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9 06: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它们去哪里了》 【学情分析】 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对液体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孩子的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把这种现象称为“溶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知道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述。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颗粒。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3.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 2.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溶解前、中、后物体和水的变化。 【教书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3个搅拌棒、3个小勺、食盐、红糖、小石子、毛巾、学生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3分): 1.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生:水的特征是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的液体。(表扬) 2.实验导入。 师: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熟悉的好朋友水精灵,让她给我们打个招呼吧! (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见到你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水精灵.在上课前,我要和你们做一个小实验,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板蓝根颗粒 师:这是我们常见的板蓝根,把它放入水中,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板蓝根颗粒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生:水变黄色了,板蓝根颗粒消失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 师:观察的很仔细,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 板蓝根颗粒不见了,它们去哪里了,它们是不是溶化在水中了??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第六课《它们去哪里了》(板书) 二、聚焦问题 师:为了解决板蓝根颗粒去哪里了,让好朋友水精灵来帮助我们吧! (太神奇了,刚刚加入水中的板蓝根去哪里了,它们消失了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带来了3个小伙伴,它们是盐,红糖和小石子,就让我们来帮助你们吧)?? 师:同学们对盐、红糖和小石子都不陌生吧!(板书)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盐,红糖和小石子这三种材料,我们应该怎么观察它们,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观察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生:用眼睛看,放大镜,鼻子扇闻,手去摸 注意:用放大镜观察时,不要把眼睛放在放大镜上,要离一定的距离观察。 师:说的很好,同学注意一点在科学实验课上,不能尝材料,知道了吗? 生:知道 师:在认真观察前,水精灵有几点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听。 (观察前,我有几点温馨提示: 1.做实验时,用手摸完盐后,要及时把手擦干净,再摸红糖,再擦干净后,再摸小石子。 2.听到一段音乐后,就要马上整理实验材料,停止实验,坐姿端正面向老师。) 师:我们开始实验吧 (实验停止,坐姿立端正,面向老师) 小组成员观察,交流汇报 师:哪个实验小姐交流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我们实验小组观察到盐是白色,形状是小颗粒,摸起来有些粗糙,闻起来有点咸咸的。 红糖的颜色是红色,形状也是颗粒,摸起来有些粗糙,闻起来甜甜的。 小石子的颜色是黑色,形状多样,颗粒大,摸起来光滑,硬。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详细,观察的很认真,让我们给他们爱的鼓励 生:(棒棒棒,你真棒,向你学习我也棒) 三、探索 师:要想把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老师为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小勺,搅拌棒,(什么是搅拌棒)你们打算怎么做? 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为我们示范一下 生:用小勺取盐,用搅拌棒搅拌 师:用小勺取多少,怎样搅拌(教师指导) 师:还有很重要的几点,让水精灵来告诉我们吧!?小朋友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用小勺取物质放入水中,静静观察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 2、再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水和物质充分混合 3、观察,对比3种物质,盐,红糖和小石子的变化情况 ) 开始实验 实验结束 四、研讨 师: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第一小组的同学非常勇敢,说一说你观察的现象。 生:盐加在水中不见了,化了,水没有变色。红糖放入水中不见了,水变红棕色。 小石子加入水中没有发生变化 师:观察的认真细致,老师为你们点赞,同学们能不能把我们观察的现象画在记录单上? 师:小点代表盐、红糖、小石子的颗粒大小,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记录单上画一画观察到的现象。 我请4位勇敢的小朋友上来在黑板上做 师:你们仔细看一看做的对吗??生:全对,我们和他的一样 师:大家都发现盐,红糖不见了,小石子没有变化,那盐、红糖真的“消失"了吗??生:不是,我们生活中喝到的糖水是甜的,妈妈做的汤了加了盐,是咸的。它们溶化在水中了。 师:在科学上我们把盐、红糖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你们真聪明,像盐,糖能够消失在水中的现象,科学上叫溶解,它们并不是真正地消失了,只是溶解在水中了。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 五、拓展 师:把盐、红糖加入水中,颗粒消失不见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而小石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同学们,学习了新知识,考一考你们,刚刚做实验的板蓝根颗粒去哪里了? 生:溶解在水中了 师:那生活中我们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溶解在水中?想一想 生:奶粉、感冒冲剂、加啡、果汁、奶茶、洗衣粉等 师: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家庭小实验。 把一勺食用油加入水中,观察一下,出现了什么现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小实验吧! 生:好 (小朋友们,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你们要爱护我哦。)?? 师:生活中离不开水,水对我们非常重要,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节约用水的? 生:洗菜水浇花,拖地,冲马桶。 师:我们也要洗完脸关水龙头。 师: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很多,我们要善于观察,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小实验。 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六、碰撞激发 小组合作 一、指导要点: 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 ②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 ③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 ④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二、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三、教师巡视和指导。 七、交流内化,巩固知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八、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