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光合作用》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光合作用》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第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26 16: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光合作用》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第2课时)
【知识梳理】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只在含     中进行 在所有    中进行
条件 在    进行     能进行
过程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    吸收   ,放出二氧化碳
结果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  ,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     的能量。因此,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    。光合作用对原料的吸收利用和产物的输导,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所以,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知识广场】
光合作用与合理密植
常言道:“稀稀朗朗,浪费土壤;合理密植,多打粮食。”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例如,要想让作物茁壮成长,就必须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如果种植过稀,会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造成浪费,这样,即使每株结的穗子大,也会因为每亩穗数少而不会有较高的产量;如果种植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虽然每亩穗数增加,但由于穗子小、空秆多,产量也不会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合理密植,保持株距、行距、促进通风和充分利用阳光、土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
【精选例析】
【例1】图甲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3.6-4甲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乙所示。
(1)图3.6-4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
A.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将图3.6-4甲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3.6-4乙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________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变量为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是排除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CO2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3)叶绿素易溶于酒精,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黄白色;由于B时刻叶片内没有叶绿素,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例2】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1)曲线ab段表明 。
(2)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 ℃左右。
(3)当温度在35 ℃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 毫克。
(4)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 (1)图中ab段表明了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
(2)要使有机物积累最多,温度最好控制在20 ℃左右。
(3)当温度在35 ℃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
(4)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可在晚上降低温度。
【重点归纳】
1.白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只是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晚上(无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2.运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巩固提升】
1. 1991年,美国的科学家建起了一个研究地球现象的巨大模型—生物圈2号,该模型与外界完全隔离,有8名科学家生活在里面,并在其中引入了3800个物种,其中有相当大数量的绿色植物,引入绿色植物的主要目的是( )
A.抵挡太阳的照射,用以遮阴
B.改善生物圈2号的风景,消除研究人员的寂寞
D.为生物圈2号中的人和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C.腐烂后变成石油和煤提供能量
2. 植物既要进行光合作用,又要进行呼吸作用,对于这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呼吸作用消耗能量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任何时候都在不断地进行着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制造有机物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 如图是关于绿色植物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B.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 会变浑浊
C.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黑色塑料袋可以用无色塑料袋代替
D.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4.新疆生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致使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下列推理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新疆 某地
白天平均温度/℃ 34 34
夜间平均温度/℃ 13 23
①新疆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某地夜间的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 ②新疆产的甜瓜含糖量高,因此更甜 
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间都能进行 ④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 ③④②①    B. ③①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5.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 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 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6.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 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④形成高温环境 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7.科学家萨克斯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未遮光部分的叶片变为深蓝色,而遮光部分的叶片不变蓝。对这一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B.该实验可以证明光是绿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C.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其中原有的淀粉
D.在萨克斯的实验中变量不是单一的,所以没有形成对照
8.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9.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 中。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10.某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
(1)实验中,叶在29 ℃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毫克。
(2)图乙是29 ℃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                 。
(3)若温度由29 ℃改为27 ℃,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方。
11.如图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定的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
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C.从曲线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D.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12. 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 。
(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当光照强度为V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强度 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
(4)观察发现,甲植物较高,乙植物较矮,现将甲、乙两种植物混合种植在同一地块上,可以有效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这种种植方式是在模仿生物群落的 。
13.如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保持CO2含量一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玻璃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 处;试管内体积发生变化的气体是 。
(2)若此时图甲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毫升。
(3)为防止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
第6节《光合作用》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第2课时)
【知识梳理】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条件 在光照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过程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结果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产物  有机物中的能量   基础  输导,
【例1】 (1)B (2)大于 (3)黄白 不能
【例2】 (1)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积累有机物。
(2) 20℃左右。(3)是0毫克。
(4)晚上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巩固提升】
1-5. CDCCB
6-8. DDA
9.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
10.(1) 9毫克。
(2) 29_℃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上方。
【解析】 (1)据图可知,在29 ℃时,暗处理后有机物减少量为3毫克,即为该叶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由于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且有机物比暗处理前增加了3毫克,可见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为(3+3+3)毫克=9毫克。(2)b点表示在29 ℃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相等。(3)a点相当于暗处理时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由图甲可知,27 ℃时叶释放的CO2量比29 ℃时少,因此改为27 ℃时,图乙中相应的点在原位置的上方。
11. C
12. (1)乙 (2)16 2 大于V (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4)垂直结构
13.(1)左侧处;氧气。(2) 200毫升。
(3)将新鲜绿叶改为经消毒的落叶。
【解析】 (1)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导致甲中氧气量减少,因此液滴左移。试管内气体发生变化是叶片呼吸作用消耗的O2大于光合作用释放的O2。(2)1小时光合作用氧气的产生量为总光合作用产生量,等于净光合作用产生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之和,即200毫升。(3)根据设计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对照组应为死亡的叶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