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C.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③内的气体一定是CO2
2.某气体由H2、CO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将气体点燃后的产物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
A.一定有 CO,可能有H2 B.一定有CO、CO2
C.一定有 CO,可能有CO2 D.一定有H2、CO2
3.“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
C.可以利用燃烧铁丝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4.不属于空气的气体污染物的是( )
A.CO2 B.SO2 C.CO D.NO2
5.下列实验现象或从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立即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某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可以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6.如图是小科完成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添加试剂 C.制取并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7.下列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B.乙处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D.甲处发生的反应中,二氧化碳作氧化剂
9.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受热的方程式为:FeC2O4?2H2OFeO+CO↑+CO2↑+2H2O,通过如图装置验证该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为胆矾,可验证气体产物中的水蒸气
B.②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C.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D.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10.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C2O3的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B.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11.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H2+CuO Cu+H2O
C.2HgO2Hg+O2↑ D.2Mg+O2 2MgO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g
20
m
20
20
反应后物质/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3.硝酸铜[Cu(NO3)2]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N2 B.NO2 C.NH3 D.SO2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2
m
8
14
A.物质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12 g
D.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4:1
15. 某有机物1.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两种产物.将所得的产物全部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甲装置(吸收水分)和盛有足量石灰水的乙装置(吸收二氧化碳),经测定甲装置增重1.8g,乙装置增重2.2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该有机物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恒定律
16.工业生产合成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H2OCO+3H2,其中x为( )
A.CH4 B.H2CO3 C.CO2 D.CH4O
17.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所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3]是叶肉
B.图中[1]是上表皮
C.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D.[4]气孔的唯一作用是作为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18.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傍晚移栽植物,可以提高成活率
C.光照越强,植物的蒸腾作用越旺盛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主要分布在上表皮
19.如图中的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其中a、b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c、d可通过叶柄进出叶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黑夜里,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d表示二氧化碳
B.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d通过筛管运输
C.在光照下,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c和d都表示水
D.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20.雾霾已成为我国城市标志性难题,许多城市空气中的PM2.5含量都严重超标,危害人类健康。PM2.5颗粒进入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气管、肺泡、支气管 B.气管、支气管、肺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肺泡、支气管、气管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34分)
21.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某种烟花爆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硝酸钾、硫磺、炭粉、镁粉等。
(1)燃放爆竹时,硫粉燃烧会产生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燃放爆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写出1条即可)。
22.气体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核心之一。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标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作为收集装置。
(4)F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
2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通过 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 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6H2═X+4H2O 则X的化学式为 ,判断的依据是 .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清洁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24.实验室里常用 和 制取二氧化碳,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收集CO2 的方法是 排空气法(填“向上”或“向下”),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检验CO2的方法是 .
25.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
①蔗糖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原子个数:氢原子个数= ,0.5mol蔗糖中约含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个碳原子.
②蔗糖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 .得出该结论,运用了 定律,说明化学变化中 (选填“原子”或“分子”)是不变的.
26.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 。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 ] 进入叶片内。
27.从光合作用的实质上说,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过程,把简单的 ,制造成复杂的 并且释放出 ;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过程,在物质转化的同时,把 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5分)
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与氧气有关的一系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乙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 。
(3)丙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
(二)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如图2是某同学为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含量高设计的实验,我认为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如果不能请说明改进措施 (如果能则该问题不必回答)
2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2)请写出装置A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
(4)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若用F收集CO2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30.图一和图二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写出转化2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2)在图二中,转化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则转化1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其中Y为有机物,其化学式用C6H12O6表示) .
(3)上述两个转化1的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1分)
31.某石灰厂需要测定产品生石灰中杂质(杂质只含CaCO3)的质量分数。小刚进行了如图实验。请计算:
(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假设气体全部逸出,不考虑水蒸气的影响);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2.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6g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2g溶液.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A。 2.A。 3.A。 4.A。5.D。
6.D。 7.D 8.D。 9.B 10.B。
11.D。 12.D。 13.B.14.D.15.C。
16.A. 17.D。 18.D。 19.B。20.B
二.填空题(共7小题)
21.(1)S+O2SO2 (2)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22.(1)酒精灯;集气瓶;(2)B;2H2O22H2O+O2↑;
(3)D;(4)b。
23.(1)光合,呼吸;(2)C2H4,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和质量不变);(3)①③.
24.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CaCO3 +2HCl═CaCl2+H2O+CO2↑;向上;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则说明该气体是CO2.
25.①3;6:11;3.612×1024;②二氧化碳;质量守恒;原子.
26.(1)③;叶脉;
(2)二氧化碳;④;气孔。
27.无机物;有机物;氧气;光能;化学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8.(一)(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没有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不能,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的氧气体积被二氧化碳补充,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二)不能;增加一个完全相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作对比实验。
29.(1)酒精灯,长颈漏斗;(2)2KMnO4K2MnO4+MnO2+O2↑;c;(3)可以控制反应即开即停;(4)A;防止CO2溶于水;无.
30.H2CO3=CO2↑+H2O;6CO2+6H2O C6H12O6+6O2 化学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四.计算题(共2小题)
31.(1)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500g+100g﹣609.78g=0.22g,
(2)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22g
x=0.5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
32.①4.4.
(2)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x=10.6g,y=11.7g,
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5.6g﹣10.6g=5.0g,
所得溶液中溶质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5.0g=16.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