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认识一袋空气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认识一袋空气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6-21 12:08:09

文档简介

7. 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
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3.记录空气、水、木块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物体“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塑料杯、水、木块实验单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看大家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同学们对今天的课很有信心对吗!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几件很重要的礼物,谁愿意来读一读?看谁坐的最好,老师就请他吧。
生:摸到礼物
师:你真勇敢,老师把它送给你喜欢吗?谁还来摸一摸,生摸到礼物,最后请一名学生,再摸什么也没有摸到。
师:没有了吗?大家想不想知道到底有什么呢?(想)老师把盒子打开倒过来让学生看上呢么都没有,这时老师问: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引导,老师认为这里面在有一种被我们经常忽略的东西,他也非常重要,它就在谜语里藏着呢。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万物生存离不了)
学生猜:结果是空气。(离不开空气)是呀,空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请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
师:那么,哪里有空气呢?(到处都是)
是啊,空气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从我们的身体里溜来溜去,他时刻就在我们的周围,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捉住空气宝宝呢?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这是什么(袋子)老师要让它来帮老师捉空气,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空气吗?老师呀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宝贝们自己去捉空气,注意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给老师看看,看谁捉的空气宝宝又快有多(表面)
师:孩子们太棒了。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好好观察一下这袋空气吧!(通过眼睛,鼻子,嘴巴观察发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老师带领着观察)
师:孩子们太棒了,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我们熟悉的木块和水,谁帮老师先回忆一下水和木块的特征?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木块是有颜色有味道有形状的固体,如果把他们和刚学的空气比一比,看一看,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呢?观察开始之前,
出示记录单,边观察边记录。
师:请宝贝们上台汇报结果
生:是否会流动呢
师:有两种结果,谁是正确的呢,今天老师用一个小比赛来验证一下,老师带大家来进行一场特殊的吹气球比赛,在瓶内吹气球,这个瓶子里有什么--气球和空气
大家觉得气球可以吹多大
生:多大
师: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老师请同学上来比一比
哇,谁胜利啦,女生,咦,不是说男孩子力气大么?这是为什么?
仔细观察老师瓶上有机关,底部有洞,为什么有洞就吹不大呢?
生:有空气,空气从洞了跑出来(流出来)
师:太棒了,原来秘密藏在这里,空气从瓶子地下流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能肯定答案了吗这就是利用了空气和水一样会流动的性质,伸出手扇扇,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
那么刚才谁的表格填对了呢?(表扬)
师:谁能看着表格告诉老师你发现空气和水与木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原来空气宝宝藏着这么多秘密,谁来告诉老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生:...?
师:空气本是无色、无气味,但是,由于污染,我们吸入的空气有时候有些刺鼻,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关心空气的“健康”,就是关注地球和我们的健康.?
老师已经找到了小小科学家,上台颁奖其他同学掌声祝贺!
小结:今天其他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乐园永远像大家敞开大门!
【板书设计】
空气
无色
透明
无味
摸不着
空气具有流动性
【教学反思】
《认识一袋空气》是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最后一课,也是总结课,让学生通过感官观察和与空气和水与木块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首先,从组织学生找空气开始,用塑料袋帮助学生捉空气,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空气与水和木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通过对比,知道空与它们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上,联系生活实际紧密,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年一学生刚刚学习科学课,在导入部分我通过摸礼物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最后什么与摸不到初步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质,并且一年级孩子对小组实验认识模糊,于是我在第一个捉空气和观察空气时,带领着孩子们进行观察,既动手,又思考,在玩中找到空气的特征,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兴趣高昂,积极参与,学得比较轻松。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好奇心强,我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比赛,通过特殊的吹气球比赛,学生全神贯注,动脑思考找到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接着与水和木块对比观察,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打“√”或打“×”学生对空气的认识逐渐加深。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反馈,注重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新发现给予及时鼓励,是学生乐学,、善学。这样有利于激发一年级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转化为自觉的探究活动。
虽然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自己对一年级科学初次尝试,在教学中还是有许多不理想之处。学生初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一定的“扶”是必要的,可是,不易多“扶”。在这点上,我还需努力,适当的“扶”,逐渐达到放手,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多做,多思,是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在不断的学习中更突出,更明晰。
课件17张PPT。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看不见
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
万物生存离不了空 气是否流动?是否有固定形状?装有空气装有水装有木块观察记录单特征xíng zhuàng形 状tòu míng
透 明liú dòng
流 动√×yán sè
颜 色 qì wèi
气 味实验小要求:
认真观察。
边观察边认真填写记录单。
实验结束将器材放回原位,坐端正。
观察记录单特征xíng zhuàng形 状tòu míng
透 明liú dòng
流 动√×yán sè
颜 色 qì wèi
气 味×××××√√√√√××?吹气球大比拼观察记录单特征xíng zhuàng形 状tòu míng
透 明liú dòng
流 动√×yán sè
颜 色 qì wèi
气 味×××××√√√√√××?√我学到了沙尘暴 空气本是无色、无气味,但是,由于污染,我们吸入的空气有时候有些刺鼻,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汽车尾气工业污染 关心空气的“健康”,就是关注地球和我们的健康。小小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