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2.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8 21:4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动物,观察、记录和认识身边的真实动物,了解校园环境中生活着的动物,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科书第26页,聚焦以“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将观察的视野从整个动物界缩小到身边的动物世界,而“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进一步将观察的范围聚集到校园,引导学生转向对校园动物的观察与探索。 教科书第26、27页的动物有蜜蜂、麻雀、蝴蝶、蜗牛、蚯蚓、西瓜虫、蚂蚁,都是校园中比较常见的动物。这些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形形色色的动物,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也暗示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同时提示学生可以在天空中、大树上、草丛和花朵中甚至泥土里寻找动物。 教科书第27页的探索部分,提示学生带上工具到校园里去寻找小动物。教科书出示了棉签、放大镜、笔、记录夹四种工具。棉签需每人一份,放大镜每小组一个,记录夹可直接用活动手册代替。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寻访、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可以用棉签轻轻拨动草丛泥土寻找小动物,目的是不伤害动物,也渗透不直接用手抓小动物的安全教育。学生带着学生活动手册,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本课的寻访需要学生观察细微特征的地方较少,因此,放大镜可以在学生寻访一段时间后再分发给各小组。给得太早,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寻访的效果。 教科书第28、29页,是学生在校园里寻找、观察小动物并记录的场景。教科书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中进行实地考察。为了让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寻访和观察,教师应对观察要求、观察方法予以指导。当一年级学生到达室外时,往往会将教师在教室里提示的任务、要求和方法忘在脑后,为此需要教师先把学生带到寻访区域,现场演示寻找、观察的顺序和方法。观察方法包含“怎么观察”和“观察什么”,图中的老师说“观察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情况”,一个女生说“数数动物有多少,看看它们在干什么”,这些都是提示学生要 “观察什么”。教科书图中的另一个女生说“我想仔细地观察一种小动物”,是告诉学生可以细致地观察一种动物,“记下它们生活的地方”是指向动物与环境的联系。 教科书第29页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要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动物,这是本课和整个动物单元学习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强调最有利于自然状态观察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教科书第30页,提示在寻访校园动物后在全班范围内研讨“我们找到了哪些动物?在哪儿发现的?它们在做什么?”。教师要组织学生依据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录,整理、描述寻找、观察到的动物数量、名称、特征、活动地点及活动内容。教科书中的“校园里的动物(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实际填写。 教科书第31页,提示学生“把我们发现的动物画下来,尽可能与我们看到的一样”。记录是整个寻访、观察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提示学生尽量在寻访与观察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发现用简图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简图记录可以促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由于动物是动的,学生有可能来不及记录完整。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先画下主要特征,还可以借助拼音或文字辅助记录。这个活动要在学生寻找动物之前进行落实。 教科书第31页的第二个研讨问题是“关于这些动物,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在寻访小动物后会产生后续研究的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教师还可以选择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再观察,引导孩子继续研究动物。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从小就对身边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在成长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观察,但是这些在无目的、随意的观察中获得的认识比较有限,有些认识甚至是不科学的。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考察活动,给予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本课教师将带领学生学习使用科学的方法,借助一定的工具,探索校园里生活着的那些动物,包括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的身体和运动情况,以及它们在干什么。在观察中,学生将掌握一些寻找小动物的简单方法,学习用简图记录下这些动物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自己的记录水平,养成记录的习惯,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 能用示意图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 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在观察过程中,能保护身边的动物,不伤害动植物,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到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教学难点: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放大镜每组1个,棉签每人一根 2.教师准备:课件,寻访场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6分钟) 1.简单回顾一上1-6《校园里的植物》的学习经历。 2.引出课题一下2-2《校园里的动物》,提问: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3.猜测课件图片上的动物会不会是校园里的动物,学生用对或错的手势来判断,有争议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不去作评价。 二、活动准备(预设10分钟)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出答案。 (1)到哪些地方找动物?(天空、大树、草丛、花朵、墙壁、泥土……) (2)需要带上哪些物品?(棉签、放大镜、活动手册、笔……) (3)怎样统计记录动物?(图文记录,《活动手册》第9页) 2.重点讲解《活动手册》第9页的使用方法 (1)找到动物画下来,尽可能画像一点。(画法可参考《科学》第31页) (2)统计动物的数量。 3.师生进一步讨论注意事项,比如要注意安全,保护好植物和动物,正确使用工具,及时进行记录等。 三、实践观察(预设15分钟) 1.带领学生到指定区域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 (1)安静地站在草地或花坛边 (2)示范:先看空中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再看草丛和树上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最后蹲下来观察草地或花坛,记录下来。 2.小组分散活动。轻轻地走进草丛,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悄悄地靠近小动物,观察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记录下来。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分享学生的发现。 四、交流分享(预设9分钟)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展示学生的记录单,让学生介绍观察到的动物。 2.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总结完成校园里的动物(班级记录表)。 3.提问:关于动物,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动物 眼睛看、耳朵听、用棉签拨、用放大镜观察…… 蚂蚁??????????草地上、树上21世纪教育网
蜗牛??????????草丛里、枯叶堆
西瓜虫????????枯叶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