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下)第三章《空气和生命》习题精选B(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八(下)第三章《空气和生命》习题精选B(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9 09: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2. 下列关于“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B、用酒精灯的外焰给固体物质加热
C、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3. 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空气质最记录表,其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4. 据报道,我国长征五号“冰箭”运载火箭将于今年 9 月试射,这种无污染的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其中液氧属于(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5. 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6. 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B.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7g
C.花青素中的C、H、O元素质量比是15:11:6
D.花青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 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8.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器具合适的是( )
A.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B.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C.用较大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D.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9.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物质 B.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C.该图示变化中的分子没有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10.做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在蚕豆种子的子叶上滴上碘液,两组同学分别观察到“变蓝”和“不变蓝”两种不同的现象,他们纠结着该记录哪个观察结果。你支持的做法是( )
A.记录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B.都记录“变蓝和不变蓝”
C.根据老师说的结果记录“不变蓝” D.去网上查,记录权威网站上的观点
11.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对照”的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与这一科学方法不符合的是( )
A、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研究蒸发快慢影响的因素
C、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2.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水,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与海波熔化实验中水的作用类似的是( )
13.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条件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14.如图所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15.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标准状况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
(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所需的仪器是 (选填下列装置图编号)。
17.2016年10月17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顺利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1)起飞过程中,火箭由静止到运动,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2)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的燃料偏二甲阱(C2H8N2)与四氧化二氧(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R,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能用到的实验装置。
(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锥形瓶内液体应加至 (选填“a”或“b”)处。
(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 。
19.据报道,新疆有多处煤层发生了自燃。调查显示其原因为埋藏在地下的煤层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 使煤层的温度升高达到煤的着火点煤层就发生了燃烧,煤场工人往煤堆上洒水,一方面减少煤堆中的空气,另一方面降低煤堆的 ,从而防止煤堆自燃。
20.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1)当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
(2)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以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CuSO4+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2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曾经采用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物质的方法均获得了氧气,因为这些物质在组成上具有的共同点是 ;但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的鼻尖下溜走。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物质燃烧后质量会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请结合学过的知识,举一个实例来说明“燃素说”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
22.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填字母符号)
(2)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所示:
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F的化学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
(2)如果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
(3)在试管中加入氯酸钾,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氯酸钾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了解低温对玉米生长快慢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每品种平均分三组。 选择实验材料
步骤二:每组取等量的幼苗分别放在不同_______的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因素都保持适宜并相同) 设置对照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4天后,记录每组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 获取实验证据
(1)请补充步骤二中空白处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步骤三中要记录“每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它能反应生长快慢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后,某科学小组同学对于“含氧化合物制氧气”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Ⅰ.只有含氧化合物才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Ⅱ.任意一种含氧化合物都可以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已知】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2H2O22H2O+O2↑
②2KClO32KCl+3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对于以上观点,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加以证明。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探 究 一】针对观点Ⅰ,大家一致认为不需要设计验证实验就可直接判定该观点是正确的。
(1)他们判定观点Ⅰ正确的理论依据是 。
(2)除上述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物以外,请你再列举一种能分解生成氧气的非金属氧化物 。(填化学式)
【探 究 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三种物质以及试管(主要成分是SiO2)、酒精灯、铁架台等必要的仪器。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及仪器,从含氧物质加热能否产生氧气的角度,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证明观点Ⅱ错误。
(3)上述对照实验的方案是: 。(要求写出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
【评价交流】比较①、②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MnO2作催化剂,但KClO3需要加热;比较②、③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加热,但KClO3还需要催化剂,根据上述分析,对含氧化合物制氧气,归纳槪括出一个新的观点(观点Ⅲ)。
(4)观点Ⅲ:含氧化合物若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
四、简答题
26.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27.棉花是一种经济作物,植株灌木状,开花时花朵呈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结成果实称为棉铃。某研究者为研究棉花去棉铃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吸收速率以及淀粉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回答下列问题:
(1)棉花属于被子植物,请你从上述信息中列举一点判断的依据: 。
(2)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研究结果,请分析实验过程中棉花植株叶片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并对该趋势作出合理解释: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A C D C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D D
二、填空题
16.(1)酒精灯 (2)AE(或AC)
17.(1)运动状态 (2)H2O
18.(1)a; (2)B
19.缓慢氧化 温度
20.(1)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2)H2O
21.(1)都含有氧元素 (2)镁带燃烧后质量变大(合理均给分)
22.(1)A (2)NO
三、实验探究题
23.⑴集气瓶 ⑵B ⑶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或没有加入催化剂)
24.(1)温度
(2)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相同条件下,叶绿素越多,光合作用越强,积累的有机物越多,生长越快。
(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5一25℃范围内,温度越高玉米生长越快。而且温度的高低对不同品种玉米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对丙品种的影响最小。
25.(1)质量守恒定律 (2)H2O
(3)方法一:取一只试管,放入二氧化锰,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不复燃;另取一只试管,放入高锰酸钾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复燃。证明观点Ⅱ是错误的
方法二:取一只试管,对空试管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不复燃;再将高锰酸钾迅速倒入试管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复燃。证明观点Ⅱ是错误的
方法三:取一只试管,加入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复燃;等气体全部散逸后,对剩余物继续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不复燃。证明观点Ⅱ是错误的
(4)产生氧气的反应条件是不同的(合理即可)
四、简答题
26.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当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钟罩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是蜡烛能否是否继续燃烧的原因。氧气充足时能继续燃烧,氧气不足蜡烛熄灭。
钟罩内蜡烛的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A钟罩内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蜡烛很快熄灭;在B钟罩内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被吸收,且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所以能为蜡烛继续燃烧补充氧气,所以B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比A长。
27.(1)能开花、结果
(2)二氧化碳吸收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去除棉铃百分率增大,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向果实运输量减少,在叶片积累增多,从而抑制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所以棉花植株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速率相对减小。
氧化铜与碳
A
B
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