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1 09: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短文两篇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时间 班级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背诵记住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背诵、翻译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文学常识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在城东买地养家。 《 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此时)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忠公”。本文写于1083年,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他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温故知新:
本文作者( ),字( )号( ),谥号( ),( )朝著名的( )家、( )家。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的词风。我们还学过他的:《 》《 》。(请同学起来背诵) 请写出唐宋八大家中其他五人:
注音:未寝 ( ) 藻荇 ( ) 竹柏 ( )
自主学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翻译句子。
欣然起行: 遂至承天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月色入户
解衣欲睡 盖竹柏影也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2、小组内检查背诵情况、翻译一遍。
合作探究: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诗人的心情。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了庭中月色,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认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怎样理解“闲人”二字?
走进苏轼:
诗词欣赏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