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滕王阁序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奉宣室以何年
C.抚凌云而自惜 D.爽籁发而清风生
解析:A项,“销”通“消”。
答案: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国破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谏太宗十思疏》
解析:A项,旧,与“新”相对;B项,名望,声望/指望;C项,才华出众的/盛大的;D项,书、撰写/一种文体。2-1-c-n-j-y
答案:A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项,都是介词,在;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却/副词,尚且;C项,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D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赖君子见机 机:机会
B.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甫:刚、顿时
C.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D.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扑:满
解析:“机”意思是“预兆”。
答案:A
5.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均为宾语前置;B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C项均为被动句;D项第一个是判断句,第二个是省略句,应为“渔舟唱于晚”。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俨骖于上路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解析:C项休假:假日休息。A项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B项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D项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2·1·c·n·j·y
答案:C
7.典故中与诗文所涉及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气凌彭泽之樽——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B.奉宣室以何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C.光照临川之笔——此一生得意,唯在临川四梦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临川之笔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C项所指是汤显祖。
答案:C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www-2-1-cnjy-com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枕:相接
B.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懿:美好的
C.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渚:水中小洲
D.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解析:枕:倚、据。
答案:A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纤歌凝而白云遏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句“而”表并列,②句“而”表承接;③句“且”是“反而、却”的意思;④句“且”是“将要”的意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10.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生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深秋的暮色之美。【版权所有:21教育】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解析:虚实结合。
答案:D
11.翻译下列句子。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积水已经消尽,蓄积的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3)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纡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
(4)渔夫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21教育网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
B.识盈虚之有数 数:个数
C.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解析:B项,数:定数。
答案:B
13.下列对文中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解析:B项,“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错。
答案: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为不得志的人悲伤?如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出游在外的人。
(2)年纪老迈(情怀)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语言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②不坠(抛弃)青云之志
③北海虽赊(远),扶摇(猛烈的旋风)可接
④东隅(日出的地方)已逝,桑榆(日落的地方)非晚
⑤无路请缨(借指投军报国),等终军之弱冠(指三十岁)
⑥他日趋庭,叨(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陪鲤对
⑦今兹捧袂(衣领),喜托龙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⑦
解析:⑤中“弱冠”是二十岁,⑦中“袂”为“衣袖”。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故”均有“旧”的意思。A项“属”意思分别是属于,是/读“zhǔ”,连缀,写。B项“引”的意思分别是连接/序。C项“穷”意思分别是极尽/困窘。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式英语不符合英语语言的语法规则,违背英语语言的语用习惯和语义逻辑,因此会影响汉语的信息传递效果,有时还会让人不知所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这样,从小我就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后来的写作做了铺垫,每当提笔写文章的时候,不敢说倚马可待,总感觉还是有东西可写的。
③在江夏区流芳街,一辆面包车欲从一段隆起的土堆上强行通过,结果面包车卡在土堆中,进退维谷,后在几位热心人的帮助下才脱离困境。
④我国基础研究领域要想取得更多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必须从认识和心态上做出改变,避免急功近利,多一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21·世纪*教育网
⑤面对网络化潮流冲击,如何帮助学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外部世界正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成为教师与学校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教育任务。
⑥针对朝鲜近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活动,韩国总统文在寅加快部署“萨德”剩余装备的不明智反应,无异于推波助澜,加剧半岛紧张局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语言紊乱或空洞,特指说话人一方。这句是批评一些人在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时,多是直接的字面翻译,让人难以明白,使用错误。②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使用正确。③进退维谷,形容人处境艰难,进退两难,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包车卡在土堆中,难以动弹,使用错误。④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使用正确。⑤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这句话形容的是外部世界,使用错误。⑥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属贬义词,使用正确。因此①③⑤使用不正确。21*cnjy*com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市民们要注意防御局地雷电以及短时大风等导致的厂房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树木倒塌等灾害。
B.21日,18名中国航天员和欧洲航天员在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任务。
C.如何让阅读更好地走进人们,是推动全面阅读必须回答好的重要课题,杭州市彩虹地铁专列作了有益探索。
D.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华侨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鼓浪屿碰撞融合,繁荣的“国际社区”便应运而生。【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A项,搭配不当,“树木”和“倒塌”搭配不当。B项,表意不明,“18名”这个数量短语修饰的中心词是中国航天员还是中国与欧洲的航天员,没有表述清楚,建议改为“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C项,成分残缺,可在“人们”后加上“的生活”,或将“走进”改为“走近”;搭配不当,“回答……课题”改为“研究……课题”。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家尊将于明日在富兴酒店大厅举行七十大寿的祝寿活动,特嘱咐我邀请您如果时间方便,还请光临参加此次活动。
C.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D.与第一部的让观众意犹未尽相比,两年后的《战狼2》诚意满满,票房爆炸剑指60亿,吴京也因此一战封神,堪称狗尾续貂之作。21cnjy.com
解析:A项中“于百忙之中”为敬辞;C项中“鼎力相助”为敬辞;D项中“狗尾续貂”意为“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明显不符合语境。
答案:B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车内发生火情时,如何及时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________________,成为产业界日渐重视的问题。上海化工研究院科研人员研制的无卤阻燃剂产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无卤阻燃剂材料在燃烧时会形成一个泡沫状的碳层,从而阻止火和氧气的接触,________________。该材料在燃烧时发烟量少,也不产生有毒和腐蚀性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空,车内救火主要是帮助乘客逃生,上句写“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下句就应接“让乘客争取逃生时间”之类语句;第二空,上句写新型阻燃材料可阻止和氧气的接触,下文则可接“遏止火势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类语句;第三空,上文写新材料燃烧时烟少、不产生有害气体,下文就应接“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小”之类语句。
答案:给乘客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 有效减缓火灾蔓延,减少伤亡损失 对人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很小
7.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扩展成100余字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沉沉的夕阳牵坠着身边的云彩,编织出一天的似锦的霞。那明静的秋水被霞光映红,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天。那成群的铁黑的野鸭这时也拍打着羽翼,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水面,飞向西落的红日,渐渐地变小了,在水天交融处留下了一行书写在天边的省略号。
[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2)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3)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文苑上》卷一百九十,有改动)
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文艺上》卷二百一)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B.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D.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解析:“先器识而后文艺”是并列结构,不必断开;另外,“令长”是一个词,指的是长官之首,“馀”通“余”,意思是其他几个人。21·cn·jy·com
答案:D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六岁解属文”中“属文”的“属”有“连缀”之意,在这应是“写”的意思。
B.“坐勃故左迁交趾令”中“坐”有“因为……被贬”的意思。
C.“勃往省”中“省”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D.“起更衣”中“更衣”指更换衣服,也常用来指宴会时离席,用更换衣服做借口。
解析:“更衣”古时指大、小便的婉辞,即上厕所。
答案:D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勔、勮的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一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途中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解析:王勃写《檄英王鸡》一文是“戏为”,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王府。
答案:B
1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构”,设计陷害。“渐”,征兆、苗头。)
(2)(小吏看后)多次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请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再”,多次。“乃”,于是,就。“瞿然”,惊惶急视的样子。)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宝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一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漏,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揭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的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他坠水而亡,时年二十八岁。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主管测算,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的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
父亲王福畤因这件事而被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上厕所离开,只是派遣小吏让他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多次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请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面,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