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实验中学/绣山中学八下科学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温州实验中学/绣山中学八下科学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4-18 08:09: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温州实验中学/绣山中学八下科学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测试卷
附加题(共50分)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一、选择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4分)
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贝壳逐渐溶解 B、有气泡产生
C、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D、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2、下列装置的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
3、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的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可以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是 ( )
A、CH4 B、H2 C、CO D、C
5、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A、B物质与反应生成的C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A.2:1:2 B.1:2:2 C.1:1:1 D.2:2:3
6、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人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右图,关闭a、b,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至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
待水流静止不动后,此时的天平( )。
A.处于平衡状态 B.偏向左 C.偏向右 D.无法确定
7、13.9克RSO4·xH2O晶体受热完全失去结晶水后,剩余7.6克粉末,已知元素R的原子量
为晶体中结晶水分子个数的8倍,则元素R的原子量为 ( )
A.65 B.64 C.56 D.40
8、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含有的元素无法确定
二、简答题(9—11每空题2分,12题每空3分,共26分)
9、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5:1,已知20克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
10、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 ’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 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带火星的术条在氧气中可以复燃。那么,是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 为此,同学们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再测得集气瓶实际容积为317毫升,然后采用某种方法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观察是否复燃。相关的数据见下表:
集气瓶编号 瓶内预装水体积/毫升 充入氧气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里氧气体积的百分比 木条能否复燃
1 120 120 197 50.9% 能
2 97 97 220 44.5% 能
3 90 90 227 ______% 能
4 84 84 233 41.9% 能
5 81 81 236 41.2% 不能
(1)请指出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的具体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试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保留1位小数)。(已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 )
(3)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在制取C0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0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
(1)、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表格中的填空:(每次实验用大理石质量1g,盐酸20mL)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大理石颗粒 盐酸质量分数(%) 实验目的
1 20 粗 5 实验1、2: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与大理石颗粒粗细的关系;实验1、3: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与( )的关系。
2 ( ) 细 5
3 20 粗 10
(2)、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
(说明:二氧化碳不溶于油)
(3)、实验1中C0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图一所示,请在图二中,画出实验2中
C0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内壁蘸有澄清
石灰水的表面皿
稀盐酸
贝壳
打针筒打气
液柱上升
液面不下降
打针筒打气
A B C D
图一
图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温州实验中学/绣山中学八下科学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S-32
1、 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右图所示的大气成分,占空气体积1%的气体中不应该有的成分为 ( )
A、氦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各项中,组成人的呼吸系统的是 ( )
A、鼻、咽、喉 B、呼吸道和肺 C、气管和肺 D、气管、支气管和肺
3、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反应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4、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200 201-250 250以上
质量级别 I II III IV V
质量状况 好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温州市2010年4月10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6-82。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本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                        
A、I级  好 B、II级  良好 C、III 轻度污染   IV  中度污染
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检验是否为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6、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地多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黄沙铺天盖地而来。市民叫苦不迭,沙尘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7、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模型,当用手向上推橡皮膜,此时属于( )
A.吸气过程,胸腔气压变大 B.呼气过程,胸腔气压变大
C.吸气过程,胸腔气压变小 D.呼气过程,胸腔气压变小
8、内放入新鲜植物金鱼藻,再将甲、乙两瓶加盖密封,外侧均用不透光的铝箔纸包起来,如右下图所示。静置两天,结果发现甲瓶指示液呈红色,乙瓶仍呈紫色。这一实验能证明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O2  B、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
C、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  D、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
9、小明学了酸雨的知识后,用干净的玻璃杯在自家露天阳台上接雨水进行pH测定,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判断这雨水 ( )
日 期 6月7日 6月8 日 6月18日 6月24日 平均值
雨水pH 5.2 5.0 5.4 5.5 5.3
A、呈酸性,是酸雨 B、呈中性,不是酸雨 C、呈碱性,是酸雨 D、呈碱性,不是酸雨
10、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11、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 ( )
A、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2H2和O2等于2H2O
C、在点燃的条件下,2个氢气和1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水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
12、在化学反应A+2B=2C+D中,已知25克A与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5克C时,生成的D是 ( )
A、10g B、5g C、25g D、20g
13、小强对所学部分科学知识归纳如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物质性质与用途 B 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CO2溶于水----制汽水 为使室内空气保持清鲜—— 在晚上多放些植物
C 安全常识 D 物质与粒子的关系
汽车到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炉取暖---为了保温门窗紧闭煤气泄漏----打110报警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氯化钠 — 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1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液体倒入试管 B.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滴加试液
15、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碳→生物呼吸→植物体→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燃烧→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植物呼吸→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动物食用→体内氧化→二氧化碳
16、下列属于平静吸气动作的是 ( )
A、肋间外肌舒张 B、膈肌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 D.肋骨下降,胸腔容积变小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Fe+2O2==== Fe3O4 B、C+O2===== CO2↑
C、 P+O2==== P2O5 D、2S+ O2==== 2SO
18、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下一步应采取的操作及原因是( )
A、 先熄灭酒精灯,以节约燃料
B、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C、 先撤酒精灯,再撤导气管,防止水倒吸 D、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纯净
19、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行为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
A、燃烧煤、石油燃料 B、汽车排放尾气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
20、某同学将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的两盆植物,分别移置在透明、密闭的玻璃装置中(如右图甲、乙所示),再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然后各取一张叶子,经酒精煮沸脱色后滴碘液检验。(NaOH溶液用来吸收CO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B、 从甲中取出的叶子经酒精煮沸脱色后滴碘液,碘液会变蓝
C、 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 乙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二、简答题(21--25题每空1分,26—32题每空2分,33题6分 共60分)
21、将下列物质和它的性质或用途用线连起来
氮 气 制冷剂, 用于人工降雨
稀有气体 充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干 冰 制造化肥, 食物保鲜包装
22、把点燃的蜡烛伸进干燥的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待燃烧停止,冷却后,集气瓶壁出现水珠,说明燃烧生成了_________,向瓶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______。
23、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洞中,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 )。据此可推测CO2 具有的性质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我国研制的用于航天飞船的固体推进剂是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点火时,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2NH4ClO4 △ N2↑+4X+Cl2↑+2O2↑,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类型属于 (填“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25、右图表示人体内某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1)请填写A、B的名称:A _,B ;
(2)图中的箭头①表示的气体是 (填“CO2”或“O2 )”)
26、我们学过的几种可以制得氧气的途径,如右图:
(1)写出B途径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途径(填图中字母)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_________
(写出加入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4)加热完毕熄灭酒精灯时,有图19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 的操作是 。(填A或B)
B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二氧化碳占空气总量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
X处可能是
(写出X其中的某一项)
28、小强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3→2→ →6→5 。(用上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小强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小明利用右图所示的试管、漏斗等仪器来收集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光照一段时间后水中会看到气泡,如果要加快气泡产生的速度,你有什么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
2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
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填“左移”“右移”
或“不动”)。
(3)请写出植物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0、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如:在标准状况下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 标准状况下密度(g/L) 收集方法
空气 29 1.293
氧气 32 1.429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44 1.961 向上排空气法
氢气 2 0.889 向下排空气法
(1)从表中可以看出:一般来说,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 。
(2)由以上结论可推断:实验室要制取SO2时,下列 装置可用来收集SO2 .(SO2溶于水)。
31、现欲探究Fe2O3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并与MnO2的效果进行比较,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进行H2O2的分解和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秒为准(H2O2均未全部分解),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同学序号 质量分数相同的H2O2溶液 溶液中加入的物质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甲 100mL 未加其他物质 A mL
乙 100mL Fe2O30.5克 B mL
丙 100mL MnO20.5克 C mL
(1) 若要检验乙同学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已满,可将 ____ _______
________
(2) 欲探究Fe2O3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应比较 和 (选填A.B.C)的大小。
某同学为研究Fe2O3能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还补充了一个探究实验:准确称量反应前Fe2O3的质量,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待反应结束,将反应剩余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最后对比反应前后Fe2O3的质量。则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A、B两图是实验室里用来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则图中①的仪器名称为
_____ ; ②为_________
实验室里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Na2CO3、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若用碳酸氢钠来制取CO2,则它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图中的“A”或“B”)
33、请你利用下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求出石灰石中CaCO3 的质量分数?
(注:当生成0.88克的CO2时CaCO3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78%
21%
1%
我能溶于水
我不能
燃烧
CO2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① ②
X
氧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27题图)
植物

----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温州实验中学/绣山中学《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答案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S-32
1、 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右图所示的大气成分,占空气体积1%的气体中不应该有的成分为 ( B )
A、氦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各项中,组成人的呼吸系统的是 ( B )
A、鼻、咽、喉 B、呼吸道和肺 C、气管和肺 D、气管、支气管和肺
3、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反应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4、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200 201-250 250以上
质量级别 I II III IV V
质量状况 好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温州市2010年4月10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6-82。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本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B )                        
A、I级  好 B、II级  良好 C、III 轻度污染   IV  中度污染
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检验是否为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C
6、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地多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黄沙铺天盖地而来。市民叫苦不迭,沙尘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B )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7、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模型,当用手向上推橡皮膜,此时属于( B )
A.吸气过程,胸腔气压变大 B.呼气过程,胸腔气压变大
C.吸气过程,胸腔气压变小 D.呼气过程,胸腔气压变小
8、内放入新鲜植物金鱼藻,再将甲、乙两瓶加盖密封,外侧均用不透光的铝箔纸包起来,如右下图所示。静置两天,结果发现甲瓶指示液呈红色,乙瓶仍呈紫色。这一实验能证明                  ( B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O2  B、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
C、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  D、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
9、小明学了酸雨的知识后,用干净的玻璃杯在自家露天阳台上接雨水进行pH测定,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判断这雨水 ( A )
日 期 6月7日 6月8 日 6月18日 6月24日 平均值
雨水pH 5.2 5.0 5.4 5.5 5.3
A、呈酸性,是酸雨 B、呈中性,不是酸雨 C、呈碱性,是酸雨 D、呈碱性,不是酸雨
10、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B )
11、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 ( D )
A、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2H2和O2等于2H2O
C、在点燃的条件下,2个氢气和1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水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
12、在化学反应A+2B=2C+D中,已知25克A与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5克C时,生成的D是 ( D )
A、10g B、5g C、25g D、20g
13、小强对所学部分科学知识归纳如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A 物质性质与用途 B 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CO2能溶于水----制汽水 为使室内空气保持清鲜—— 在晚上多放些植物
C 安全常识 D 物质与粒子的关系
汽车到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炉取暖---为了保温门窗紧闭煤气泄漏----打110报警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氯化钠 — 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1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C )
A.液体倒入试管 B.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滴加试液
15、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A、二氧化碳→生物呼吸→植物体→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燃烧→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植物呼吸→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动物食用→体内氧化→二氧化碳
16、下列属于平静吸气动作的是 ( C )
A、肋间外肌舒张 B、膈肌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 D.肋骨下降,胸腔容积变小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A、3Fe+2O2==== Fe3O4 B、C+O2===== CO2↑
C、 P+O2==== P2O5 D、2S+ O2==== 2SO
18、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下一步应采取的操作及原因是( B )
A、 先熄灭酒精灯,以节约燃料
B、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C、 先撤酒精灯,再撤导气管,防止水倒吸 D、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纯净
19、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行为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C )
A、燃烧煤、石油燃料 B、汽车排放尾气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
20、某同学将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的两盆植物,分别移置在透明、密闭的玻璃装置中(如右图甲、乙所示),再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然后各取一张叶子,经酒精煮沸脱色后滴碘液检验。(NaOH溶液用来吸收CO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B )
A、 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B、 从甲中取出的叶子经酒精煮沸脱色后滴碘液,碘液会变蓝
C、 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 乙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二、简答题(21--25题每空1分,26—32题每空2分,33题6分 共60分)
21、将下列物质和它的性质或用途用线连起来
氮 气 制冷剂, 用于人工降雨
稀有气体 充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干 冰 制造化肥, 食物保鲜包装
22、把点燃的蜡烛伸进干燥的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待燃烧停止,冷却后,集气瓶壁出现水珠,说明燃烧生成了___水____,向瓶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_二氧化碳___。
23、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洞中,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 )。据此可推测CO2 具有的性质是:
(1)_____密度比空气大_____ (2)_____不能供给呼吸______________
24、我国研制的用于航天飞船的固体推进剂是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点火时,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2NH4ClO4 △ N2↑+4X+Cl2↑+2O2↑,则X的化学式为 H2O ;该反应类型属于 (填“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25、右图表示人体内某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1)请填写A、B的名称:A 肺泡 _,B 毛细血管 ;
(2)图中的箭头①表示的气体是 (填“CO2”或“O2 )”)
26、我们学过的几种可以制得氧气的途径,如右图:
(1)写出B途径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D____途径(填图中字母)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___MnO2______
(写出加入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4)加热完毕熄灭酒精灯时,有图19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 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B 。
B利用的原理是____隔绝空气灭火____________
27、二氧化碳占空气总量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
A处可能是 生物的呼吸 或燃料的燃烧等
(写出A其中的某一项)
28、小强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3→2→ 7-4 →6→5 。(用上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小强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色
(3)小明利用右图所示的试管、漏斗等仪器来收集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光照一段时间后水中会看到气泡,如果要加快气泡产生的速度,你有什么方法? 增加光照,增加水二氧化碳浓度等 (写出一种即可)。
2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
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 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填“左移”“右移”
或“不动”)。
(3)请写出植物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AC____(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0、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如:在标准状况下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 标准状况下密度(g/L) 收集方法
空气 29 1.293
氧气 32 1.429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44 1.961 向上排空气法
氢气 2 0.889 向下排空气法
(1)从表中可以看出:一般来说,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 大 。
(2)由以上结论可推断:实验室要制取SO2时,下列 A 装置可用来收集SO2 .(SO2溶于水)。
31、现欲探究Fe2O3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并与MnO2的效果进行比较,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进行H2O2的分解和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秒为准(H2O2均未全部分解),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同学序号 质量分数相同的H2O2溶液 溶液中加入的物质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甲 100mL 未加其他物质 A mL
乙 100mL Fe2O30.5克 B mL
丙 100mL MnO20.5克 C mL
(1) 若要检验乙同学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已满,可将 ____ _______
___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或复燃则说明已满。_____
(2) 欲探究Fe2O3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应比较 A 和 B (选填A.B.C)的大小。
某同学为研究Fe2O3能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还补充了一个探究实验:准确称量反应前Fe2O3的质量,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待反应结束,将反应剩余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最后对比反应前后Fe2O3的质量。则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 Fe2O3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____________
32、A、B两图是实验室里用来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则图中①的仪器名称为
____长颈漏斗_ ; ②为____铁架台_____
实验室里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Na2CO3、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若用碳酸氢钠来制取CO2,则它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A 。(填图中的“A”或“B”)
33、请你利用下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80%(略)
78%
21%
1%
我不能
燃烧
我能溶于水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① ②
X
氧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27题图)
植物

----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温州实验中学/绣山中学八下科学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测试卷
附加题答案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一、选择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4分)
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贝壳逐渐溶解 B、有气泡产生
C、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D、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2、下列装置的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
3、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的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C )
傍晚最多
天亮后,开始
光合作用
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可以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是 ( A )
A、CH4 B、H2 C、CO D、C
5、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与反应生成的C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A )
A.2:1:2 B.1:2:2 C.1:1:1 D.2:2:3
6、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人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右图,关闭a、b,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至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
待水流静止不动后,此时的天平( B )。
A.处于平衡状态 B.偏向左 C.偏向右 D.无法确定
7、13.9克RSO4·xH2O晶体受热完全失去结晶水后,剩余7.6克粉末,已知元素R的原子量
为晶体中结晶水分子个数的8倍,则元素R的原子量为 ( C )
A.65 B.64 C.56 D.40
8、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 B )22+7.2-7.6=21.6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22.4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含有的元素无法确定
二、简答题(9—11每空题2分,12题每空3分,共26分)
9、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5:1,已知20克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____2:17_______
10、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多 。 ’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 升高 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____白天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合成较多的有机物,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物的积累____________
11.带火星的术条在氧气中可以复燃。那么,是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 为此,同学们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再测得集气瓶实际容积为317毫升,然后采用某种方法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观察是否复燃。相关的数据见下表:
集气瓶编号 瓶内预装水体积/毫升 充入氧气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里氧气体积的百分比 木条能否复燃
1 120 120 197 50.9% 能
2 97 97 220 44.5% 能
3 90 90 227 _43.4_____% 能
4 84 84 233 41.9% 能
5 81 81 236 41.2% 不能
(1)请指出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的具体方法 瓶内先加水,再用排水法收集  ;
(2)试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保留1位小数)。(已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 )
(3)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当氧气浓度达到41.9%时,能复燃___________________  。
12.在制取C0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0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
(1)、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表格中的填空:(每次实验用大理石质量1g,盐酸20mL)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大理石颗粒 盐酸质量分数(%) 实验目的
1 20 粗 5 实验1、2: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与大理石颗粒粗细的关系;实验1、3: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与( 盐酸质量分数大小 )的关系。
2 ( 20 ) 细 5
3 20 粗 10
(2)、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
(说明:二氧化碳不溶于油)
(3)、实验1中C0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图一所示,请在图二中,画出实验2中
C0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曲线更陡)
内壁蘸有澄清
石灰水的表面皿
稀盐酸
贝壳
打针筒打气
液柱上升
液面不下降
打针筒打气
A B C D
图二
图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