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边城》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边城》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3 21: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边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本中的关键字词,积累关于人性的名言名句。
2.在感知、领悟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辨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各种手法及其效果,咀嚼、品味作品的语言。
3.驱遣自己的想象,唤起与小说中人物的共鸣,获得审美的享受。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中的关键语句,
2.体会作者在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中寄寓的感情,感悟作者通过对人性美的描绘引发的人生思考。
3.学习和掌握心理描写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4.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自主预习】
一、有关“人性”的名言
1.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切斯特菲尔德)
2.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勃朗宁)
3.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
4.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本·琼森)
5.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笛福)
6.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蒲柏)
7.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沈从文)
二、了解文学常识
作者及背景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他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边城》写的是湘西边城的一个恋爱故事: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祖父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通人性的狗。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比赛,偶然遇到长得相当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少女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时,当地的团总以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一见翠翠也生出爱慕之心,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与翠翠成婚。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翠翠,并先走一步托媒人提了亲。祖父尊重翠翠的心愿,让兄弟俩到溪边山上唱歌,让翠翠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不幸触礁葬身水中。傩送心里悲痛且知道婚事一时难成也乘船下了桃源。祖父年事已高再加上心情郁闷,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溘然去世。翠翠在老军人杨马兵的陪伴下,以渡船为生,等待傩送的归来。课文节选部分写的是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与傩送相遇,并心生爱慕一段,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蘸酒(zhàn)   ②泅水(qiú)   ③老鹳河(ɡuàn)
④傩送(Nuó) ⑤氽着(tǔn) ⑥鞶鼓(pán)
⑦踹水(chuài) ⑧欺侮(wǔ) ⑨碧溪岨(jū)
⑩角隅(yú) 喧阗(tián) 糍粑(cí bā)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平淡无奇:比喻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
②插科打诨: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
错点提醒 “诨”读hùn。
③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④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⑤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2)近义词辨析
①放纵·放肆
②警告·警示
【合作探究】
一.速读感知课文
1.文章共节选了四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
2.《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请用文中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环境特点 文中内容
3.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盛大场面,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4.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的情况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人怎样的特点?
5.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一下祖孙二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6.文章中写了爷爷与哪些乡邻之间的关系呢?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种关系。
二、疑点探究
1.理解下面几句话的含意。
(1)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2)“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3)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
2.作者为什么要把边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三、美点赏析——独到的心理描写
《边城》对人物的心理没有采用直接的描写方式,请从文中找出几处体现人物心理的语句体会这种独到的写法。
四、随堂写练
请选择一个人物,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表现其思想动态,150字左右。
【拓展阅读】
情到深处始为轻
《边城》凄美动人的故事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泪落满面。
湘西拥有那样美丽的风光:清莹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乱的碎石;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景致柔美而宁静,
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
是的,牧歌,小说里始终洋溢着牧歌的情调。
人说,人情如水。《边城》里的人情却不是如水一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翠翠和爷爷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爷爷真心地为翠翠好,却不知由于他太过的关心和太深的爱延误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爱,可是有的时候,爱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父母永远是天底下最爱子女的,含辛茹苦,穷尽一生,只为孩子能避开一切灾祸,拥有灿烂的
笑靥。他们的付出无私无怨,然而内心总还是有所希求,渴望着孩子能长伴身侧,看到子女点滴的成长便是父母心底最深的安慰。但是,漫漫人生路最终还是要孩子自己走完。于是,当父母的爱逐渐成为子女闯荡世界的牵绊,当至亲之情终于缠绕住我们远行的脚步,我们变得如此懦弱与无助。长期处于父母荫蔽之下的稚弱的翅膀该怎样独自去搏击风雨?而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真的,我们背负不起太深的情!
三年的时光被浓缩进了三个美丽的端午节。三年前的那个夜晚,翠翠与二老傩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开的情窦,却怎知终于落得孑然一身独守渡船,为了一个未必会归来的人作永无尽期的等待!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岁月轮回?母亲的悲剧在女儿身上又一次重演。我们的碌碌,我们的匆匆,是否真的只是徒劳?低头看掌心交错的细碎纹路,心中泛升起一片茫然:我们一路前行,可是又有谁知道前方的路究竟通往哪里?
大老与二老都是茶峒的优秀青年,情深似海,却爱上了同一个女孩。湘西的柔水与净土滋养出的是两个坦荡的襟怀,爱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反目成仇,彼此鼓励,彼此谦让。二老的歌声美妙有如山间的竹雀,自他开口的一刻,大老已经预知属于自己的命运。同去的是两颗紧紧依偎的心,归来时一颗却已破碎。为了成全弟弟,大老决然出走。
两颗双子星,一颗在这头,一颗在那头。无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在岸上遥遥地观望。他一半的热情随着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内心的自责又将另一半隐去。在某个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离开,带着满心的伤痛去寻找自己的命途。
爷爷的死使翠翠孤独,孤独的这样彻底,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碧溪的渡船上只剩了一个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执着地守望……
故事写得这样淡远,骨子里却尽是悲凉。情到深处始为轻。原来离散可以这样迫近,原来一切曾经的拥有可以瞬间成空。时间的触角是那么的细而绵长,都以为我们是被时光照料的孩子呢,等待在远方的,却是不能回头的沧桑!然而,只要有希望,就总会有明天的曙光。任岁月流逝,细数度过的那些在回忆的凝眸里变得淡远而美丽的日子,生活也就这样继续下
去了。大仲马不是曾在《基督山伯爵》中如此作结:“请记住:等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