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 曾有一英国女士打电话给钱钟书,说看了《围城》后非常想见作者。钱先生在电话里委婉地打了一个比方: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还觉得味道不错的话,那又何必要见这个下蛋的母鸡呢?“围城”名称的由来
“婚姻好比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人生、事业大抵如此。”谈中国诗钱钟书 钱钟书字默存,著名学者、作家。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研读英国文学,后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越成绩。作者简介长篇小说 《围城》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 《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为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是一部具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的比较上辨析、阐发。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并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2、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本文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3、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生发对我国优秀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回肠荡气: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尖刻斩截: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
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
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补充注释笼统lǒng 精髓suǐ 梵文fàn
轻鸢yuān 蹙cù颦pín 撩人liáo
慨kǎi叹 饶恕shù 叫嚣xiāo 轻鸢剪掠qīng yuān jǐan lüè:字面意义: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轻鸢:鸢,指一种鹰科鸟类。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因此,古时候纸制风筝称作纸鸢。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6)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7)阅读文章,思考问题: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比较文学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2—7)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中国诗有哪些特点?请用整齐的句式概括。①中国诗是早熟的;
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
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
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⑤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2)篇幅简短,意味悠远(3)富于暗示,引人遥思(4)笔力轻淡,词气安和(5)多社交诗,少宗教诗(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中国诗的特点:(1)成熟很早,没有史诗(发展)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的”成分。文章思路中国诗根本立场:比较文学(1)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2)具体特点(3—7)结论: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诗的国别诗歌
的特点短长一蹴而至崇高境界,但是缺少变化,逐渐衰落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
后有抒情诗笔力轻淡
词气安和笔力浓重诗句多直抒胸臆中外诗歌对比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
诗句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钱氏语言欣赏 钱氏文章喜用比喻而幽默睿智,试分析文中比喻句的含义。《谈中国诗》中的妙喻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中国诗的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得太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作者借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很高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意思是指形式与内容应该完美结合:诗体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格律制约着内容框架的同时,内容的需要也影响着格律的界定,格律和内容是互相影响的。 谈诗体、诗心互相制约的关系是“雅”事,鞋和脚却是“俗”物,“雅”事居然凭“俗”物说明白了。选择本文充满幽默智慧的佳句,品读交流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1.如何理解?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2.如何理解? 本句隐讽那些不懂西方文化却装懂的人。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3.如何理解?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4.如何理解?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钱先生文章中的妙喻 单眼皮呢,确实是极大的缺陷,内心的丰富没有充分流露的工具,宛如大陆国没有海港,物产不易出口。 (小说《猫》)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就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与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小说《围城》) 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
(《一个偏见》)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小说《围城》)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小说《围城》)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写在人生边上·吃饭》) 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又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小说《围城》)
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小说《围城》)钱先生文章中的妙语钱钟书经典语录1、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2、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3、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4、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5、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6、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爱情诗,试比较它们的异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赏析 夜雨寄北这是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赏析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比较二者异同名称内容篇幅语言内容意境夜雨寄北世界上最远
的距离短小较长含蓄直露
胸臆表达对爱人的思念而不能相聚的悲伤凄婉课后作业: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