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6-21 08: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课标: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区域自然资源的贮存量
与需求量的不匹配1.进行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水资源: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鹤岗鸡西黑龙江霍林河东胜石嘴山内蒙古阜新辽宁开滦峰峰河北徐州江苏阳泉西山大同山西平顶山河南淮北安徽神府陕西六盘水贵州攀枝花四川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北多南少大庆黑龙江辽河辽宁华北河北胜利山东中原河南泸州四川玉门甘肃克拉玛依塔中新疆我国石油分布 北多南少中国特大城市分布二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阅读教材82—84页,参考大本,回答 :1 西气东输的原因有那些?
2 天然气与煤炭相比,有那些优缺点? 1 西气东输的原因有那些?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生产量:消费量:中部>西部>东部 东部>中部>西部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西气东输的另一重要原因煤炭作为能源排入大气粉尘是可吸入物的主要来源 煤炭堆放、燃烧废渣造成环境污染交通运输的压力 燃煤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污染①开采成本低
②储存、运输方便
③价格便宜①清洁
②使用方便
③燃烧效率高
④比较价格低 ①使用不方便
②燃烧效率低
③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①开采、储运难度大
②技术要求高
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2 天然气与煤炭相比,有那些优缺点?84页 思考:
1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
原因何在?
2 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
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3 2007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
23.8%,而我国只有3.3 %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
发利用的前景?①开采、储运难度大②技术要求高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①清洁 ②使用方便 ③燃烧效率高 ④比较价格低③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新疆气区青海气区川渝气区鄂尔多斯气区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哪里?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西部因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开发,而东部能源供应紧张,影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改善大气质量;
减轻因北煤南运造成的铁路、公路的压力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的需要1 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
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
地形区为__,
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
主要原因为_____(4分)河西走廊地形平坦 课堂练习2 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
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
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14分)地表特征:
①江南丘陵,山间多河谷、盆地
②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
河网密布;
③红壤广布;
④植被覆盖率较高。克服的困难:①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
②水系发达,③多滑坡、泥石流等阅读教材84—86页,参考大本知识点二回答
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发展分别有哪些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
为经济优势缓解供电紧张局面
推动经济发展开发天然气
及其加工能源、轻重工
业结构调整 增加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基础
设施建设能源结构气化
减少植被破坏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工程可能破坏植被,
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3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阅读完教材86页我国西电东送后,回答:
西电东送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发展分别有哪些影响? 对中西部: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
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对于东部:
增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供应,
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的压力。
与西气东输相比水能是更加清洁且可再生的燃料 作 业
1 课时跟踪(9)
2 课堂完成大本的填空和对点训练
3 背记
①西气东输的原因
②天然气与煤炭相比,有那些优缺点?
③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发展
分别有哪些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必须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 中线工程纵断示意图。(1)根据材料,简述中线工程沿线地形特征及对该工程的有
利影响。材料二 中线工程纵断示意图。(1)根据材料,简述中线
工程沿线地形特征及对该工程的有利影响。特征: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影响:工程建设难度较小;可以自流引水。(2)分析该工程可能对甲省产生的影响。有利:
①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 工程巨大的投资,促进相关
产业大发展,
④促进劳动力就业。
不利:
①加剧沿线地区的次生盐碱化;
②占用耕地;
③搬迁移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