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下)第三章《空气和生命》习题精选A(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八(下)第三章《空气和生命》习题精选A(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9 09: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 实验室中各种化学药品需要合理保存,否则容易变质。硝酸通常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硝酸在光照下会发生如下反应:4HNO3 4NO2↑+2H2O+O2↑,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 下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3.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B.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4. 控制变量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中变量控制不合理的是( )
A.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B.研究压力效果的相关因素
C.研究摩擦力的相关因素
D.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
5. 记录片《穹顶之下》引发大众进一步关注大气污染。下列措施不能减少大气污染的是( )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减少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
C.限制节日中的爆竹燃放 D.加大老旧机动车的更新力度
6. 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7. 如图是用KMnO4制取并收集O2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装入KMnO4
C、加热KMnO4
D、收集O2
8. 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9. 如图所示的课本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可燃物要与火焰直接接触
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八种分子
D.该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BC+A2=B2 +2AC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得出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通过降温的方法变成饱和,则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都可通过降温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13.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
14.下面关于质量守恒定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铁锅放久后质量变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根据质量守恒定理,24克碳在16克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40克二氧化碳
C.因为质量守恒定理,所以10千克冰融化后仍是10千克水
D.将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5.某同学利用瓷盘、湿纸巾、玻璃杯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将湿纸巾用水湿润,平铺在瓷盘上,再将一小张薄纸片点燃放入玻璃杯,当纸片快要燃尽时,迅速将玻璃杯倒扣在瓷盘的湿纸巾上。一段时间后,杯内出现了少量水,且慢慢增多;当玻璃杯冷却后,用手提杯子,盘子也被“吸”起,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瓷盘上铺湿纸巾是为了使玻璃杯内与外界空气隔绝
B.让小纸片在杯内燃烧是为了除去玻璃杯内空气中的氧气
C.盘子不掉下来是因大气对盘子向上的压力大于盘子的重力
D.若给人拔火罐类比为该实验,则杯外大气压相当于人的血压
二、填空题
16.小事情也会酿成大事故。近日,一女孩因手指划破使用创可贴,并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以防脱落,最终造成手指末端坏死而截去。
(1)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因受力面积减小导致手指受到的 增大,使组织细胞长时间供血不足,导致缺乏用于呼吸作用的 ,造成手指末端坏死。
(2)生活中,当手指不慎被金属环箍住时,可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将金属环取下,这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17.气体的制备是科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初中科学中常见的气体。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2)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A装置,选择A装置的依据是 。
18.2016年1月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
(1)1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 半球
(2)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冰凌。
(3)寒潮过后,有些“枯萎”植物的地上部分被园林工人剪除。一段时间后,这些植物抽出新芽重焕生机。在被剪去地上部分后到刚长出新芽的过程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会 。
19.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N2+3H22NH3。氨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热量高。近年,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气,使其有望成为替代氢能的新一代能源。
(1)若用如图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 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氨气燃烧时可能会生成氮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却没有任何污染,该反应原理是4NH3+3O22X+6H2O,其中X是 (填化学式)。
(3)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 。  
20.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果它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
回答问题:
(1)我国规定肉类灌肠中,亚硝酸钠的最高添加标准为0.15克/千克。以此计算,500克30%的亚硝酸钠溶液至少可用于生产肉灌肠 千克。
(2)亚硝酸钠加热分解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
A.NO2??? B.NH3? C.O2??? ? D.SO2
21.科学技术促进社会进步。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二氧化氯(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国际公认它为安全、无毒、绿色环保。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ClO2在水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_______=HClO2+HClO3
(3)许多发达国家自来水厂采用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的消毒,下列证据中属于支持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的消毒的有__________。
A、二氧化氯对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B、二氧化氯不会与有机物反应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C、二氧化氯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D、二氧化氯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小,在低温和较高温度下杀菌效力基本一致
E、二氧化氯pH适用范围广,能在pH值为2~10范围内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
22.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9℃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__毫克。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_____方。
三、实验探究题
23.为“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

(1)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 。
(2)写出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 。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设计“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
24.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 A、B 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熟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 48 小时。②……。③将 A、B 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 滴上碘液, 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 A、B 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的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小科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_____
(2)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_______(左或右)移动;
(3)若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四、简答题
26.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________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
27.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测得其质量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1
-2
-3
-2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
+3
+3
+3
+1
(1)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光照后质量比暗处理前大,其原因是由于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 的速率。
(3)29℃时光合作用的速率是 mg/h。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B
B
A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A
B
二、填空题
16.(1)压强 氧气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17.(1)BC (2)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18.(1)南 (2)凝固 (3)减小
19.acb (2)N2 (3)极易溶于水
20.(1)1000 (2)A
21.(1)+4 (2)H2O (3)BDE
22.(1)9
(2)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上
三、实验探究题
23.(1)便于收集产生的气体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其内的气体是氧气
(3)准备与原实验相同的A、B两组实验装置,分别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A组予以光照,B组遮光,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若A组复燃,B组不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24.(1)将植物置于光下照射 3-4 小时。
(2)脱去叶绿素,使实验结果更容易观察
(3)A 叶片加碘液后不变蓝,B 叶片加碘液后变蓝。
(4)①温度,②光照强度 (叶的大小、石灰水的质量)
25.(1)是 (2)左 (3)光照强度减弱,使得光合作用减弱,产生氧气的速率下降。(或水中二氧化碳减少使得光合作用减弱,产生氧气减少)
四、简答题
26.(1)A 
(2)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操作方便
(3)解:设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0.73克×10% x
=
x=0.044克
答: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为0.044克。
27.(1)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 + 氧气 (2) 呼吸作用
(3)9 (4)光照强度不变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