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件(5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件(5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2 21: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课文学习重点  ①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道理。
  ②了解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③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原籍江苏兴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至苏州。二十九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为避祸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水浒传》书成后,民间广为传阅。朱元璋看到此书后很生气,很快施耐庵被捉,关进刑部天牢。后来在刘基的帮助下,托病就医被释放,由其弟子罗贯中接到淮安暂住养病,并继续整理《水浒传》。不久施耐庵去世,遗体安葬在淮安,后迁移到兴化白驹场施家桥。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抗日民主政权将施耐庵墓整修交立碑保护至今。施耐庵生平作品介绍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创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的情节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课文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
第二部分(2-6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
第三部分(7-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高潮和结局)分析课文情节及人物性格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发展的?沧州遇旧密谋加害买刀寻仇草场交接出门沽酒雪夜复仇序幕沧州遇旧知 分析: 林冲含冤受屈刺配沧州,邂逅故旧李小二,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明确:林冲发配沧州,被派去看管天王堂,一日“闲走间”邂逅曾受他救济过的李小二。李小二遇见林冲,喜出望外,欲报当年救助之恩。这反映出林冲同情下层人民,能为人解忧排难,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同时为下文作铺垫。
林冲性格是怎样变化发展的?提问: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思考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性格特点:忍辱求安、不思反抗
性格软弱、善良厚道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开端 分析: 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从故事情节上看处于哪个部分? 明确: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尽管林冲并无反抗复仇之意,但高俅父子未死杀人夺妻之心。随着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进入李小二开设的酒店,矛盾斗争又起,“风雪山神庙”的故事便开场。
发展一买刀寻仇人林冲性格是怎样变化发展的?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思考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性格特点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发展二接管草料场林冲性格是怎样变化发展的?提示:当林冲知道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这时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思考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性格特点: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性格特点:谨小慎微,唯恐出事高潮*结局火烧草料场 风雪山神庙“泼贼哪里去!” “奸贼!你待哪里去!”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性格特点: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这一行动标志林冲性格的彻底转变。至此,空有一身本领而受制于小人的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终于站起来反抗,杀贼报仇,成为威风凛凛的英雄好汉。他“提了枪”,“投东去”,坚定地走上一条崭新的路——农民革命的道路。故事情节在达到高潮后到此结束。情
节性
格巧遇李小二
(序幕)接管草料场
(发展)山神庙复仇
(高潮和结局)逆来顺受
有正义感初步反抗
并不坚决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奋起反抗密谋加害
(开端)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回顾小结环境遇旧密谋落入陷阱实施陷害杀贼报仇走向灭亡官逼民反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分析  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象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的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这样性格软弱的人也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凶恶残酷。
  林冲上梁山,关键是“逼”,官逼民反分析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方法。细节描写虽然“细小”,但在文学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及作用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对人物的言行举止,
心理活动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
的描写的一种手法.试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谈谈它们的作用。参考: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环境描写及作用分析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直接描写林冲初到草料场。纷纷扬扬、卷、一天林冲出门沽酒。那雪正下得紧。侧面描写林冲看住处草屋。四下里崩坏了、摇振林冲回到草料场。已被雪压倒、被雪水浸灭人
物林冲的感觉。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林冲出门。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林冲回来。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的奔到林冲到山神庙。先取下毡笠子……早有五分湿了沽酒返回时。到晚越下得紧了。手刃仇敌。 大雪铺地,火光冲天(1)直接描写风雪
有三处: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起到怎样的作用?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推动情节发展。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渲染出悲壮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例如:
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风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3)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逼上梁山”的六大类型
1、被逼无奈。这种类型以林冲最为典型。林冲开始并没有想抛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头衔,他最后走上梁山是被逼无奈的。金圣叹说林冲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忍、狠”,他忍得可怕,狠得也可怕。对高衙内夺妻之恨,忍;对冤判发配,忍;对董、薛谋害,忍。须知这是一般人决不能忍的。直到火烧草料场,林冲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一狠不可收,连杀三人投奔梁山。林冲上山后对王伦也是忍,后来晁盖他们上了山,王伦还是百般刁难,林冲忍无可忍,发狠杀了王伦。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武松,武松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杀了潘金莲,他还到衙门自首,后官府受贿加害于他,武松被逼上了梁山。 延伸拓展 2、主动选择。这里包括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阮氏三雄等。他们设计劫取了当朝蔡太师的生辰纲,犯下弥天大罪,只好选择上梁山。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李逵、宋江等。
 3、绿林求生。自己犯了事,到梁山落草以求生。《水浒传》第40回劫法场以后的一批人,他们无法在社会生存下去了,只好上梁山。属于这种这种类型的还有杨雄、石秀、孙新、顾大嫂等。
 4、形势所迫。原来是朝廷的将官,奉命攻打梁山结果战败,难以交代而归顺梁山。《水浒传》第40回以后的花荣、秦明等,他们所以失败也是朝廷的黑暗、腐败造成的,再加上梁山好汉的计谋武艺,还有宋江的以礼相待等。
 5、被骗上山。在《水浒传》的第56回徐宁上山,第61回卢俊义上山都是被骗上梁山的。水泊梁山需要谁,好汉们就设计赚谁。  6、等待招安。比较典型的是宋江。宋江既是江湖义士,又是胸怀忠义的小吏。《水浒传》第40回以后,水泊梁山才发展壮大起来,后来这位义军领袖,把这支强大的队伍带向了朝廷,最后全部毁灭。明朝李贽说宋江走招安的路,是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描写“逼上梁山”的艺术手法。
 1、以纪传体手法写。如小说中林冲这个人物在《水浒传》前10回构成了林冲的传记经历,还有武松的写法,这是受史书的影响。
 2、用串引法写。由一个主要人物串联若干人和事,如宋江上梁山。第40回劫法场以后梁山上不少人物被串联起来,由李逵引出来杨雄、石秀。
 3、用转变法写。由攻打梁山的将官转变为梁山的好汉。这里突出了宋江在道义上的感召力,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让人出乎意料,这些将官不是投降而是归附梁山。 课后练习 写一篇赏析文章,参考题目:
  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②“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③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④比较《祝福》中的雪景描写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景描写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