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化学方程式(课件 23+8+9+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化学方程式(课件 23+8+9+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5 14:39:38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那么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
(请在下表空白栏中自评达到的学习等级:A.基本不懂 B.基本学懂 C.完全学懂)
活动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然想起来,我干吗不来称一下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呢?这不称不要紧,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诞生了。他发现在煅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就没了;铁生锈后变重了等等。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到底有没有变化呢?
请提出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一定要用到什么仪器?________。
实验中需称量几次?___________。
此实验是为了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因此你对设计的实验装置有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天平至少3次装置密封性要好活动二:从分子、原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
仔细观察水电解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以下方面获取信息:
1.从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2.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1.借助木头燃烧、蜡烛燃烧事实,提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如何变化的?
提出假设: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中,如果考虑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后总质量又会如何变化?
完善假设:3.完成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验证假设,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4.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加以分析。
?
5.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课件8张PPT。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学习科学,常常需要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如何简便地表示化学反应呢?
(请在下表空白栏中自评达到的学习等级:A.基本不懂 B.基本学懂 C.完全学懂)
活动一:请用恰当的化学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
1.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酸钾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物:Fe O2 生成物:Fe3O4反应物:KClO3 生成物:KCl O2反应物:Mg O2 生成物:MgO4.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H2O2__生成物:O2 H2O反应物:P O2 生成物:P2O5活动二:从分子、原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
仔细观察水电解微观模型示意图并思考:
1.请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反应物:H2O2 生成物:O2 H2O2∶1∶21.通过比较两种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提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
2.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例,用模型和简练文字叙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
?
?
3.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例,从宏观、微观、质量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
?
4.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
5.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和配平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课件9张PPT。第3课时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我们如何依据化学方程式完成这些定量研究呢?
(请在下表空白栏中自评达到的学习等级:A.基本不懂 B.基本学懂 C.完全学懂)
?
活动一:请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1.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已知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Cl:35.5 C:12
请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示例1.木炭粉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CO2
12 32 44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制取氧气
3.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
1.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总结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
2.通过课本第92页例题,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一般为五步:
(1)
(2)
(3)
(4)
(5)
3.练习已知反应物求生成物,总结归纳“学生练习”存在的问题。
课件23张PPT。——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第3节 化学方程式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的反应过氧化氢(双氧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分解
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
木炭燃烧后只剩下些灰烬,质量减少了。蜡烛燃烧后留下的蜡油很少,质量减少了。也有人认为,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减少了。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可能增加了
可能减少了
还可能……
不变!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天平仍平衡.1.可用什么工具比较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实验一:托盘天平。2、是否必须记录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值?只要观察天平反应前、反应后是否始终平衡。2.反应能否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为什么?敞口反应氧气会逸出,实验中须把反应生成的氧气收集起来,加上氧气的质量,再与反应前的总质量进行比较。3.反应前过氧化氢和催化剂分别如何放置?1.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影响我们的比较? 实验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实验二: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度,反应前后其性质和质量不变,所以不影响。( MnO2 )无数实验表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是相等的 。 为什么质量总和相等呢,这种关系为什么具有普遍意义呢?(微观上)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通直流电42624262你知道下列物质的反应关系吗?小组活动:
用微观模型探究:化学反应中微粒的种类和数目的变化。物质的种类改变分子的种类改变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
化学反应中: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和质量也不变)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的反应3)生锈的铁钉质量比 未生锈时的质量大试解释,下列现象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1)木炭燃烧后只剩下灰烬,质量减少了2)蜡烛燃烧后留下的蜡油很少,质量减少了任何化学反应
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室温下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的食盐,得到了多少克食盐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注意: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试推测物质的组成: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蜡烛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一定有的元素:碳元素、氢元素可能有的元素:氧元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是-------( )
A、50 B、40 C、10 D、70D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3、注意点: 质量守恒定律2)是质量守恒,而不是物质体积或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守恒。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3、注意点: 质量守恒定律2)是质量守恒,而不是物质体积或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守恒。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3)规律反映了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关系。4)质量总和:不能忽略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