能促进未来我省人和环境的更协调发展
27.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
A. 温带草原 B. 温带落叶林 C. 北方针叶林 D. 热带雨林
28.当美洲的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的普通松鼠几乎全部被灰松鼠所替代,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种内斗争 B. 种间竞争 C. 捕食 D. 寄生
29、在草→鹿→狼这条食物链中,狼被大量捕杀以后,图中哪个曲线有可能代表鹿的个体数量变化( )
30、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的 总和。森林中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
2.生态系统成分是指 、 、 、 ,生物之间最主要的是 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 两种成分之间的关系,要让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添加的成分是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 循环和 流动的渠道。
3.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 能力,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强有弱,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种类 ,这种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不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种限度生态就会被破坏。
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通常有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我国黄土高原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目前已成为一片荒山秃岭,这是 因素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打破的教训。
5.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 (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灌术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6.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 ;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 ;把有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的成分是 。
7、如图所示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解。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须鲸称为一个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海藻属于
(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8.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CO2和O2,那么其中表示CO2的是 。
(2)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大气中的CO2含量过高,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自然环境的 现象。
(4)降低自然界CO2含量的途径有多种,请答出两点。
___ 。
(5)从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人类应更多地利用和使用
A、无铅汽油 B.太阳能 C.煤 D.沼气
9、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 3 11 25 2
(1)试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10.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2)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A D D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B C D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A D C D B A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1、所有生物个体;分层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捕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物质;能量
3、自动调节;越复杂;越多
4、认为因素;自然因素;人为
5、(1)大于;光(2)消费者和分解者
6、生产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分解者
7、(1)种群(或生物种群)(2)生产者(3)海藻→磷虾→须鲸
8、⑴ ①④⑤ ⑵ 太阳光能 ⑶ 温室效应 ⑷①加强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②控制煤、石油及产品的利用;③推广使用氢能源、太阳能等等⑸ B
9、(1)阳光、温度、水;氧气的多少(2)释放氧气,供小鱼进行呼吸作用(3)无光照,水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与小鱼争夺氧气(4)光照
10、(1)增长型 (2)衰退型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时间
鹿的个体数量
时间
鹿的个体数量
时间
鹿的个体数量
时间
鹿的个体数量
A B C D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