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的第3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由于是观察一种动物,可选用动物很多。如螺蛳,蚂蚁,青蛙,甲虫等,可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容易找到的动物。这里我选择了附近容易找到的蜗牛进行观察,是因为蜗牛行动缓慢便于观察,同时也便于第4课教学的继续开展。课文的素材也是选择了蜗牛的插图,并标注了蜗牛身上有哪些结构。介绍了如何开展观察蜗牛的反应和观察蜗牛的爬行。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方面也参照了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是认识蜗牛的身体特征。第二部分内容是观察蜗牛的行为特征。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动物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能描述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知道能利用一些简单工具去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尽管获得的知识有些零散,但也为下一课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观察活动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这里要提供一些小观察瓶,小棒等工具,提供科学词汇,并提示观察顺序,先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再观察蜗牛的运动。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观察过程,从而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与运动、活动相适应,初步感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另外一年级学生有比较喜欢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在生活中也有相关的经历,这节课的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给予适当的评价与鼓励。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自主创新的教学理念,构建“知识概念+实践+实例+反馈+评价”的动物学教学模式。教学中引入观察一种动物蜗牛,指导学生用剪纸的方法认识蜗牛的身体可以分部,找出各分部有哪些结构,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蜗牛的形态和行动,再引导他们描述出来。感知蜗牛的身体结构与运动、活动相适应,初步感知实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描述过程中插入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的互动评价。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概念目标: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触碰产生反应。知道蜗牛能利用腹足进行爬行,运动缓慢等。2、科学探究目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尝试用科学词 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蜗牛表现出探究的兴趣。能倾听同学有关蜗牛的发现,能分享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触碰产生反应。知道蜗牛能利用腹足进行爬行,运动缓慢等。难点: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能描述观察到的蜗牛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蜗牛相关图片、视频。小组活动准备:2——3只蜗牛、观察瓶、棉签、记录纸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概念(吸引)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朋友和大家一齐上课,请听“猜猜我是谁。”2、出示贴图(蜗牛),并板书:今天我们就观察这个朋友——蜗牛。3、提出问题: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征?4、出示任务:蜗牛的外形特征有许多,怎样才能记得住?我们可以尝试把它进行分部?1、学生猜出是蜗牛。2、学生通过看图片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3、学生通过认真倾听,明确任务要求音频、图片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出示课题:观察一种动 物——蜗牛。给出把蜗牛分部的任务,明确分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住蜗牛的外形特征。实践(探究)1、出示材料:蜗牛的纸质模型,剪刀。2、提出操作要求:用剪刀剪下模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有哪些特征?3、提出注意事项: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4、分两人一个小组合1、学生认真倾听操作的要求。2、小组合作用剪刀把模型进行分部,并讨论各部分有哪些结构。3、展示自己组的分法,并说出各 在任务完成后,学生愿意对自己或别人的想法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建 议。通过动手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腹部:壳、腹足等尾部做一做、想一想:用剪刀剪下模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有哪些特征?第(?????????)组观察记录:把你观察到的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