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
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植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⑴植物所需要的水、无机盐是通过 从土壤里吸收过来的。
⑵植物所需要的有机物来源于植物的 。
引入:叶制造的有机物要送到根、花、果实等器官,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要送往叶、花、果实等器官,而茎正好连接了这些器官。因此,茎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那么茎是如何玩成这些功能的呢?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
茎的结构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匍匐茎
特点: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
例:草梅、甘薯、爬山虎
缠绕茎
特点: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
例:牵牛花、常春藤、菜豆
攀援茎(卷须)
特点:用卷须等攀援他物上升
例:葡萄、黄瓜、丝瓜
直立茎
特点:茎较坚硬能直立 (最常见)
例:果树、甘蔗等
另外还有: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洋葱――鳞茎、肉质茎――仙人掌等
思考: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为了什么?
答: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
注意
(1)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别出____茎
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_________可以分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成是否利用________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幻灯片)
⑴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有一层韧皮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树皮
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
②树皮的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由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的运输。
2、形成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成层处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它是由几层很薄的细胞组成,这里的细胞能分裂增生,属于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的细胞壁很薄,在此处容易把木质部和韧皮部剥离开来。既然形成层的细胞很容易分裂增生,那么该处细胞分裂后,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所以双子叶植物的茎能逐年增粗。
3、木质部
①导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属于输导组织;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输导组织)
说明:科学家发现,导管由一些直径较大的长筒形细胞连接而成。不过这些长筒形细胞已经死亡,它们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故导管上下贯通。科学家还发现,筛管是由直径略大的长筒形细胞构成。不过,这些细胞都是活细胞,它们上下连接处的横壁并未消失。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像个筛子,称为筛板。物质可以通过小孔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点:
存在部位 细胞特点 功能
导管 木质部 死细胞、细胞之间横壁消失 输导水和无机盐
筛管 韧皮部 活细胞、细胞之间有横壁,且其上有筛孔 输导有机物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机械组织)
4、髓
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细胞间隙,所以质地较软,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有些植物髓的中央部分会生长过程中逐渐消失,慢慢在茎的中央形成髓腔。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由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构成维管束,分散在薄壁细胞中。但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有形成层,所以,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
思考:⑴为什么单子叶植物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
⑵为什么单子叶植物茎不易剥皮?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双子叶植物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讨论:
例1: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晾衣物,这种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小树要长大,茎要逐渐长粗。日子久了铁丝就会嵌入树皮,可能对树皮造成环切一圈的结果。如果茎上的筛管被全部切断根就会得不到营养而死亡,整株树也就会随之死亡。
例2:“树怕剥皮”,为了保护树,必需保护树皮。请说其中的道理。(或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为什么?)
答:韧皮部内有输送有机物的筛管,而韧皮部于靠近树皮的地方。筛管受损,有机物的输送就会受到阻碍。
例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白色的汁液。这汁液从哪里来的?
答: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输送。
课堂练习:1、导管位于茎的 之中,具有输导 和 的功能,筛管位于茎的 之中,具有输导 的功能。
2、在茎中,细胞具有不断分裂能力的部分是( )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树皮
3、茎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髓 D、树皮
4、在下列植物中,按茎的生长方式可以确定是缠绕茎的是( )
A、白杨 B、四季豆 C、黄瓜 D、甘薯
5、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无髓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思考:导管有什么作用?属于什么组织?
实验:把带叶的新鲜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待红墨水上升到茎中后取出,把茎横切一小片,仔细观察。
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现象:中央的木质部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实验结论:说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位于木质部中的导管,且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运输的。
有机物的运输
思考: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了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有机物在茎中是怎样运输的呢?
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
实验说明:⑴选取柳枝,是因为它容易在水中长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树皮特别容易进行“环割”处理。
⑵使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
⑶在培养过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下端,否则也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⑷“放在阳光下培养”是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实验现象: ⑴未经环割处理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良好。而经过环割处理的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⑵在切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些愈合组织,有机物积累在那里。有时为瘤状物
实验结论: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思考:在两个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长了,为什么会在铁丝的上方形成瘤状物?这样做常常会使小树死掉,为什么?
答:因为小树长大茎逐渐长粗。日子久了铁丝就会嵌入树皮,可能对树皮造成环切一圈的结果。这样树皮上的筛管可能被全部或部分切断,使得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而堆积在伤口上方使细胞分裂生长加快,从而形成瘤状物。
在这种情况下,根就会得不到营养而死亡,整株树也就会随之死亡。
应用:割裂橡胶树,就会有大量的胶乳出来,这是为什么?
胶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胶乳,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而已。
练习:下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逐渐萎缩、变小。
年轮
年轮的形成
内因:形成层的分裂活动强弱造成的。
外因: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读图:从植物的年轮中可知道些什么?
根据年轮推知树龄
根据年轮判断当时的气候环境
遇到某种气候异常,使正常的生长规律受到破坏,生长变慢,产生质地致密的木材,形成一圈颜色较深的纹印。
根据年轮判断方向
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
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4)根据年轮上的“斑点”判断当时的环境污染
环境被污染了,污染物质就被吸进和固定在不同年份的年轮里,跑也跑不掉。通过先进技术对年轮进行分析,能够知道是什么性质的污染和污染的程度。
年轮就像一部植物的“历史书”!
课堂练习:
1、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2、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租是由于茎的______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向内形成新的______。
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______向上运输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向下运输的。
5、推算树的年龄,可根据树干的_______数目。
AA
B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