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6-21 12: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认识一袋空气》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课。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研究主题是:描述一袋空气的特征。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不同方面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
【学情分析】
通过前6课的学习,学生对用固态和液态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他们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特别是在本单元的第5课,学生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对空气是很熟悉的,但是对空气的一些特点还有点模糊,如空气的颜色、气味,空气的流动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学习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认识空气,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空气无处不在,会流动,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等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观察、比较空气、木块、水的相同与不同的特征。
3.结合对空气的认识,体会生活离不开它,理解关心空气的“健康”,就是关注地球和我们的健康。
【器材准备】
透明塑料袋、夹子、塑料杯、木块、水、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认识了许多周围的物体,谁能来说一说我们都用过什么方法来认识和观察它们?
生1:我们用眼睛看、耳朵听....
师:是呀!这就是我们科学课上经常用到的利用感官来观察物体,你记得可真牢固呀!
生2:我们用乒乓球、小木块对比物体....
师:真好!这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借助简单的工具对比来观察物体。
看来同学们都是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空气。
板书:空气
二、新授
(一)抓空气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空气吗?能把它请到课堂上来吗?能抓过来吗?能不能借助工具呢?让它老老实实的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观察一下吗?
生: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
师:那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和夹子,我们来进行抓空气比赛吧。
有比赛就有规则: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运用两个袋子,两个夹子,比比看,在一分钟之内哪个小组抓到的袋子里的空气最多。???
师:你们都抓到空气了吗?
生:抓到了
师:请你们把抓到的空气高高举过头顶,大家可真棒都抓到空气了,现在请把你们抓到的一袋空气迅速的放在盒子里,老师看看谁的速度最快,老师发现了这个小组抓的空气最多,请你们上台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成功的秘诀吧。
生:一人抓,一人系,分工????
师:你们的分工真明确,而且合作很愉快。??
师:为什么要快速的收口,空气可真调皮,不快速收口,它就溜掉了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组配合十分默契,方法也很得当,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值得大家学习,希望其他小组在以后活动中也能像他们一样,好吗?他们表现这么棒,我们该怎么表示呢,鼓掌。
通过刚刚的活动,每个小组,或多或少的都抓到了空气,而你们看这是老师今天在操场上抓到的一袋空气,发现空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空气无处不在
(二)和空气做朋友
1、利用感官初步观察空气(引导孩子用科学的语言说出空气透明、无色、无味。点到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1)师:我们“抓”到了空气,它既然无处不在,我们就要和它做朋友,那么前提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它,今天就一起认识一下这袋空气???
想一想,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生:可以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软硬,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师:那现在请观察你们收集一袋空气,时间一分钟,你有什么样的发现,请举手告诉老师。
颜色:无色
是否可见:看不见
是否透明:透明
形状:无固定形状
师: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观察到的空气的特征
生: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小活动,近距离的再观察一下这个空气,打开袋子,并对着脸颊,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打开塑料袋,塑料袋中的空气就流出来了,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师:我们又发现了空气的这个特征:会流动。
总结:我们利用感官观察了空气,发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而且会流动的气体。
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我们的五星红旗就可以迎风飘扬了。
2、借助塑料杯、通过对比木块、水和空气,加深对空气的认识
(1)师:大家想一想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风是流动的,还有什么物体是可以流动的呢?
生:液体-水
师: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可以流动的一袋水,当然还有大家的老朋友一袋木块,请大家先直接观察比较他们的颜色状态气味看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把他们分别倒入不同的杯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要求:(a)用2级声音讨论(b)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单
看任务单:通过观察,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很轻、很软
表扬:第一小组在用二级的声音进行讨论,既没有打扰到别的小组,活动进行的又很顺利
(2)小组演示实验过程,交流自己组得出的结论(生生互动)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活动的又快又好,请你们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吧
生:我们先观察发现
然后分别倒入三个杯子中:发现
(1)水,空气流进杯子中,形状改变
木块放进杯子中,形状不变
(2)看不见空气是否流进烧杯中
水在流动时是从上到下的,而空气的流动方向却无法被察觉
师:所以你们的结论是:空气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气体,他们这组的汇报完整,活动也很迅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他的小组有不同的发现吗?
有:你们来说
小结:没有:看来在我们的一番努力之后,无论是用感官观察,还是对比观察,结果都是一致的空气其实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我们一起来说一遍:
(三)
你能为空气朋友做点什么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观察到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透明的,不会阻挡我们的视线,但是你们看看老师拍摄的东区的照片,在这个图片里,空气好像是黄色的,而工厂附近的空气好像是灰色的,你们说空气没有气味,为什么很多人步行时需要佩戴口罩呢?是我们观察错了,还是空气变了?
生:空气污染了
师:空气为什么变成这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小视频
看来空气好像真的被污染了,那么我们能为这个无处不在的好朋友做点什么呢?
生:A、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比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 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B、绿色出行
C、少吸烟,少放烟花爆竹
D、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看来用我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更全面的帮助我们的好朋友,但是我们可以在课下的时间上网寻找资料,或者询问爸爸妈妈,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帮助空气,好吗?
空气清新了,我们的身体也就健康了,其实帮助空气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感受空气和水的“健康”和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健康息息相关。)
三、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你的知识真丰富,老师都禁不住想要为你鼓掌了。)
四、作业