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节 氧气和氧化(第三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条件。2、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3、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一、课前预习
1.燃烧的本质:阅读P41页“燃烧”部分第一段
1、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燃烧是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 、 的氧化反应。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和 。
2、可燃物:有些物质不能燃烧,如 (举三例)
有些物质可以燃烧,如 (举三例)
我们把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 。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阅读P42页第一段
1、着火点:物质 时所需要的 。
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着火点,不能燃烧的物质没有着火点。
不同可燃物有不同的着火点。如白磷的着火点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物质的着火点不会发生变化。如白磷的着火点始终是 。但是白磷的实际温度会发生变化。
可燃物的着火点越低,可燃物越 (“容易”或“难)燃烧。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两个,分别是(1)
(2)
3.自燃是指 。
自燃是否满足燃烧的条件?
是着火点低的物质容易自燃还是着火点高的物质容易自燃?
4.爆炸是指 。
这种爆炸是由于物体发生 (“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引起的。
自然界中也有一些爆炸是物体发生物理变化引起的,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么?
4.如果遇到火灾,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二、课堂学习
1.可燃物燃烧实验:课P44页练习三
1、预测AB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A: B: C:
2、对比A,C可知:可燃物的燃烧需要
对比B,C可知:可燃物的燃烧需要
2.灭火的原理:
1、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2、分析课本P42页图2-23和图2-24,说出两种灭火方法的灭火原理。
3、判断下列灭火方法的原理
饭烧好后,将灶内的柴抽出,灶内的火变小 熄灭酒精灯
吹灭火柴 树林着火后,砍出一条隔离带
三、练习与评价
1、炒菜时,锅内的油由于温度过高而燃烧起来,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在油锅内喷水以降低温度 B.在油锅内撒沙子以隔绝氧气
C.向火炉泼水以熄灭火源 D.盖上锅盖,将油锅端离火炉
2、下列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
A.加油站因吸烟引起的爆炸 B.炸药爆炸
C.因点火不当引起的液化石油气罐爆炸 D.打足气的轮胎在夏天爆炸
3、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
4、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5、2008年5月5日早上,上海某路公交车上发生自燃,当场死亡3人,据调查,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乘客携有易燃物。
⑴ 乘客携带的易燃物可能是 (举出一种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名称)
⑵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因此,造成此次火灾的另一原因可能是 。
⑶当汽车有焦味儿,冒出蓝色或黑色浓烟时,即是自燃的先兆。在①大声呼救 ②马上停车 ③关闭电源 ④抢救车内财物 ⑤取出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分灭火,避免爆炸 ⑥尽快远离现场逃生等项措施中,你认为司机此时最应该做的三件事是 (填代码)。
⑷作为目击者,发现火灾后,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 (填电话号码)。
⑸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若乘车人员衣服被火烧着,可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