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9 07: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 单元主题: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研究水的特征。学生将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 3.学情分析 本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建立“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一词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溶解”,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并能如实记录。 2.通过观察对比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溶解现象,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3.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评价任务】 1.学生观察并记录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变化,以及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 2.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溶解现象的解释。 3.了解溶解带给我们日常生活的便利。 【器材准备】 分别装有水的3个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木棒、小勺、食盐、红糖、小石子、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导入 ??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可不要眨 眼睛哦!你们看到这瓶水什么颜色?现在老师先吹一口气,在摇一摇!这瓶水变成了紫色。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呢?今天有三位热心的小朋友来帮忙:它们分别是盐、红糖和小石子。??? 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观察并描述盐、红糖、小石子三种物质特征 ①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吧!谁来说一说我们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呢?(用眼睛看,看什么呢?颜色、形状、颗粒大小。用鼻子闻,扇闻)这真是个好办法!为了我们能看的更加仔细,我们可以利用放大镜。 ②(指导放大镜使用方法:将需要进行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 镜靠近物体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 的直线方向,缓慢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 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接下来,就用刚才 我们观察的方法去观察盐、红糖和小石子, 看看它们两个都长什么样子吧! 生:盐(白色、小颗粒) ????红糖(深红色、小颗粒) ????小石子(多种颜色、块状) 你的小眼睛可真亮,观察到这么多! (完成目标二) 观察盐、红糖、小石子三种物质的特征。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探索三种物质分别进入水中的现象 1.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位小朋友,水宝宝也坐不住了。猜测:我们先来猜一猜盐、红糖和小石子遇到水后会有什么变化呢?刚才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些猜测,我们要通过实验看一看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刚才观察的盐,这是未煮沸的自来水,能喝吗?今天我们的实验分四步: 第一步(我们今天规定放一平勺:把高出勺子边缘部分用尺子刮掉。) 第二步(我们慢慢放入水中后,要先仔细观察,我们把它放在投影的正下方,看!没有杯壁的干扰,我们看得多清楚啊!) 第三步(我们用木棒朝着一个方向搅拌,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第四步(充分搅拌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2.我们要记录下来,谁能上来把盐进入水的 变化按顺序摆放?除了这些要注意谁来提 醒大家做实验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呢?控制我们的音量,实验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能饮用。孩子们你们可真细心!现在你们桌子上都有等量的水,试着按照刚才我们的实验步骤去看看红糖和小石子进入水中有什么变化吧!并像盐这样记录下来。 4.红糖刚进入水中之后,颗粒都沉在了水底,而且颗粒变小了。搅拌后,红糖就看不见了。小石子没有变化。 4.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三种物质进入水后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呢? ??生1:盐和红糖都看不见了,小石子没有变化。 ??生2:盐和小石子放入水后水的颜色没有变化,红糖水是红色的。 对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对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并记录。 (评价任务一) 环节四 理解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1.师:能不能通过本节课的实验结果,给这三种物质分分类吗?说说你的理由。(看不见的为一组)以前我们能根据形状、颜色来分类,今天我们还可以从放入水中是否可见来分类! 2.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有些物质进入水后会看不见,而有的还能看到。那些看不见的盐和红糖它们到底去哪里了呢?是真的不见了吗?你怎么知道它们还在水里? 生:糖水是甜的,红糖水是红色的。 2.像盐、白糖、红糖这样放入水中后,随着 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溶解现象的解释。 (评价任务二) 我们的搅拌渐渐肉眼看不见的现象在我们科学上就是:溶解。当糖溶解后我们喝到的每一口都是甜的。那小石子能被水溶解吗?(不能)那上课前老师的小魔术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了吗?(其实老师的瓶盖里放了高锰酸钾,他遇到水就会溶解,所以水变成了紫色) 3.孩子们,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物质能被水溶解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物质溶解后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好处:糖溶解后水更甜了、奶粉溶解后更有利于小宝宝吸收营养。(出示生活中能溶解的物质) 了解溶解带给我们日常生活的便利。 (评价任务三) 环节五 拓展:香油能被水溶解吗? 1.说到这了,我想起中午吃的西红柿鸡蛋汤了,我们一眼能看到里边有鸡蛋、西红柿、香葱它们能被水溶解吗?(不能) 师:为了让这碗鸡蛋汤更美味老师还可以放些什么呢? 生:盐、味精、醋、鸡精...?师:那盐、味精、醋这些材料去哪里了呢?我怎么没看到?(溶解了。) 师:老师还想放点香油,怎样才能知道它是 否被水溶解呢?你准备怎么做实验?谁有 好办法?这真是找到真相好办法。课下,你们可以继续探讨,并记录下来你们的发现! 1.孩子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评价:能不能做一杯美味的红糖水送给工作一天的妈妈呢? 除了我们今天课堂上学到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物质也能被水溶解,你愿意有更多尝试吗?愿意的同学可以合作做一个记录单,找一找身边能溶解的物质。)今天的科学之旅我们就要结束了,下节课有更多精彩等着你们! (完成目标三) 拓展:利用本节课学习方法在课下继续探讨油是否会被水溶解。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