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9张PPT。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主题歌一、作者: 罗贯中 名本,号湖海散人,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生平不见史传,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基础上,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写成。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贯中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演义》二、《三国演义》内容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中国古代文学---小说类:三、主题 四、艺术成就1、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曹操“奸绝”——奸诈过人
关羽“义绝”——义重如山
孔明“智绝”——机智过人 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
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刘、关、张
诸人物,不是文化上的巨人,而是性格上的
巨人。2、长于描写战争 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
的战争场面。作者以人物为中心,写出了战争的各方面,
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
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写得
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
中有静,有张有弛。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可以概括为:
丰富: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每次战争,各有
特点,互不雷同;
深刻: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出了战争的客观
规律;
生动:描写具体、形象,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
的人物。
三大战役
①官渡之战:
袁绍率七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
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前线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彝陵之战赤壁之战相似点不同点都
用
火
攻
,
以
弱
胜
强曹操袁绍 7万70多万焦点:粮草 结果:袁绍大败,曹操平定了北方。曹操 联军(周瑜、诸葛亮)号称80万7万多焦点:水战 结果:曹军败退,三国鼎立蜀汉(刘备)
75万孙吴(陆逊)
10万 刘备大败,蜀汉走向衰亡。焦点:水 3、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以蜀汉为中心,
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结构,既写
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
密切配合。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毛宗岗 五、艺术上的缺点 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2、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吴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蜀主要情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白帝托孤孔明班师秋风五丈原三分归晋三国演义与“三”、“七”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
七擒孟获、七路下徐州、水淹七军、七星坛诸葛祭风等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三国武将排座次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 “三雄”:枭雄刘备 英雄孙权 奸雄曹操“三绝”: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说英雄
155年 诞生。184年 被封骑都校尉?,
征讨黃巾贼194年? 之父被杀。?196年 挟天子以令诸侯。???200年?? 官渡之战,大破袁绍。208年 赤壁之战大败于孙刘联军。215年 曹操占汉中。??216年? 进位魏王。?220年 卒于许昌。 ??霸道之人--曹操曹操重要人物简况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多疑,骄横自负。
“治世之能臣”——驻军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曹操煮酒论英雄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 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坐饮畅谈。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一大惊,将匙箸掉落在地。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了警惕 。诗作回顾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刘 备
160年 出生于涿县??
184年 桃园三结义,同其弟征伐黄巾贼
194年 升任徐州牧
195年 吕布投靠刘备
196年 投靠曹操?
200年 投靠袁绍
207年 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08年 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
209年 任荆州牧,与孙权联姻??
214年 入成都,领益州牧??
215年? 刘、孙分占荆州
219年? 进位汉中王
221年? 即帝位?
222年 兴兵伐吴
223年? 殁于白帝城仁德之人--刘备刘备 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身高7尺5寸(汉尺) ,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 ,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 。 “圣君明主”——喜欢结交英雄豪杰 ,胸有大志而锋芒不露,机智善变,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仁爱民。桃源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三顾茅庐刘备: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诸 葛 亮
181年 诞生于琅邪。207年? 出山辅刘备。?208年 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214年? 被封军师将军。221年? 被封蜀国丞相。225年 讨伐南蛮,将其平定。227年 上出师表,初出祈山。 228年? 街亭失守,斩马谡。232年 发明木牛流马。234年 病逝五丈原。 ?智慧之人--诸葛亮诸葛亮 字孔明 ,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瓢瓢然有神仙之概。
常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挥泪斩马谡,空城计,火烧新野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政治家、文学家。早孤,后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草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了魏、 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蜀汉事无巨细,都取决于他。他曾南征,平定了诸少数民族地区,有七擒孟获等事。后又率诸军北驻汉中,六出祁山、多次伐魏,终因兵少势单,且粮草不继,未能成功。最后病逝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建兴六年上言》(又称 “后出师表”)。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七擒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六出祁山: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忠诚的典型治国的贤臣智慧的化身用军的奇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匡扶好皇帝,
治国平天下”神机妙算
神出鬼没成语、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诗文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关 羽
163年??诞生于河东解县。184年 桃园三结义,
讨伐黃巾军立功。200年 斩颜良,诛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
214年??刘备入蜀,镇守荆州。219年? 攻下襄阳。
水淹七軍,
降于禁、斬庞德。
大意失荆州,
败走麦城。 ?
?信义英雄--关羽 作为历史人物,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南征北战,忠义仁智,威震华夏;作为文学艺术典型,他更是集中国传统美德之大成,成为无瑕疵的完美超人;作为一位被世俗尊奉的神,他被迷信为降妖护国、平寇破贼、除瘟攘灾、助人发财等等的全能华夏之神。把这三者归纳起来,关羽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忠诚、信义、仁智、勇武。对联:匹马斩颜良 河北英雄丧胆
单刀会鲁肃 江南文武寒心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想去找刘备。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后与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败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华容道放曹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原来诸葛亮早已经料定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跑,就让关羽带兵埋伏在这。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 但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一个中国式英雄的毁灭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
一、 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 1、 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杀了倚势欺人的豪霸。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军的形貌。在有关关羽的情节中,凡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著绿袍、坐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作为一个整体多次描绘,并塑造出一个富有我们民族审美特征的英雄形象。 2、 忠贞不二、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关羽被历代视为“重言诺、讲信义”的典范,“一言九鼎”的化身。主要在于他对刘备的忠贞不二,处世处事知恩图报,可谓义薄云天。这点在“下邳被围”和“千里寻兄”中得到了极大的渲染和深刻的表现。 3、 神勇无敌,尽显英雄本色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备加推崇,虽不能说是天下第一,但绝对是超一流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小说突出描写关羽的神勇,围绕着塑造关羽的形象,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 二、 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少长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释敌酋,失盟友,丢了身家性命,害了一兄一弟,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其忠义勇传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三、 总论关羽形象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的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不能用简单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来看待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他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他蔑视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但是作者如此刻化,不但不影响关羽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使广大读者确认——关羽是人而不是神。 周 瑜
生于公元175年,死于公元210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独当大任的年轻都督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孙 权
181年 诞生于吴郡。200年 接管兄长孙策之位。 ??208年 联合刘备,大破曹操?? 于赤壁。209年 将其妹嫁与刘备。212年 迁都建业。215年 攻打合肥,大败回。219年 占领荆州。222年 于彝陵大败刘备。229年?? 即帝位。252年? 殁于建业。 ?刚毅果断之人--孙权张??飞 ?
??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真情的豪杰--张飞?? 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赵 云英勇的战将--赵云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三国演义》说她善歌舞,色伎俱佳。又形容她的容貌舞姿:“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貂蝉的美,素有“闭月”之称;她的胆识,如《三国演义》所载,也绝不亚于昭君、西施。貂 蝉闭月美女—貂蝉 一百二十回
七 神
八 献
十 字 歌七神:华佗神医、孔明神算、关羽神威、张飞
神声、赵云神将、黄忠神箭、管辂神卜
八献:袁绍献玉玺、王允献貂婵、曹操献宝刀
庞统献连环、阚泽献降书、黄盖献苦
肉、孔明献空城、张松献地图
十字歌: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四
别徐庶、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 擒孟获、八卦阵图、九伐中原、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的影响1、根据意思说出出自三国的成语或熟语
? 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曹植自恃胸中之才,嗜酒疏狂。曹丕欲杀曹植,华歆献计,以才试植,如植不能出口成章就杀了他。曹丕先令曹植以殿上一画为题七步吟诗一首,植七步成诗。丕又令植以兄弟为题应声作诗,植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成诗(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 蜀国亡国后,刘禅被俘虏,在魏国受荣华富贵,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十分高兴,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哈哈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乐不思蜀: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锦囊妙计: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三国的成语或熟语(1)、唱空城计(2)、过五关斩六将(3)、说曹操曹操就到(4)、乐不思蜀(5)、赔了夫人又折兵(6)、人在曹营心在汉(7)、扶不起的阿斗2、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万事俱备 ——( )
周瑜打黄盖——( )
刘备招亲 ——( )
司马昭之心——( )
刘备借荆州——( )
张飞穿针 ——( )
三个臭皮匠——( )只欠东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弄假成真路人皆知有借无还大眼瞪小眼顶个诸葛亮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有意思的谚语曹操下江南——来的凶,败得惨
赵子龙战长坂——浑身是胆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诸葛亮用空城计——情非得已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3、《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 1) 人中吕布, 。
2) 马氏五常, 。
3 )鞠躬尽瘁, 。
4) 既生瑜, 。
5)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6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7)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8) 生子当如孙仲谋
9)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0) 治世之能臣, 。马中赤兔白眉最良死而后已何生亮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有关“三”的故事桃园三结义
三英战吕布
三让徐州等
土屯山关公曰三事
三顾茅庐
荆州公子三求计
诸葛亮智取三城
三气周瑜
三江口周瑜放火
诸葛亮的主要情节1、火烧博望坡 2、荆州公子三求计
3、火烧新野 4、舌战群儒 5、智激周瑜 6、草船借剑
7、借东风 8、三气周瑜
9、卧龙吊丧 10、痛哭庞统
11、智取汉中 12、巧布八阵图
13、安居平五路 14、七擒孟获
15、六出祁山 (骂死王朗、挥泪斩马谡、空城计、阵辱仲达、诸葛妆神、火烧上方谷 )
16、魂断五丈原 17、 遗计斩魏延 关羽的主要情节1、桃园三结义、
2、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3、屯土山关公曰三事
4、斩颜良 诛文丑、封金挂印
5、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相会
6、三顾茅庐
7、华容道义释曹操 8、义释黄忠
9、单刀赴会 10、水淹七军
11、刮骨疗毒 12、大意失荆州
13、败走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