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分析图6-1-1中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1~3题。
图6-1-1
?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衡量生态投入与人类发展》公布了一套针对中国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评估系统,衡量每个城市在收入、健康、教育、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方面的表现,以推动城市的未来发展更具包容性和更有韧性。据此回答4~5题。
?可持续城市( )
A.只注重生态持续发展
B.减弱了经济持续发展
C.过分强调社会持续发展
D.符合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共同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读某环境问题示意图(图6-1-2),回答6~7题。
图6-1-2
?该图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水体污染 B.自然资源衰竭
C.全球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
A.开矿毁坏岩层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乱砍滥伐森林
D.任意排放废弃物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图6-1-3),完成8~9题。
图6-1-3
?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图6-1-4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图6-1-4
该社会发展阶段( )
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漫画《危险》(图6-1-5),回答12~13 题。
图6-1-5
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下列关于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我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往往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表示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倒“U”形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综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图6-1-6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
图6-1-6
A.甲 B.乙 C.丙 D.丁
和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因为( )
①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②我国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 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世界环境日”当天,整理出了两则材料刊登在校报上,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
材料一 关于鱼类的漫画(图6-1-7)。
(a)小鱼的衰求 (b)也得用保护伞呢
图6-1-7
材料二 由美国和加拿大的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某著名学术杂志上,该报告警示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续下去,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鱼类和贝壳类中有90%可能会完全消失,大海将变得死气沉沉。
(1)材料一中,图(a)、图(b)各反映了什么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2)针对图6-1-7(a)中老汉的做法,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什么样的政策?
(3)材料二中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信?我们应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1.C 2.D 3.C [解析] 第1题,观点一只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自然环境决定论。产生该观点是因为在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观点二只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应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此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第3题,观点三强调人类社会和环境相互影响,强调人地关系应协调。“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
4.D 5.C [解析] 第4题,由可持续城市定义可知,发展指数涉及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第5题,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6.B 7.B [解析] 图示内容是地下水资源枯竭,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抽取地下水。
8.B 9.A [解析] 第8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第9题,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
10.C 11.A [解析] 第10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图示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该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第11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12.D 13.D [解析] 第12题,漫画显示,砍伐树木将造成大量沙子侵袭,故“危险”最可能是指沙尘暴。第13题,沙尘暴的形成既有干旱等自然原因,也有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人为原因;沙尘暴在荒漠化现象突出的地区比较严重;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
14.D 15.B [解析] 第14题,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低。第15题,随着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国际社会制约增强、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我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6.(1)图(a)反映过度捕捞。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由小孩的担心还可以看出来这种做法也违背了持续性原则。图(b)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2)部分海域的季节性休渔政策。
(3)可信。措施:①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②实行休渔政策;③禁止向海洋中排放工业废水等污染物。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两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不难得出答案。第(2)题,图(a)中老汉的做法是过度捕捞,我国政府已制定并实施了部分海域的季节性休渔政策。第(3)题,当前人们的过度捕捞行为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养殖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措施来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