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专题复习与巩固训练
【要点整理】
知识点1:茎的结构
1.茎的形态
植物茎在形态上千差万别。植物的茎按形态可分为 、攀缘茎、 和缠绕茎四种类型;按其组成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茎的类型 特点 常见植物
直立茎 直立生长,自然界最常见的茎,一般都较硬 樟树、月季、玉米等
攀缘茎 借助茎或叶的变态结构,附着在其他物体上“上升” 黄瓜、丝瓜等
匍匐茎 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匍匐生长 甘薯、草莓等
缠绕茎 茎本身缠绕其他物体“上升” 牵牛花、菜豆、常春藤等
2.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如图)从外向内分为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木质部最硬;髓最软;树皮较软,能用手轻易剥下。
(1)树皮:可分为 和最外层的表皮。
①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
②韧皮部:由筛管、韧皮纤维和薄壁细胞等组成。茎里的 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连通,属于输导组织,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韧皮纤维属于机械组织,最大的特点是韧性强。
(2)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细胞只有2~3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 ,向内形成新的 ,使茎能逐渐增粗。
(3)木质部:由 和木纤维组成。
①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
②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4)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5)年轮
①概念:在一些植物的茎的横切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环。通常情况下,一年生成一轮,称为 。
②年轮的成因:年轮是一年内形成层活动强弱不同所造成的,与季节性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春季,水分、气温等环境条件较适宜,形成层活动较旺盛,此时形成的细胞体积较大,木质部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春材。入秋以后,气温较低,雨量减少,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此时形成的细胞小,木质部质地紧密,颜色较深,称为秋材。每年的春材和秋材共同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即年轮。
例1 下列有关木本植物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木质部、形成层和髓
B.木本植物茎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木质部和韧皮部
C.年轮是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D.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知识点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1.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 中,导管的细胞呈管状,上下连接,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中间的横壁也消失,形成了中空的长管。
2.运输途径: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的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通过根的皮层输送到达根的木质部,然后由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到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盐,有一部分留存在根内,绝大部分则要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各部分中去。一般情况下,无机盐进入根部导管后,在植物体的导管中,常常与水一起随着 自下而上地运输,直至到达叶等各个器官。
3.运输动力:根压、蒸腾拉力。
4.影响因素:土壤溶液浓度、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另外,在一定范围内,光照、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也会影响根部细胞的吸水能力。
例2 如图所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 )
A. 树皮 B. 木质部
C. 韧皮部 D. 形成层
知识点3:有机物的运输
1.有机物的来源: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植物体各器官、组织需要的有机物主要由叶片供应。
2.有机物的输送:主要是在韧皮部的 中进行。
3.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沿筛管 运输。
例3 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易错点拨】
易错点:不熟悉茎的结构和功能
例4 麻绳具有一定的韧性,牙签具有一定的硬度,各是哪种结构的作用( )
A.韧皮部和形成层 B.木质部和木纤维
C.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D.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巩固提升】
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 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2.把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上去的结构是( )
3.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
①根的导管 ②根毛细胞 ③茎、叶肉的导管 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 ⑤叶肉细胞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②④①③⑤
4.树洞画女孩王月绘树洞画轰动全国,央视称其“感动冬天”,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 全部韧皮部 B. 部分韧皮部 C. 全部木质部 D. 部分木质部
5.导管、筛管贯穿植物体,都起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在筛管中,沿“叶—茎—根”运输
B.在筛管中,沿“根—茎—叶”运输
C.在导管中,沿“叶—茎—根”运输
D.在导管中,沿“根—茎—叶”运输
6.杜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不少不法分子为了私利盗剥杜仲树皮,致使树木死亡。这是因为树皮中有输送有机物的( )
A. 筛管 B. 导管 C. 木质纤维 D. 韧皮纤维
7.甘薯中含较多糖分的原因是( )
A. 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
B. 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根
C. 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和导管运输到根
D. 甘薯根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自己制造了糖分
8.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
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9.小明为了探究叶片中的输导组织功能,把芹菜叶片浸在红墨水溶液中30分钟后,用眼睛仔细观察,发现呈红色部分的是 ( )
A. 只有叶的边缘 B. 整片叶片 C. 叶脉 D. 只有叶尖
10.较强壮枝条的树皮环割一圈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环割伤口的上方形成了环形瘤状物,如果枝条上的树叶生长基本正常,那么环形瘤状物的形成是因为( )
A. 筛管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 B. 导管由上而下输导水分
C. 筛管由下而上输导有机物 D. 导管由下而上输导水分
10.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 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11.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 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 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当细胞液的浓度 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 (填组别)。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专题复习与巩固训练 参考答案
【要点整理】
知识点1:直立茎 匍匐茎 韧皮部 筛管 韧皮部 木质部 导管 年轮 例1 A
知识点2:木质部 蒸腾作用 例2 B
知识点3:筛管 自上而下 例3 B
【易错点拨】
例4 D
【巩固提升】
1—5. CBDDD
6-10.AACCA
11. (1)作对照(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3)环割切口处
12.(1)根 大于 (2)第二组、第四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