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欢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课堂与历史对话!《辞源》: 经世:治理世事;
致用:尽其所用。
《辞海》: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何为经世致用??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材料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儒家学者(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一、经世之因明(1368-1644) 清前期(1616-1840)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人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材料三:科举之弊未有甚于今日矣……此等人才岂能效国家一幛一亭之用? ——黄宗羲《南雷文约》卷三材料二: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清世祖实录》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结合材料概括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实。明末清初的世道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
重农抑商
“海禁”思想:
宋明理学
(八股取士)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市民阶层的世俗需求社会矛盾加深明末清初的世道 有亡国,有亡天下。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夷狄入主,明亡之思材料三:君子有救世之心, 当思何以挽之。
——王夫之《俟解》材料二: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一:经术所以经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二、致用之策材料一: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分享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船山遗书》反专制阅读材料指出他们在政治上的主张材料二:
欲边粟之盈,必疾耕,必通商。 ——顾炎武《郡县论》
商贾贸贩之不可缺也,民非是无以通有无而赡生理。 ——王夫之《宋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二、致用之策重工商仔细阅读材料,概括他们在经济上的主张。材料三: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今夫世之讲学者, 非墨守训故(解释)之习, 则高谈性命之理。大言炎炎, 小言詹詹, 有其声而无宫角, 宁当于琴瑟钟鼓之调乎 ?
——黄宗羲《 黄梨洲文集》
君子之道非天地自然之道,而有其实事矣。
——王夫之《船山遗书》二、致用之策倡实学阅读材料提炼出他们在文化上的述求。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 “启蒙哲人 ”是完全合理的。
——张芝联《启蒙无止境:中国的经验》启蒙?经世以致用?不曾实践 康熙十七年,朝廷开博学鸿儒科,亭林称“刀绳俱在,无速我死。”……他选陕西华阴作栖息地,从此不再踏入京城一步。
康熙十九年,朝廷下诏督抚以礼敦聘黄宗羲,黄称病不应。
王夫之晚年归隐,写了很多的文章和书,二百年里没有传世,直到道光咸丰(1820--1861)年间,才刻成《船山遗书》。
——李海生《中国学术思潮史—朴学思潮》三、致用之效结合材料指出他们的主张是否被实践? 清代的高压政权,已使这些思想嫩芽,不能舒展长成,而全归夭折了。此后遂完全走入古经籍之考据训诂中作逃避现实之畸形发展,这是最可惋惜的。
——钱穆《中国思想史》 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顾颉刚文化专制三、致用之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他们的思想夭折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经世致用复活的原因。“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 影响近代“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章太炎(资产阶级革命派)三、致用之效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 “启蒙哲人 ”是完全合理的。
——张芝联《启蒙无止境:中国的经验》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尽管他们希望将国家从专制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政府和社会的理想仍流于虚幻,但两百年后当用直接行动“驱除鞑虏”的时刻到来时,他们的事迹被援引,他们的著作被重印,并被如饥似渴地阅读。作为政治、社会改革及经典批判研究的先驱,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张芝联《启蒙无止境:中国的经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补充省略号部分,使上下文更连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