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3-11 11:32:0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兔鼠狐鹰蛇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回答: ⑴该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⑵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⑶对鹰来说,通过哪条食物链能量损失较少?____________⑷从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草→鼠→蛇→鹰5草→鼠→鹰、草→兔→鹰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讨论】如果在上述食物网中人类大量捕杀蛇、鹰、狐,该食物网中的什么会大量增加,后又减少?请说明理由。【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讨论】森林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比较,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单纯),生物种类
越多(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弱)。2、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
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生态系
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3、相对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多强,也总有一个
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
的相对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讨论】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当遭到严重破坏,要想再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哪一种生态系统更难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成分简单。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但一旦破坏想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要难得多。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特点:频率不高,分布有局限性和特定性。(2)、措施:
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造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因素
物种的无节制捕杀和物
种的盲目引进

生物种类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变化 黄土高原过去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还有茂密的草原。但是,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盲目砍伐森林和滥垦草原,结果植被破坏殆尽,引起水土流失,因而成为一片荒山秃岭。青山绿水穷山恶水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 水葫芦原产南美,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水葫芦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水葫芦“疯长成灾”,将空气和水隔离开来,许多生长在水中的生物活活被“闷死”。不仅如此它还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材料 :水葫芦“闷死”水中的生物(4)环境保护:A、自然保护B、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1)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机构,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调节规律: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弱。[练习1]我省某一地区,有一片林木,如图所示,其中a为针叶林,b为落叶林,c为混合林。则这片林木自动调节平衡能力较强的地方是_______。C 练习2: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所
出现的状态是 [  ]
A.永不平衡
B.永远平衡
C.短暂动态平衡
D.较长时间的动态平衡
(2)图中曲线表明猞猁与美洲兔的关系是  [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3)猞猁被大量被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  ]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上升 D.不受影响
(4)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估计
(5)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_能力,如果向某一生态系统内部引入或引出一个或几个物种,受影响的将是______。DCAB自动调节 整个生态系统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D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A)
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请据图回答:AB10203040506070(1)从第40年开始,该生态
系统进入 时期。此
时它具有较强的 能
力。(2)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
下降的原因是 ,
.稳定自动调节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稿
1.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 _个消费者组成;
(2)该生态系统中,狐属于 级消费者;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是 级消费者;
(3)在不同的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草食性动物始终是 级消费者;
(4)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6)此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图中描述的还缺少 _____ _____________。
2.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A、O2 B、H2O C、有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3.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 _____ __和 _____ 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生态系统的 越单纯, 越简单, 能力就越弱,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 ;
5.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多强,也总有一个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_____ _就会遭到破坏。
6.下列植物区域中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高山植物 B 热带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温带草原
7.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林,往往因松毛虫爆发而成片死亡,用生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其原因是( )
A 人工林木抵抗力差 B 人工种植植株幼嫩
C 没有及时有效的喷施农药 D 人工林生物种群少,自动调节能力差
8.一个全密封的水稻生态系统,当青蛙捕捉完,昆虫数量的变化是( )
A 大量增多 B 大量减少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多,后减少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阐述生态系统
2、了解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破坏,理解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意义。
     3、了解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渗透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点。
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看图课本页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回答:
⑴该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⑵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⑶对鹰来说,通过哪条食物链能量损失较少?
⑷从生态系成分来看,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
【讨论】如果在上述食物网中人类大量捕杀蛇、鹰、狐,该食物网中的什么会大量增加,后又减少?请说明理由。
二、探究新知:
一、生态系统v相对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规律: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3、相对性: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多强,也总有一个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特点:频率不高,分布有局限性和特定性。
(2)、措施: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造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系统。
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
(1)环境因素的变化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生物种类的变化 物种的无节制捕杀和物种的盲目引进
四、环境保护措施
A、自然保护
1)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B、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
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机构,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三、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学习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规律、相对性
2、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
4、环境保护措施
四、布置作业:(1)导学稿练习纸 (2)作业本第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