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基础排查(六)
一、选择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J6-1,完成1~2题。
图J6-1
?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在我国的某些地区有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被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图J6-2),完成3~5题。
图J6-2
?在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雅丹地貌分布广泛的是( )
A.广东 B.四川
C.辽宁 D.青海
?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围湖造田种粮
C.过度采伐林木 D.农业用水过度
?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
C.土地盐渍化
D.土地荒漠化
为了过滤大气中细颗粒物中又细又黏的物质,有位大学生发明了PM2.5(PM2.5是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捕集装置(如图J6-3)。读图,完成6~8题。
图J6-3
?大气中PM2.5浓度升高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危害人体健康 B.加剧自然灾害
C.改变水资源分布 D.制约城市化进程
?该捕集装置能广泛应用于( )
①工业炉窑 ②家庭厨房 ③大型船舶 ④蔬菜农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列降低城市大气中PM2.5含量的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冬季减少燃煤取暖
B.减少私家车出行
C.夏季减少空调使用
D.禁止建筑业施工
2015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了国际车展,此次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的都多。据此完成9~10题。
?若新能源汽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图J6-4),完成11~12题。
图J6-4
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动物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稀动物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收集珍稀动物的皮毛制作成观赏标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的煤炭就属于高铝煤炭。图J6-5为某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图J6-5
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科技发达
C.能源充足 D.交通便利
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材料二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图J6-6)。
图J6-6
(1)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柴达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生态农业是柴达木盆地发展的循环经济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的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1.A 2.C [解析] 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形成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尝到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所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属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属于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属于人地伙伴论思想。
3.D 4.D 5.D [解析] 第3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以风力作用为主的地区。四个选项中最符合条件的为青海。第4题,农业用水过度会导致入湖水量越来越小,湖泊逐渐干涸。第5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6.A 7.B 8.B [解析] 第6题,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影响大。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捕集装置是捕集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PM2.5,因而适用于工业炉窑和大型船舶。第8题,减少私家车出行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降低城市大气中PM2.5含量;冬季减少燃煤取暖和夏季减少空调使用,可行性较差;禁止建筑业施工不符合实际情况。
9.B 10.B [解析] 第9题,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能减轻大气污染。第10题,目前被用作汽车燃料的乙醇多是由粮食发酵产生,大量使用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11.C 12.D [解析] 第11题,本题强调的是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餐饮、休闲旅游业发展属于经济效益。第12题,养黄粉虫、果草套种都不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利用。
13.C 14.B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电厂向电解铝厂提供电、蒸汽等,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能源充足。有色金属冶炼大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第14题,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仍会有少量的污染物排放。
15.(1)电力工业 建材工业
(2)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了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础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3)荒漠化地区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等。
(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
[解析] 第(1)题,甲和乙的工业部门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即可判断。第(2)题,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柴达木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区特点来合理安排。第(4)题,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的和不利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