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提纲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号次:______________
§2-1空气
1.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参见书本P35页图2-3)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物是 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 (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 ,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
(3)此实验说明: 。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 ,此外还有少量的 、 ,以及其它杂质。
3.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对应连线:
氧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氮气 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是工业制汽水的一种原料之一
二氧化碳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稀有气体 供给生物呼吸;燃料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高温火焰;
§2-2氧气和氧化
1. 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
①常温下 色 味 态;★② (易或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 法收集氧气);★③密度比空气 (所以也可以采用 法收集氧气);④液化时呈 色。凝固时成_______状______色固体。
2. 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与硫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生成一种具有 的 体。
★(2)与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铁在氧气为燃烧实验现象是 ,生成一种 色 体。做此实验之前在瓶底铺一层细砂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
★3.物质与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 性。
★4.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最复杂、步骤最多的是 。
A、铁生锈B、铜生锈C、橡胶的老化D、生物的呼吸作用;E、稻草堆自然发热;F、白磷自燃。
5.呼吸作用是个比较复杂的缓慢氧化,以葡萄糖为例,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
是: 。
6.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
②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 ;
在②中MnO2只起改变反应速度的作用,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 ,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7.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常用 的方法制取。这个过程中是变化是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是: 。
①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②加固体药品;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当气泡连续出现后收集氧气;⑤先移出导管,再灭酒精灯。(注意这个实验的一些操作注意事项:如试管口为何略向下斜?;实验结束时为何先移导管?等等。。。,参见课本后面的实验内容,自己整理。)
★9.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 、 的 反应。
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则可能发生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及时散失,则可能引起 。
★10.下列有关缓慢氧化,燃烧和自燃说法正确的是:
A、缓慢氧化不放热,燃烧放热; B、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C、它们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 D、缓慢氧化最终会引发自燃。
★11.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一是要有 参与,二是温度要达到 。
12.由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 或 即可。
13.有一瓶气体是无色气体,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后,本条剧烈地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________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稀有气体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氧气很活泼,可以能和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氧气能燃烧,故和很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③所有的物质着火后可以用水来灭火;
④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因为肯定有氧气参与;
⑤灭火的原理是消灭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
§2-3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铜在氧气中燃烧: ;②铝在氧气中燃烧: ;
③水通电分解: ; 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 ;
⑤CH4在空气中燃烧得到CO2和H2O:
以上反应属于分解反就的是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从反应本质上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2.书本P48图2-35和图2-36的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生成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任一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 和 都没有改变,原子的
也没有变化,只是原子 变成新的分子,这在宏观上的反映是生成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物的总质量必然 。
4.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一要以 为依据,二要遵守 定律。
★5.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2Cu+O2==2 CuO来说明)①表明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 ②表明反应的条件是 ;③表明各物质间的原子和分子个数比为 ;④表时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对任一反应质量比是不变的)
6.★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
例: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3.2克氧气,问至少需要分解多少克过氧化氢?
参照步骤: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②分析题意代入已知物,设未知量③计算所求物和已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根据质量比列方程:⑤写出简明答案
§2-4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1.人通过 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2.读图P53页图2-41呼吸系统:
可知由 、 、 和 构成了呼吸道,实现了肺的通气;★气体交换的场所主要在 部。
★3.吸气和呼气是依靠 和 的活动产生的。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强 气流流向
吸气
呼气
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主要是在 中进行的,通过 作用实现的。通过气体交换暗红的 血变成鲜红的 。(见图2-43最右幅)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和植物一样都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呼吸就是呼吸作用;
C、在呼吸过程中生物获得能量; D、生物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都是CO2和H2O;
§2-5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 下,利用 和 这些 (无机物或有机物),来制造 (有机物或无机物),同时释放 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2.将光合作用过程打些比喻,生产原料是 ;生产工厂是 ;生产动力是 ,得到的产品是: 。 A CO2 B H2O C O2 D 、叶绿体 E、有机物 E、阳光
★3.光合作用很复杂,但主要包含了以下两方面的变化: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把简单的 物合成了复杂的 物;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实现了 能转变成 能贮存在植物体内。
4.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见书(P57图2-47):
★(1) 试验可以用来鉴定淀粉的存在,因为碘能使淀粉变 。
(2)把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的目的是让植物只进行 (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尽可能分解掉叶片中的 (淀粉或无机物)。
(3)实验中可知,被光照射到的叶片中产生了 。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构成了生物体的主要部分; B、光合作用是个复杂的化学变化;
C、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不消耗能量 D、光合作用直接提供给植物以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6.CO2的性质:
(1)CO2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 色 味 态;★密度比空气 ,故可采用 收集; (不易或易或微)溶于水,故不宜用 法收集。
(2)CO2的化学性质有:
①它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 。★②与水反生反应(写出方程式): ,
其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变 ,但这种生成物不稳定,加热又会发生分解反应(写方程式) ;
★③与澄清石灰水反生反应(写方程式): ,常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 气体的存在。
7.实验室中常用 和 来制取CO2;实验装置要求在反应时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 ;
7. 下列有关CO2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B、 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利用CO2不支持燃烧的物理性质可以用来灭火; D、固体 CO2又叫做干冰。
★8.有一种无色气体A,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能溶液于水生成B,B呈酸性,但不稳定,易分解成C和气体A。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据此推断出A、B 、C的化学式:A B C 。
★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互独立没有联系的过程;
B、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晚上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
D、活的植物体有时进行光合作用,有时进行呼吸作用。
§2-6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
1.阅读书本P64页图2-59图A和B :
实验发现钟罩内先熄灭的是 罩内的蜡烛;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2.下列事例属于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的是:
A、煤的燃烧;B、人类呼吸 C、植物呼吸;D、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 E、植物光合作用
3.臭氧的化学式是 。氧气在紫外线作用下能生成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臭氧是一种 色的带有 味的气体,它主要位于大气层的 (对流层或平流层);臭氧层的作用是能 和 过强的紫外线,保护地表生物;
4.目前南极上空出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破坏臭氧的主要是由 这类物质引起的,其最常见的一种代表物质是 。
★5.下列事例不属于碳循环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是:
A、可燃物燃烧;B、植物光合作用C、植物呼吸作用D、微生物分解残体;E、植物的蒸腾作用
6.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 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 作用。大气中的 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所谓的 效应。
8. ★下列措施对控制正加剧的温室效应可行的是:
A、禁止排放CO2气体; B、大力开发新型燃料,比如氢能源;
C 、多多植树造林; D、适当控制工业企业的CO2排放量。
§2-7空气污染与保护
1.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有 、 、 、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约为 微米, 在重力作用下降到地面,而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
★2.PH值 酸性降水我们称之为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和
这些物质过多。酸雨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指 和 。
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
A、SO2;B、CO ; C 、NO2 ;D、O3 ; E、CO2; F、可吸入颗粒物。
4. 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状况等级的是:
A重度污染; B中度污染; C轻度污染; D及格; E良;F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